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19 18:5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授课班级:高一年级 授课时间:45分钟 课型:讲授课
课题: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康乾盛世时期奏折制度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和对思想文化的控制,理解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以及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完善。通过了解清朝版图的边境所至以及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具体措施,探究清朝处理民族事务,治理国土的特点。与同时期世界发展潮流对比,揭示清朝鼎盛局面下出现危机的本质,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重点:
康乾时期君主专制新发展的表现;
清朝巩固疆域的措施;
康乾盛世后期统治危机初显。
难点:
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新发展的影响;
清朝统治危机初显的原因。
教具
采用电子课件,黑板、地图。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谈话法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同时还采用讨论法,阅读法。
板书设计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文字狱
疆域的奠定
东南:
东北:
西南:
西北:
统治危机的初显
表现
①外部危机
②内部危机
统治危机初显的原因
(3)启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
图片导入《盛世滋生图》。
教师活动
图片导入:《盛世滋生图》,引导学生读图并介绍《盛世滋生图》。
师:《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为宫廷画师徐扬所绘,此图,将乾隆时期繁盛的江南风情人物呈现在观者眼前。因为描绘人物最多而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共绘各种人物12000余人。
师:《盛世滋生图》反映了康乾盛世的真实存在,你们了解康乾盛世吗?为什么会出现康乾盛世这样的局面呢?
3.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图片及课本内容回答教师问题,了解康乾盛世的概念。
4.设计意图
(1)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
新课讲授
(一)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的表现
1.教学内容
①奏折制度
2.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8页并结合多媒体给出的奏折制度图片,归纳奏折制度的含义,分析奏折制度的特点以及影响。
3.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归纳奏折制度的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的一种制度。
(2)特点:迅速、机密
(3)影响:皇帝更加直接、广泛获取信息,提高行政效率。
消极:君主个人独断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还容易助长阿谀奉承和诬陷打击异己的政治风气,造成政治腐败。
4.设计意图
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师过渡:清朝中枢秘书机构也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指的是设立了什么机构?
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的表现
1.教学内容
②军机处
2.教师活动
(1)雍正时期,中枢秘书机构也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指的是设立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呢?
(2)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形成过程示意图及史料。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史料后,根据史料内容进行分析总结。
军机处发挥的作用:
结构精简、人员精干;
处理政事快捷、效率高;
保密性强;
军机大臣无决策权;
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分析材料的学习能力,加深对军机处的特点及影响的了解。
师过渡:清朝除了加强对官僚机构和权力机构的控制,还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同学们请认真观察清朝文字狱数量统计图,告诉老师从图中能得出什么信息,是不是清朝的统治者都热衷于文字狱呢?
(一)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的表现
教学内容
文字狱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清朝政府实行文字狱的数量统计表。
观察满清文字狱数量统计表,为什么清朝在康雍乾时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思考问题,教师通过讲解文字狱,引导学生思考文字狱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文字狱和秦朝焚书坑儒的异同。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回答康雍乾时期文字狱兴盛是因为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其影响是消极的,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阻碍了科技创新和进步,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清朝焚书坑儒和清朝文字狱的异同:
相同点:(1)手段相同:通过打压知识分子来震慑人民;
(2)目的相同:加强思想文华控制,加强君主专制;
(3)影响相同: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不同点:具体实施的方式和打压范围不同。
设计意图
(1)看图读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手段,据图挖掘历史信息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性思维的培养。
(2)从文化史观理解政治专制与文化专制之间的关系,把握历史本质,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反映。
(一)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的表现
1.教学内容
君主专制新发展的影响
教师内容
清朝加强君主专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角度归纳,小组之间辩证交流,派代表回答。
3.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积极:(1)政治上:提高决策效率
(2)经济上:中央集权能够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关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1)政治上:皇帝大全独揽,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和僵化腐败的政治风气。
(2)经济上;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钳制思想,阻碍了科技创新、文化进步和民主思想的发展。
4.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历史问题影响的能力。
师过渡:在康乾盛世时期,不但做到权力最大,也做到疆域很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现代疆域的最终确立奠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清朝的疆域究竟有多大,清朝为了开拓疆土又做了些什么?我们接下来学习《疆域的奠定》。
(二)疆域的奠定
1.教学内容
(1)清朝疆域奠定的过程
东南:1622年,郑成功进驻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雅克萨之战清军获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西南:清初册封“达赖喇嘛”与班禅”;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西北:清朝击败蒙古准噶尔部;武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度;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归纳概括清政府巩固边疆地区的措施,完成教师给出的表格。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总结清朝对边疆地区实施的措施,并完成表格。
4.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史料归纳能力,了解知道清政府对边疆地区实施的措施。
(二)疆域的奠定
1.教学内容
清朝疆域的八至
2.教师内容
多媒体展示清朝疆域图。学生观察清朝疆域图,指出清朝八至,并自主设计清朝疆域图简明图示。
3.学生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并根据清朝疆域图,自主设计清朝疆域简明图示。
4.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制作,化简为繁,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探究能力。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教学内容
统治危机初显的表现
①内部危机
②外部危机
2.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0页的内容,归纳清政府所面临的统治危机。
3.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内部危机
①资源危机: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②政治危机;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③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
外部危机
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政府逐渐闭关自守,只特许广州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4.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教学内容
闭关锁国政策。
2.教师活动
清政府面对这种外部危机,施行了什么措施。教师播放十三行贸易图,向学生简单介绍十三行贸易,并且让学生明白此时的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政府的严格限制会带来“落后就会挨打”的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对中西方的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清政府衰败的原因。
3.学生活动
(1)面对外部危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带来落后使人挨打的困境。
(3)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中国、西方进行比较,知道中国衰败的原因。
①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②经济: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③文化:推行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造成近代科学落后。
④对外政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缺乏了解。
4.设计意图
掌握分析历史原因的基本方法。
三、探究总结
1.教学内容
衰亡的原因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PPT,根据清朝衰亡原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PPT和教师引导,知道落后使人挨打,要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变革,不能墨守成规。要实行思想自由,鼓励科技创新。要对外开放,向先进国家学习,跟上时代潮流。
4.教师总结
就如同习大大在改革开放庆祝四十周年大会上说的:“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
师:清朝前中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也促进了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盛世局面下不仅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家的疆域也得到了巩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但封建的盛世局面在资本主义大潮下,难以长久维持。落后就要挨打,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
5.设计意图
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导致清朝衰亡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顺应历史时代潮流,才能立于世界强林之国”。古今相应,从闭关锁国的历史教训出发,着眼于当下,让历史的光芒照亮现在,逐步培养学生对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深化课程,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