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角度理解辽夏金元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辩证客观地评价政治现象,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辽夏金元的统治》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辽夏金元的统治时期政治和民族关系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论证辽夏金元时期制度变化的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元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行省制度的实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辽夏金元时期多民族的国家的发展,突出元代国家统一,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教学重点
认识辽、西夏、金、元诸政权和汉民族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教学难点
理解辽、西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建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吧?喜欢看吗?
2、你能说出其中的乔峰是什么人吗?(他的身份),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都提到过哪些政权吗?
3、对,有辽、西夏、大宋、大理,看来乔峰、段誉、虚竹他们生活在一个多权并立的时代,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一段时期呢?——有,在那段时间里,祖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
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吧。
教师以导入框内容引入,设问(课件显示):
(1)关于契丹起源的传说说明了什么?
(2)唐末以前,契丹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 新课教学
1、辽与西夏建立
课件展示“辽的建立和扩张”,指导学生得出契丹人的生活特点。教师结合动画说说辽的兴起(地区、民族、时间、建立者、首都)。
辽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灭 。
为了统治当地汉族,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两院制。并且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职掌沿袭唐制,并参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官有实授、遥授之分。职事官与散官及阶、勋、宪衔、封爵、食邑户数等配套。辽代官名多有契丹语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隐掌管皇族政教,夷离毕掌管刑狱,乙里免为诰命夫人,等等。
辽世宗任用贤臣耶律屋质,进行一系列改革,将辽太宗时的南面官和北面官合并,成立南北枢密院,废南、北大王。后来南北枢密院合并,形成一个枢密院。辽世宗的改革使辽朝从部落联盟形式进入中央集权的时代。
观点一: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观点二:澶渊之盟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党项族的兴起介绍,并出示一段材料
材料: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
从而引出西夏的建立: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拜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大致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后,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太后与母党手中,史称母党专政时期。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北宋趁机多次伐夏。西夏抵御成功并击溃宋军,但是横山的丧失让防线出现破洞。金朝崛起并灭辽、北宋后,西夏改臣服金朝,获得不少土地。两国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然而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后拆散金夏同盟,让西夏与金朝自相残杀。西夏内部也多次发生弑君、内乱之事,经济也因战争而趋于崩溃。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西夏的统治措施介绍
(7)展示北宋、辽、西夏并立形势图并进行知识梳理
2、金朝入主中原
(1)女真族介绍
(2)课件展示《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并在此图右下角出示字目,教师指图讲解金所处的位置及相关情况(建国时间、民族、建立者、首都、灭辽及北宋)。
(3)猛安谋克与大定之治
12 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 “小尧舜”。
3、从蒙古崛起到元的统一
(1)蒙古族的兴起
(2)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将统治重心从漠北转移到汉地,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作为首都。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此后蒙古在西方的统治区脱离元朝独自发展,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坚拒劝降,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
(3)合作研究
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他严词拒绝,从容就义,年仅47岁。
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元朝统一全国,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具有进步性。元朝统一后,疆域广大,社会安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但是,在元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蒙古军队是通过军征服来完成全国统一的,大肆屠杀和掠夺激起各族的反抗,而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
(4)巩固统一措施
①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
②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5)行省制度
①含义: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区划);
②设置: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另设两个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的“腹里”,管理西藏、四川、青海等地的宣政院辖区;下设路、府、州、县各级。
③权力: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民政事务上报中书省,军政事务上报枢密院。官员不得更改赋税,不得调动军队,定期觐见皇帝,述职。受监察机构监督,并省官互迁。
④影响:a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b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c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6)史料研读
材料一:元朝的行省实际上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行省的特点。
权力较大,但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
元朝的民族关系
(1)回回的形成
(2)分而治之。蒙古人把他们统治地区的人民分为四等:
①蒙古人,绝对的统治者。
②色目人,就是各色名目人,包括中亚西亚欧洲人,以及原来统治中国北方的女真人。他们是蒙古人的帮凶。蒙古人很少,管理不过来全国,于是委派这些色目人来帮助管理。这些色目人有的是商人出身,他们不会管理国家,只会横征暴敛。把中国人的财富全都掠夺走了给蒙古人挥霍。
③汉人,
④南人。
蒙古人为了分化华人,在华人中制造南北矛盾。把北方华人称为汉人,南方华人称为南人。区别在于南人赋税比较多。
蒙元时代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广大华人的愤怒!华人的反抗前仆后继,此起彼伏,瓦解了蒙元政权。最终,起义军的一支,在“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号下,赶走了蒙古人,恢复了中国文明。
(3)元的灭亡
背景: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
14 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
1368年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