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上
课题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新知导入
有新的物质生成
铁生锈
木柴燃烧
葡萄酿酒
钢丝弯折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水结冰
这些变化有什么区别?
新知讲解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4.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够初步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6.学会正确闻气味的方法。
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方法导引
实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
颜色、状态、气味
光、热、颜色改变、气体的生成、沉淀的生成
颜色、状态、气味
下面让我们先来做几个实验。
合作探究
【实验1-1】
水沸腾实验
合作探究
【实验1-1】
水沸腾实验
水加热汽化、水蒸气冷凝成水都是水状态的改变。
液态水→水蒸气→液态水,
仅水的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
合作探究
【实验1-2】
胆矾的研碎
合作探究
【实验1-2】
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胆矾的研碎
合作探究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
1-1(1)
实验
1-1(2)
液态的水
产生气泡,遇冷凝结成水珠
块状的胆矾
液态的水
变为蓝色粉末
粉末状胆矾
无
无
合作探究
【实验反思】
想一想:这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点?
水的沸腾
胆矾的研碎
态
态
态
液
气
液
(状态改变)
状
状
块
粉末
(形状改变)
新知讲解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定义:
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伴随现象:
、
等的改变
你能举出一些物理变化的例子吗
形状
状态
水果榨汁、玻璃破碎、汽油挥发、冰雪融化……
合作探究
实验1-3.硫酸铜与水及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合作探究
物理变化
(状态改变,
没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
(生成蓝色沉淀,
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分析】
合作探究
实验1-4.大理石与盐酸混合
生成无色气体(新物质),
发生化学变化
生成白色沉淀(新物质),
发生化学变化
【实验分析】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实验记录与分析】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
1-1(3)
实验
1-1(4)
蓝色硫酸铜溶液等
有蓝色沉淀生成
块状的大理石等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等
产生气体、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
有
讨论:
(1)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特征?
(2)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吗?
新知讲解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特征:
生成其他物质
伴随现象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
颜色改变
吸热、放热
发光
你能举出一些化学变化的例子吗
钢铁生锈、木柴燃烧、食物发霉、火药爆炸……
又叫做化学反应。
新知讲解
列表对比归纳: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伴随现象
相互联系
实例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其他物质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形状、状态的改变
光、热,色变,气体、沉淀
化学变化中一定会伴随物理变化
矿石粉碎,干冰升华,汽油挥发等
煤炭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汽油挥发
B、粉碎矿石
C、水变成冰
D、木材燃烧
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
课堂练习
新知讲解
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沸点:
点燃时:
能燃烧
讨论:这些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无色
有特殊气味
液体
80℃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新知讲解
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毒性、腐蚀性、受热易分解……
例如:铁能生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煤和木柴能燃烧……
新知讲解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
有些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如颜色等;有些则需通过仪器检测,如熔点等。
但物质都不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新知讲解
思考:
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
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1、理解上的区别:
2、叙述上的区别:
(1)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2)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例:
性质
变化
汽油可燃烧
汽油在燃烧
汽油易挥发
汽油挥发了
新知讲解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区别
性质判断
性质内容
物质是否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直接(眼看、鼻闻、
耳听、手掂量等)
或由仪器间接观察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可判断。在叙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
可以、易、难等
颜色、状态、气味、
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度、挥发性、
导电性、导热性等
根据物质的化学变化
判断其化学性质,如
可燃性、稳定性(如
受热是否易分解)等
列表对比归纳: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新知讲解
实验1-2:氧气与二氧化碳
实验1-2: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你会闻气体的气味吗?
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切不可凑到容器口闻气味。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性质类别
实验1
实验2
均为无色、
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情况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木条在二氧化碳中熄灭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新知讲解
初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分析】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
新知讲解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乙醇做燃料
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新知讲解
决定
体现
体现
决定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可制作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1、【2020本溪、辽阳、葫芦岛】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物
D.熔点,沸点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用作燃料
B.用灼烧法区别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C.金刚石切割玻璃
D.氧气用于炼钢
C
C
课堂练习
3、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
哪些是化学变化(
)
哪些是物理性质(
)
哪些是化学性质(
)
A.铜能生锈生成铜绿;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D.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
E.木棒受力折断。
E
C
BD
A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变化
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性质的应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板书设计
体现
用途
性质
体现
决定
变化
决定
体现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提升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4.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够初步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6.学会正确闻气味的方法。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观察日常生活常见事例图片导入。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木炭等能燃烧、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1:物质的变化
【实验探究1】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1-1、2,并认真填写实验现象记录表格。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1
1-2
2、请同学们分析上述2个实验,想一想:这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点?
水的沸腾是由
态变
态,再由
态变
态,整个过程是
的改变,
胆矾的研碎是由
状变成
状,整个过程是
的改变,
二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
生成是
变化。
【归纳总结】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小组内交流,归纳总结物质的变化,完成下列学案。
物理变化
(1)定义:物理变化是指
的变化。例如
、矿石粉碎等。
(2)现象:物理变化主要是
的改变和
的改变。
【实验探究2】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1-3、4,并认真填写实验现象记录表格。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3
1-4
2、请同学们分析上述2个实验,想一想: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
,是
变化。
【归纳总结】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小组内交流,归纳总结物质的变化,完成下列学案。
化学变化
(1)定义:化学变化是指
的变化,又叫
。例如
、木柴燃烧、金属锈蚀等。
(2)现象:发光、发热、
、放出气体、
。
(4)能量变化:
、
、发光等。
(3)基本特征: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
【对比归纳】请同学们列表对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区别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的变化
的变化
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变化时
。
伴随现象
颜色改变、
、生成沉淀等。
、
的改变
相互联系
两者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会发生
。
实例
矿石粉碎,干冰升华,汽油挥发等
煤炭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
【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汽油挥发
B、粉碎矿石
C、水变成冰
D、木材燃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知识2:物质的性质
【观察酒精】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
(观察提示:认真观察酒精的颜色、气味、状态和沸点,以及点燃酒精时的现象。)
【归纳总结】请同学们结合上述分析,阅读课本P8-P9,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1、物理性质
(1)定义: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①
、状态、
、硬度、熔点、沸点、
等。②
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1)定义: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
、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毒性、腐蚀性、受热易分解等。
【对比归纳】请同学们组内讨论,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完成下列学案。
1、理解上的区别:
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
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2、叙述上的区别:
(1)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2)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3)例:
性质
变化
汽油可燃烧
汽油在燃烧
汽油易挥发
汽油挥发了
【闻气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闻气味的方法,完成学案,并动手模拟练习。
1、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
,使
飘进鼻孔,切不可
闻气味。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有关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现象记录表格。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性质类别
实验1
实验2
【初步认识氧气与二氧化碳】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经验,结合视频内容,归纳下列知识。
(1)氧气是
、
的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
,可以
燃烧。
(2)二氧化碳是
、
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
,不能
也不支持
,可以用于
。
【课堂练习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2020本溪、辽阳、葫芦岛】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物
D.熔点,沸点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用作燃料
B.用灼烧法区别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C.金刚石切割玻璃
D.氧气用于炼钢
3、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
哪些是化学变化(
)
哪些是物理性质(
)
哪些是化学性质(
)
A.铜能生锈生成铜绿;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D.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
E.木棒受力折断。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作业布置(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课后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后提升
选择题
1·【2020江苏南京】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2·【2020江苏盐城】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葡萄酿酒
C.火药爆炸
D.干冰升华
3·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4·【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水结成冰
C.汽油挥发
D.玻璃破碎
5·【2020四川巴中】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的蒸发
水的凝固
B.海水制碱
海水晒盐
C.葡萄酿酒
葡萄腐烂
D.火药爆炸
车胎爆炸
6·①水的沸腾②胆矾研碎③铁丝燃烧④食物腐败等四个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2020山东青岛】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8·【2020湖南益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钻木取火
B.破釜沉舟
C.聚沙成塔
D.买椟还珠
9·点燃蜡烛的过程中,蜡烛发生的变化(
)
是物理变化
B、先是物理变化,再是化学变化
C、是化学变化
D、先是化学变化,再是物理变化
10·生产和生活中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下列过程中的各种能量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而来的是( )
A.氢能源汽车行驶
B.天然气灶具做饭
C.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D.火力发电厂供电
11·【2020湖南长沙】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
12·下列应用,利用了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
B.用氧气气焊金属
C.氧气供潜水员呼吸
D.用氧气炼钢
二、理解与应用
13·取一根银白色的镁条做如下实验,并做好记录:
①用剪子剪一片;
②另取一片镁条放入醋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③在空气中点燃镁条产生大量白烟;
④把镁条剪成细丝状并连接电池与灯泡,灯泡发光;
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填序号)________,理由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_________,理由是
。
14·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用序号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后提升
选择题
1·【2020江苏南京】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答案】C
【解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必须由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性质叫化学性质。
颜色、气味、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氧化性、可燃性都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故选C。
2·【2020江苏盐城】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葡萄酿酒
C.火药爆炸
D.干冰升华
【答案】D
【解析】A、钢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是化学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葡萄酿酒是葡萄经过发酵变成酒精,生成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火药爆炸,是火药中的成份燃烧,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受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3·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解答】固体受热变成固体,如果是升华则是物理变化,如果生产另外的一种物质则是化学变化,故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4·【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水结成冰
C.汽油挥发
D.玻璃破碎
【答案】A
【解析】A、纸张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水结成冰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
5·【2020四川巴中】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的蒸发
水的凝固
B.海水制碱
海水晒盐
C.葡萄酿酒
葡萄腐烂
D.火药爆炸
车胎爆炸
【答案】C
【解析】A、水的蒸发和水的凝固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海水制碱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海水晒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葡萄酿酒生成新物质乙醇,属于化学变化,葡萄腐烂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火药爆炸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车胎爆炸是体积膨胀所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
6·①水的沸腾②胆矾研碎③铁丝燃烧④食物腐败等四个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答】①水的沸腾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胆矾研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③铁丝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7·【2020山东青岛】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答案】D
【解析】A、无色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极难溶于水,溶解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密度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
8·【2020湖南益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钻木取火
B.破釜沉舟
C.聚沙成塔
D.买椟还珠
【答案】A
【解析】A、钻木取火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破釜沉舟,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聚沙成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买椟还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点燃蜡烛的过程中,蜡烛发生的变化(
)
是物理变化
B、先是物理变化,再是化学变化
C、是化学变化
D、先是化学变化,再是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点燃蜡烛的过程中,蜡烛先受热融化,这是物理变化;继续加热当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时,蜡烛燃烧,这是化学变化。故选B。
10·生产和生活中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下列过程中的各种能量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而来的是( )
A.氢能源汽车行驶
B.天然气灶具做饭
C.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D.火力发电厂供电
【答案】C
【解析】A、氢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天然气灶具做饭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太阳能热水器烧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力发电厂供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1·【2020湖南长沙】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
【答案】A
【解析】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酒精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酒精有特殊气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酒精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下列应用,利用了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
B.用氧气气焊金属
C.氧气供潜水员呼吸
D.用氧气炼钢
【答案】A
【解答】A、工业制氧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气焊金属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供潜水员呼吸是利用了氧气的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冶炼钢铁是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二、理解与应用
13·取一根银白色的镁条做如下实验,并做好记录:
①用剪子剪一片;
②另取一片镁条放入醋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③在空气中点燃镁条产生大量白烟;
④把镁条剪成细丝状并连接电池与灯泡,灯泡发光;
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填序号)________,理由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_________,理由是
。
【答案】①④;没有生成其它物质;②③;生成其它物质。
14·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用序号填写)。
【答案】②⑤。④。③。①。
【解析】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胆矾是蓝色的固体都是描述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故填:②⑤。
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例如,铁矿石被粉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填:④。
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镁。故填:③。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填: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4.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够初步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6.学会正确闻气味的方法。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观察日常生活常见事例图片导入。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木炭等能燃烧、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1:物质的变化
【实验探究1】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1-1、2,并认真填写实验现象记录表格。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1
液态水
有气体生成
液态水
无
1-2
块状的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状
粉末状的胆矾
无
2、请同学们分析上述2个实验,想一想:这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点?
水的沸腾是由液态变气态,再由气态变液态,整个过程是状态的改变,
胆矾的研碎是由块状变成粉末状,整个过程是形状的改变,
二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归纳总结】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小组内交流,归纳总结物质的变化,完成下列学案。
物理变化
(1)定义: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如冰雪融化、矿石粉碎等。
(2)现象:物理变化主要是形状的改变和状态的改变。
【实验探究2】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1-3、4,并认真填写实验现象记录表格。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3
蓝色硫酸铜溶液等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
1-4
块状大理石等
有气体生成;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
2、请同学们分析上述2个实验,想一想: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归纳总结】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小组内交流,归纳总结物质的变化,完成下列学案。
化学变化
(1)定义: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例如食物变质、木柴燃烧、金属锈蚀等。
(2)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4)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
(3)基本特征: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
【对比归纳】请同学们列表对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区别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形状、状态的改变
相互联系
两者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会发生物理变化。
实例
矿石粉碎,干冰升华,汽油挥发等
煤炭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
【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汽油挥发
B、粉碎矿石
C、水变成冰
D、木材燃烧
【答案】D
【解答】A、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粉碎矿石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学变化.
C、水变成冰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材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C
【解答】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故说法正确;
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不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如车胎爆炸,故说法错误;
D、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
知识2:物质的性质
【观察酒精】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
(观察提示:认真观察酒精的颜色、气味、状态和沸点,以及点燃酒精时的现象。)
【归纳总结】请同学们结合上述分析,阅读课本P8-P9,认真完成下列学案。
1、物理性质
(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①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②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1)定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毒性、腐蚀性、受热易分解等。
【对比归纳】请同学们组内讨论,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完成下列学案。
1、理解上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2、叙述上的区别:
(1)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2)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3)例:
性质
变化
汽油可燃烧
汽油在燃烧
汽油易挥发
汽油挥发了
【闻气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闻气味的方法,完成学案,并动手模拟练习。
1、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切不可凑到容器口闻气味。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有关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现象记录表格。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性质类别
实验1
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情况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
实验2
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木条在二氧化碳中熄灭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
【初步认识氧气与二氧化碳】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经验,结合视频内容,归纳下列知识。
(1)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
【课堂练习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2020本溪、辽阳、葫芦岛】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物
D.熔点,沸点
【答案】C
【解析】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氧化性也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熔点和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C。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用作燃料
B.用灼烧法区别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C.金刚石切割玻璃
D.氧气用于炼钢
【答案】C
【解答】A、氢气用作燃料是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灼烧法区分棉纤维与羊毛纤维,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
哪些是化学变化(
)
哪些是物理性质(
)
哪些是化学性质(
)
A.铜能生锈生成铜绿;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D.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
E.木棒受力折断。
【答案】E;C;BD;A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作业布置(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课后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