高三生物641强化训练七
科目 高三生物 使用时间2012-4-15 使用班级1-12班 组稿 张巧叶 审稿:陈保英
一选择题 每题6分
1.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2. 某些寄生虫能靠不同方法在具免疫力的人体内生存,称为免疫脱逃作用,如非洲睡眠病原虫。病人感染该寄生虫并出现血症时,血液中的虫数会按着一周左右的周期而波动,每一次波动中,新的虫体都具有新的表面抗原,虽然宿主会再对新的表面抗原产生另一拨新的抗体来对抗,但在歼灭虫体之前,寄生虫表面的抗原又改变了,因此使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了。请根据上文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寄生虫表面抗原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B.由于病人体内新抗体产生的速度总是慢于虫体表面抗原的改变的速度,因此虫体可以有效脱逃抗体的消灭
C.人在患一次流感治愈后,今后还有可能再患流感
D.用传统方法制备疫苗来预防感染的做法都失败的原因是体内产生的抗体浓度不够
3.研究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比对照鼠多。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促使甲状腺增生
B.该植物种子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实验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对照鼠少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4.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5.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正常情况下,生物体的根本能源、主要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光能、糖类、蛋白质、ATP
②用18O标记氧气,供给有氧呼吸,发现在产生的水中含18O
③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都有能量的转化,但是只有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光能
④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⑤同一个体内各类活细胞所含的酶种类和数量相同
⑥动物和人体内,形成ATP的途径主要是呼吸作用
⑦每克脂肪氧化放能多于每克糖类的主要原因是脂肪分子中含氧比例高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6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人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后期20 B.中期10、后期20
C.中期20、后期10 D.中期10、后期10
二非选择题
7.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验问题。(12分)
(1) 甲图是探究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结果图。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 。实验说明单株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成负相关,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原因是 。
(2) 乙图是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图。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若在B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ADP含量和C3含量依次将 (增加;减少;不变)。
(3)图丙是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的实验步骤图。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则B叶片被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mg/(h)= 。(用字母表示)
8.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丁 胞内受体。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息分子称为第—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笫二信使,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分析,细胞表面的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细胞内受体全部为DNA结合蛋白,本质上都是在核内启动基因的_________,最终提高细胞内的某些蛋白质尤其是某些酶的数量,来长时间实现对细胞代谢和功能的调节
⑵第一信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前者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经全身,传递各种信息:后者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膜电位的变化。二者的共同点是在被受体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_________。在第一信使中还包括一些局部介质,如由T细胞分泌的_________,作用于B细胞,可促进B细胞的_________。
9. 在小鼠中,有一复等位基因系列,其中三个基因为:AY=黄色,纯合致死;A=鼠色,野生型;a=黑色。列在前面的基因对列在后面的基因是显性。这一复等位基因系列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就是说,对于每一只小鼠而言,只可能有其中的两个基因。AYAY个体在胚胎期死亡。
(1)现有下列2个杂交组合,问它们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何?
① AYa(黄)×AYa(黄), ;
② AYa(黄)×AYA(黄), 。
(2)假定进行很多黄色鼠与鼠色鼠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问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很多黄色鼠与黄色鼠的杂交,你预期每窝平均生几只小鼠?为什么?
(3)一只黄色雄鼠(AY )与几只黑色雌鼠(aa)杂交,问能不能在子代中同时得到鼠色和黑色小鼠?用遗传图解说明。
10.某小组学生观察到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活动,于是决定探究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假如该大麦田的承包者由于某种因完全终止了对大麦田的各种管理活动,那么一段时间后,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占优势地位的生物将会 。
(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主要依靠 来完成。请依据调查情况,在方框内表示出该农田中可能形成的食物链。
。
(3)若某一种食草昆虫的食物中,大麦和狗尾草之比是4:l,则该昆虫增加l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大麦 g。
(4)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和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如果把两者的种子混匀后播种,则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长得明显矮小。有关上述现象的产生,有同学设想是大麦根部的分泌物抑制了狗尾草的生长。试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探究大麦与狗尾草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材料用具:狗尾草幼苗、大麦幼苗、完全培养液、实验容器等。
方法步骤:
①将大麦幼苗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容器、光照、空气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② ③ 。
④ 。
如果同学们要得出“大麦的根部某些分泌物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这一结论,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出现这一实验现象的可能原因除了同学们的假设外,还可能是因为
11. 【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
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及两种接种方法培养后的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工作流程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 的土壤环境中,要从土壤中分离获取这种微生物,应选用___ _____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要纯化这种微生物,达到图中 所示的结果,应选用 接种方法。
(2)培养微生物时,也要将未接种(或接无菌水)同步培养,其目的是: 。
(3)②获得的酶首先要检测 ,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衡量此酶这一指标可用 表示。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 ,为了确保⑤环节成功,后期的发酵装置要保证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