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19 18:3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阐述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根据课标要求,教学过程围绕两部分展开,即日本侵华的罪行和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以史料研读等方式了解日本侵华的罪行,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对抗日战争的理解不能仅限于种种罪行,而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教学重点阐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者罪行。
3.教学难点阐述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关于抗日战争,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比较详细的学习,有一定知识基础。高中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在教学中应加以引导,正确认识日军的侵华罪行,铭记历史,同时面向未来,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理性爱国。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课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谈话发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还采取讨论法、阅读法和角色扮演法。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大致为:“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史料分析—互动探究—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供大量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基础知识并进行适当探讨。) 2、传统板书。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综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世界经济和政治局势等全面分析、准确把握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日本局部侵华进程,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注意利用相关地图或是直观的图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通过展示不同的史料,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辨别史料,形成对卢沟桥事变的准确认识。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要注意利用唯物史观中的阶级斗争学说,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意义。依据教材,结合丰富的文字材料和直观的图片信息,说出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通过了解日军的侵华暴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铭记历史,面向未来,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媒体呈现历史资料,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基于日本侵略不断加深,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间的联系。针对卢沟桥事变,呈现不同的史料,提升学生分析、比较、辨别材料的能力。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由浅人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利用历史图片、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时空观念中感受心灵的震撼、激荡。学习日本局部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时,可利用表格、历史地图,直观把握日本侵略势力的不断深入。学习日军的侵华暴行,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梳理归纳日军的侵华罪行;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军侵华的土些图片,感受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四、板书设计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2228850129540侵略: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伪满洲国建立 华北事变
抗战:东北抗日联军 十九路军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020000侵略: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伪满洲国建立 华北事变
抗战:东北抗日联军 十九路军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180022512700
875665116840局部抗战
020000局部抗战
2180590387350标志:卢沟桥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020000标志:卢沟桥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9145258235952324100730250南京大屠杀
政治:“以华制华”
经济:“以战养战”
对敌后抗日根据地:“三光”政策
轰炸重庆
细菌战
推行“慰安妇”制度
020000南京大屠杀
政治:“以华制华”
经济:“以战养战”
对敌后抗日根据地:“三光”政策
轰炸重庆
细菌战
推行“慰安妇”制度
195262520447047625246380全面抗战的开始
全面抗战的开始
695325186690日军的侵华暴行
020000日军的侵华暴行
五、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有一位西方哲人曾经说过, 战争是一个民族自我淘汰的过程。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有的民族无法应对残酷的战争,在异族人侵的压力下灭亡了;有的民族则在战争的血与火中洗掉自身的污垢,像凤凰涅粲一样获得重生。我们中华民族就属于后者,通过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洗去了百年的屈辱,挣脱了百年的锁链,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也贏得了世界人民由衷的尊敬。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设计意图】以西方哲人的话导入,拉近学生和本课教学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局部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原因
师:与中国同属儒学文化圈的东方岛国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明治维新脱亚人欧,逐步走向富强,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梳理归纳在此之前日本是如何侵略中国的?
生:联系所学,概括归纳。
总结:近代日本侵华史回顾(20世纪30年代前)
时间
事件
19世纪70年代
侵略台湾
1894-1895年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897年
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侵占我国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师:近代史上日本不断人侵中国。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长达14年的侵略战争,请同学们结合下列材料,分析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 1927年4月,田中义一任日本内阁首相,他在给日本天皇的秘密奏折中说:“惟欲征服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二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材料三 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从各方面加紧侵华战争的准备。···完全听命于军部的广田弘毅组阁,实行全面的法西斯化。
材料四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材料五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生:合作探究,结合材料,联系当时中国的国内状况、世界经济政治局势综合分析归纳。
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总结:
①日本蓄谋已久,既定国策(历史原因);
②日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现实原因);
③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推动力量);
④国共内战;
⑤国际绥靖政策(有利时机)。
师过渡:日本是如何挑起局部侵华战争的,如何一步步扩展侵略势力的?中国人民又做了怎样的抵抗?
2.日本局部侵华,中国人民奋起抗争
师: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归纳日本侵华的主要事件、中国人民进行抗争的主要事件、中国人民进行抗争的主要活动,完成表格。
阶段
时间
重大事件
中国人民的抗争
日本局部侵华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战
1932年1月
一·二八事变
-44450358140十九路军上海抗战
1932年3月
伪满洲国建立
1935年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
师:简要介绍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
师过渡:一二·九运动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推动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对抗走向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对扭转当时时局起到关键作用的西安事变。
【设计意图】直观把握侵略、抗战两条线索。
3.西安事变
(1)原因
展示图片。
师:这幅图片反映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史实。请同学们联系前面所学,结合教材P134相关内容,综合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探究,概括归纳西安事变的原因。
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总结、展示: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致抗日 。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经过
师: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P134-P135内容,概括归纳西安事变的目的、经过、结果。
生:①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②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师:西安事变,几乎搅动了整个中国,震惊世界,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正如郭冠英所说“如果没有西安事变,没有全国的大统一,没有惨烈的武装抗战,则人重全非,一个独裁专制的领袖,和一个忍辱含羞的政党,在历史舞台上将以何种脸谱出现。”请同学们结合P135内容,归纳西安事变的意义。
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3)影响
师:请同学们结合下列材料,进一步分析归纳西安事变的影响,深刻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转折点。西安事变迫使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局出发毅然捐弃前嫌。将原来的抗日策略调整为“联蒋抗日”。各种势力聚集在民主义的旗帜下,反蒋势力明确表示拥蒋抗日,准备投入抗日第一线。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材料二 中国革命力量在革命斗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一“全国红军的总数由长征前夕的20万人下降到7万多人”,此后“西路军又在河西走廊地区损失2万多人”全国各地原有的十几块根据地,只保住了陕北一块.....活动的苏区几乎全是穷山僻壤、地瘠人稀、经济落后,难以保证军需民用及兵员补充,蒋介石要剿灭红军是有可能的....假如没有西安事变的发生,或假如没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我们必然将会看到中国革命力量更加巨大的损失。西安事变的突发,把蒋介石的“剿共”计划给打破了。
生:影响: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使中国革命避免了一次可能出现的历史曲折。
师过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6年12月26日,在张学良的陪同下蒋介石回到南京,新的一年即将开始,然而新的一年带给中国人民的不是新的希望,而是更加严重的危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战也由局部打抗战发展为全面抗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师:让我们看看卢沟桥事变前夕中日工业军事实力对比。多媒体出示材料:
工业:年工业总产值日本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年产钢铁日本580万吨,中国4万吨;年产煤日本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年产石油日本169万吨,中国1.31万吨;年产铜日本8.7万吨,中国700吨;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两,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式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
军事:日本海军兵员127000?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中国海军兵员共约25000人,共有66艘舰艇,总吨位57608吨。日本陆海军航空兵飞机近2700架,中国空军仅有600余架飞机,包括作战飞机305架,全部进口,不仅无整机自产能力,且无主要零部件之自产能力。日本陆军448.1万,含可迅速征召的后备役;中国陆军182个师,200?多万人,几乎无后备役。
【设计意图】体会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
师:从材料看,双方的实力对比非常悬殊,中国必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来抗击日本侵略者,实现全民族抗战的关键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梳理一下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并最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2.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2)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准备抗战的讲话
(3)1937年8月,召开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4)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向蒋介石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随后(八一三事变后),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5)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共产党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师:认识中共洛川会议召开的概况。
时间:1937年8月。
目的:为了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
内容: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简要介绍其内容。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指出了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则区别。
师:回顾整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民族危机加深。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两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确立。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呼吁。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通交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师:思考其建立的因素。总结: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2)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者全面抗战的开始。
【设计意图】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师:对比两次国共合作的区别。
相同点:都是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实现的,都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不同点是背景,目标形势、结果不同。
师过渡:战争意味着杀戮和掠夺,充满血腥和暴力,日本侵略者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对占领区实行残暴统治,看下了滔天罪行。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本目内容、概括归纳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
生概括归纳:(1)1937年12月,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2)政治上,日本侵略者实行“以华治华”方针,在占区扶植傀儡政权。
(3)经济上,日本侵略者实行“以战养战”,对占领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4)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
(5)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对陪都重庆进行长达五年半的轰炸。
(6)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
(7)推行“慰安妇”制度。
师总结:除了教材上提到的这些内容,日本侵略者还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把日语列为“国语”,为数不多的历史、地理课,内容也被他们篡改和歪曲得面目全非,极力向学生灌输“日满亲善”大东亚共荣”等法西斯思想,并且用愚民政策降低中国人的文化知识水准,从实用主义出发片面地强调职业教育,培养为日本侵略所需的劳动力。最终达到泯灭占领区中国人民的祖国观念、民族意识和反抗侵略的精神目的。
师:只是上面这些僵硬的文字描述就让我们的心灵感受到了剧烈的冲击,请同学们看看下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的一些图片,并谈谈你的想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直观感受日本侵华的血腥、残暴、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师:日军在清华的过程中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南京大屠杀,但是日本右翼分子一直否认南京大屠杀,你认为如何还原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呢?
生:分析发言。
师:文字记载、照片、影像、经历者的回忆、档案馆数据统计等,都是有效的证据,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文本来源分为分为三类,加害者日方资料,受害者中方资料,以及中立的第三方资料。尤其第三方资料更具有可靠性。
约翰·拉贝,德国西门子洋行代理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组建起“国际安全区”,挽救了25万中国百姓的生命,它被人们称为中国的辛德勒,其所写的日记被公认为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史料。
材料1 12月14日: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进一二百米就合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12月16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
12月22日: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12月24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一个老百姓眼珠都烧出来了······整个头给烧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头上。
1月3日:这些城被攻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兵当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
-《拉贝日记》
材料2 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50到100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张宪文《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选录》
材料3 12 月13日早晨日军进入南京城内时,在“完全没有遭遇抵抗”的情况下,“日军单独或二三人为一个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中国的男女和小孩”。《 判决书》指出:“据后来估计, 在日军占领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人以上,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所烧弃了的尸体、投入长江或以其他方法处分的人计算在内。
-据东京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整理
【设计意图】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如何还原历史的真相?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搜集,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样的史料是真实可信的,通过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如山,既能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也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 买日系车,赴日旅游,其行为人都是无辜的问胞,他们都是在自己权利范围内进行合法消费。但是,仇日者却不讲理地将他们作为侵犯对象,这显然是要强制他人一起仇日。······强迫他人仇日的种种言行,本质上是不尊重他人权利、不遵受社会规则的极端自我行为。
-《中国青年报》
师:请同学们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感想。
师:习近平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中说:“历史会逐渐久远,但历史的启迪和教训,不管承认不承认,永远就在那儿。无论是当年勇敢抗击侵略战争的国家的人民,还是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的人民;无论是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们,还是在那个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都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牢记历史的启迪和教训。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是的,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时刻警惕日本法西斯死灰复燃;同时我们要理性爱国,不要延续仇恨,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堂小结
日本侵华成争是民主革命时期列强发动的最后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理解把概本课内容,注意抓住两条线索:一是日本的侵华,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开始;二是中国人民的抗战,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开始。在侵略与反侵略的主要矛盾逐渐由阶级矛盾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这一变化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也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空前觉醒,最终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全民族抗战的具体情况,下节课讲述。
【设计意图】正确对待历史,理性爱国。
六.教学反思
在教材处理上,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选取教学重点日本侵华的罪行和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故争加以突出、突破,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尤其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现核心素养理念。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以材料研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对抗日战争的理解不能仅限于日本侵华的种种罪行,而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理性爱国。但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地把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可能难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教学效果。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往往有时候也是充满遗憾的。本次课堂实践教学,史料过多,在今后应该注意选取关键的史料,避免史料文字繁杂导致学生有“厌读”史料的情绪。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