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17
动物笑谈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和水鸭子以及鹦鹉“可可”之间在外人眼中十分荒诞不经的趣事。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挚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学情回顾
1.文章的语言生动,富有幽默感。找出文中你认为有意思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但是水鸭子就不同了,凡是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羞怯,难以接近,每次一出壳,就赶紧逃开,躲到附近的暗角里不肯出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羞怯”“逃开”“躲”赋予小凫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怕生的习性。
(2)又一次我让农场里的一只胖大白鸭代孵,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凫跟在大白鸭后面高兴的样子,情态可掬。
(3)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鸭子以人的灵性,写出了它们可爱的情状。
(4)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
“焦急”是神态描写,“探索”“尖叫”是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写出小水鸭们找不到“我”扮演的鸭妈妈时的焦急、害怕;“哭”起来是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作者对这些小动物的怜爱、呵护之情。
(5)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运用拟人手法,把小凫拟人化,猜测小凫的想法,写出小凫对能发出母鸭叫声的“我”的特别情感,语言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6)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
(7)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
“屈着膝”等一系列动作形象地刻画了“我”充当鸭妈妈时的样子,“回头偷看”等描写,突出了当时情景的怪诞与惹人发笑。
(8)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
“生了根似的”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周围人的反应,写出了“我”的行为的怪异,增添了文章的幽默感。
(9)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之情和他的可笑之状。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表现了可可像个孩子一样淘气和聪明,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10)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11)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可可比作一个“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的“纸风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咬着毛线飞翔的状态。
2.从文中那些看似荒诞古怪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作为动物行为学家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是一位细心严谨的科学家。为了观察动物行为,为了科学研究,他不顾自己的体面和尊严,做出了许多在常人看来荒诞的行为,并把这些行为详细记录下来。
(2)是一位极富爱心、耐心的人。为避免小水鸭“拉长了脸”,他“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的行为以及和大鹦鹉之间的故事,都表现出他能容忍动物的本性,尽自己所能地理解它们的生存需求。
康拉德·劳伦兹:1941年,他被征召到德国军队,成为医师。1944年到1948年间,苏联战犯。1948年释放,1949年《所罗门王的指环》出版。
他虽经历坎坷,但在被俘期间一直没有放弃科学研究。他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写书,另一件是养了一只乌鸦。所以他被释放时,也只带了两样东西:一样是他写的书稿,一样是他当战俘时养的那只乌鸦。
执着不懈地关爱着动物、尊重着生命!
链接材料一
活泼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康拉德﹒劳伦兹
链接材料二
3.关于人类应如何与其他动物相处,你从课文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
劳伦兹用他的行动告诉人们:敬畏自然是人类正确的生存态度,人类亲近自然,与其他动物友好相处,是地球宜居环境存在的保证。不妄自尊大,不任意胡为,用心去尊重生命的神圣,是人类的最佳选择。
分享故事:
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和动物有关的难忘的事吧?请你也写一段话来描述你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概括主题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科普文章,介绍了作者在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表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任何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都不能描述生命的真实与感动。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感悟一:劳伦兹观察动物的行为,启示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感悟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爱动物,尊重它们,保护它们,与它们和谐相处。
感悟三:我们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只有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才能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丰富我们的头脑,
开阔我们的眼界。
课堂小结
1.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作特色
课堂小结
2.叙述清晰,描写传神
文章先总写“我”是逗笑的主角,因实验方法怪诞不经而被居民当成疯子,然后讲述了四个有趣的场景:研究水鸭子、唤回大鹦鹉、可可咬扣子、可可缠毛线。且用“另一次”“又有一次”等进行过渡衔接,叙述清晰。还对有关场景进行了生动描写,十分传神。
3.语言幽默,诙谐有趣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如作者写观光客脸色煞白、旅客“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等,既展现了大家对“我”的行为的不理解,又带着调侃的味道,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①唤回大鹦鹉
②可可咬扣子
③可可缠毛线
尊重生命
热爱动物
严谨求实
专注忘我
紧扣“逗笑”,引出下文
笑谈趣事
普及知识
动物笑谈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水鸭:做水鸭子的妈妈
鹦鹉
课堂检测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鹦鹉(wǔ)
温驯(shùn)
禁锢(gù)
B.虐(nüè)待
鹳(guàn)
余晖(huī)
C.嚎(háo)声
敛(jiǎn)翼
咒(zhòu)骂
D.柠檬(méng)
嗔(zhēn)怪
凫(fú)水
【解析】A项中,“驯”应读xùn;C项中,“敛”应读liǎn;D项中,“嗔”应读chēn。
B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脚链
障碍
谢天谢地
怪诞不经
B.滑翔
秃鹰
大相径庭
容光换发
C.竞然
迟疑
分道扬镳
风度翩翩
D.蹒跚
野蛮
恋恋不舍
迫不急待
【解析】B项中,“换”应为“焕”;C项中,“竞”应为“竟”;D项中,“急”应为“及”。
A
课堂检测
3.下列句中对标红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对人表示不满)
B.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C.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D.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走路缓慢、稳当)
【解析】“蹒跚”的意思是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D
课堂检测
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国家)
学家、 作家,代表作有《 》《
》等。
康拉德·劳伦兹
奥地利
动物行为
科普
所罗门王的指环
狗的家世
4.填空。
课堂检测
A.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
B.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
C.我忽然听见他在阳台上像个大兵似的大声咒骂起来。
D.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课堂检测
拓展阅读
母 鸡
老 舍
①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起个小疙瘩来。
②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拓展探究
④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⑤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⑥当它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拓展探究
⑦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⑧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⑨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⑩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拓展探究
1.文章开头写“一向讨厌母鸡”,主要原因有哪三点?“我”改变对母鸡看法的原因又是什么?
一是母鸡的叫声令人心烦(或无病呻吟);
二是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或欺软怕硬,趁人不备而进攻);
三是母鸡下蛋后好炫耀。
原因:“我”从孵养小鸡雏的母鸡身上看到了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精神,因此改变了对母鸡的看法。
拓展探究
2.文末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请在文中各找出一例加以说明。
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拓展探究
3.文章第⑥段中,“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这样写用意何在?
这句话与第②段中的“它永远不反抗公鸡”相照应。这样写突出表现了母鸡成为一个母亲后在保护雏鸡时的勇敢。
拓展探究
(2)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4.结合修辞知识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母鸡炫耀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描述为“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鸡雏们的浑圆和母鸡的消瘦形成对比,突出母鸡宁愿自己挨饿,也要让鸡雏们吃饱的伟大母爱。
拓展探究
A.本文结构非常清晰,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个部分。
B.文末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不敢”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畏惧。
C.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在文章开头先写印象中的母鸡令人讨厌,再写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变为喜爱的过程。
D.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B
5.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拓展探究
6.“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请联系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为了孩子,母亲可以挺身而出,可以忍饥挨饿,可以任劳任怨,可以奋不顾身,所以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拓展探究
推荐阅读
康拉德·劳伦兹《所罗门王的指环》
李微漪《重返狼群》
积累拓展
不到我们停止对动物伤害的那一天,我们仍然只是野蛮人。
——托马斯.杰斐逊
一个人如果向往正直的生活,第一步就是要禁绝伤害动物。
——托尔斯泰
我赞同动物均有其权利,如同人类均有人权一样。这才是扩充仁心之道。
——林肯
“关爱动物”名言:
这只鹦鹉对我母亲真是一往情深,它热烈地追求她:在她的身边用各种古怪的姿势跳舞,一下子把它漂亮的冠毛打开来,一下子又合上;而且无论她到哪儿去,它都跟着;如果她不在,它一定像初来时找我一样,孜孜不倦地去找她。
《动物笑谈》节选:(共30张PPT)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是大自然的生物,人与动物之间就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应该抱着崇拜和亲近大自然的态度和动物相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的世界,去感受他诗人的情怀、科学家的谨言和孩子般的心肠,去拜访他与小动物们的世外桃源。
17
动物笑谈
第1课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
3.学习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严谨求实的精神,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对生命的尊重。
返回
学习目标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代表作品有《所罗门的指环王》《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必备知识
走近作者
康拉德·劳伦兹
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版)。劳伦兹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即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它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劳伦兹愿意相信这个传说,他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成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本书是他专门为大众介绍动物行为的通俗自然科学之作,脍炙人口,风行全球,是一部老少皆宜的解读动物行为的经典之作。这篇课文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必备知识
科普作品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意为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必备知识
文学常识
哺乳(
)
羞怯(
)
匍匐(
)
温驯(
)
禁锢(
)
余晖(
)
小凫(
)
嗔怪(
)
煞白(
)
蹒跚(
)
怪诞不经(
)
神采奕奕
(
)
必记字词
字音字形
bǔ
qiè
pú
fú
xùn
gù
huī
pán
shān
chēn
shà
fú
yì
dàn
(dāng
)铃铛
(chēng)电饼铛
(guān)鸡冠
(guàn)冠军
(jǐng
)颈子
(gěng)脖颈儿
铛
冠
颈
(shí
)什锦
(shén)什么
什
嗔(chēn)嗔怪
瞋(chēn)瞋目
缜(zhěn)缜密
驯(xùn)驯养
训(xùn)训练
诞(dàn)怪诞
蜒(yán)蜿蜒
涎(xián
)涎水
蹒(pán)蹒跚
瞒(mán)瞒骗
词语解释
对别人表示不满意。
离奇古怪,不合常理。诞,荒唐、离奇。不经,不正常。
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
【嗔怪】
【怪诞不经】
【大相径庭】
必记字词
【驯养】
【匍匐】
【需索】
【原委】
【温驯】?
【禁锢】
【神采奕奕】
饲养野生动物使逐渐驯服。
爬。
索取,求取。
事情的始末
。
温和顺从。
束缚;强力限制。
形容精力饱满,容光焕发。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必记字词
【恋恋不舍】
【迫不及待】
【蹒跚】
【灵机】
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灵巧的心思。
必记字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对动物的喜爱的,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欣赏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描写动物的优美语句。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19):
总写“我”研究动物的行为时的方法怪诞,被大家当作“疯子”。
具体介绍了“我”在研究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全文的文眼
2.文章记叙了哪些小故事来表现“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
(1)验证小水鸭凭声音认领母亲——做水鸭子的妈妈,带着那群小鸭子在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
(2)学鹦鹉叫,让长途远行的可可停止了飞翔。
1.课文做水鸭子科学实验部分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水鸭子的疑问;
(2)认大白鸭为母亲;
(3)“我”成为母亲;
(4)做母亲不容易;
(5)观光客的惊讶。
2.在水鸭子的实验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逗笑情景?
“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而那些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
3.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地写这个逗笑的情景呢?
(1)写出了不明原委的人容易把作者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的原因。
(2)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作者的行为总是令人发笑,增强了文章幽默风趣的效果。
(3)反复做实验,可以看出作者对科学工作的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4.作者和水鸭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这种亲密关系的建立,源自于劳伦兹对动物的爱。他能容忍动物的本性,尽其所能地理解它们的生存需求。他仁慈而又极富耐心,当“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时,他愿意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面对小水鸭对他的依赖,他没有表现出急躁和反感,而是耐心地付出体力与时间,换得了小水鸭极大的信任。
5.课文饲养大鹦鹉部分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①“我”解放了鹦鹉;
②鹦鹉对“我”很依恋;
③“我”唤回大鹦鹉;
④鹦鹉咬掉衣服扣子;
⑤鹦鹉把毛线缠在树上。
变化:开始时不敢随意行动,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后来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这是因为“我”对动物的尊重与爱,把它们视为平等的朋友,使它恢复了本来的面貌。
6.可可被“我”收养后有什么变化?你从这些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7.黄冠大鹦鹉的叫声有什么特点?作者在公共场合模拟它的叫声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难听,跟“杀猪时猪的嚎声”很像,让人模仿这种叫声难度很大。
为了大鹦鹉不走丢,作者还是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
的叫声,体现了作者为动物着想、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8.可可的“恶作剧”是什么?你认为可可做到这些趣事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恶作剧:
①把父亲衣服上的扣子全咬掉了,并且分类排放。
②模仿母亲织毛衣的样子把毛线缠绕在柠檬树上。
原因、用意:
作者与可可的友好相处,使得可可与作者建立起了真诚的互信。可可的恶作剧也反映了它和作者一家的关系很亲密,可可给一家人的生活增添了乐趣,描写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
9.找出文中写观光客和火车站的旅客见到“我”怪异行为的反应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①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脸色煞白”写出了观光客惊讶、惊恐之态,一方面表现了“我”的行为之怪诞,另一方面从侧面衬托了“我”做实验时的专注和认真。
②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
“生了根似的”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周围人的反应,写出了“我”的行为的怪异,侧面表现了“我”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