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生中心和教师主导”为指导,在立足学情的基础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在教学设计中,另外历史教学要在依托时空的基础上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注重拓宽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能力,以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本课主要叙述从抗战胜利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一段史实,设置了“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四目内容。当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共为争取民主和平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是没能阻止战争的爆发。面对国民党的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紧密依靠人民群众,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军事上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坚决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奋战,共产党不仅粉碎了国民党的围攻,而且强渡长江天险,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4、教学重点
解放战争的过程;土地改革。
教学难点
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解放的原因和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来看,初中历史的教材对解放战争的基本过程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有所涉及,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对本课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为学生深入学习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
从能力发展的培养来看,一方面,本课教材编写的内容较多,要在一个课时里掌握整节课的内容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本课涉及到部分战场形势图,而学生的时空观念较弱、读图的能力有限、缺乏对战争的直观感知,给深入学习本课带来一定困难。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围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的手段,大致的过程为:前情回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史料解读—探究学习—感悟内化—复述巩固。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制作(PPT、音视频);传统板书、教材、教师用书。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时空定位和史料的呈现,了解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以及战争的进程,知道重要战役的时空定位及其对整场战争的影响,提升时空观念的素养能力;
2.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整个过程进行宏观分析,并从国统区和解放区人民的微观角度分析国共双方在除了战争以外,在政治上、经济上的不同举措及其作用,了解国民党的腐败统治,进而归纳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原因,提升历史解释能力;并在掌握相应史实的基础上分析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以及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对于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3. 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归纳,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认识到解放战争的结果是诸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选择,能从唯物史观出发分析对比国共双方胜负的原因,认识到历史的结论是人民的选择,并能对战争本身进行反思,增强珍惜爱好和平的意识。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全面内战的爆发
土地改革、战略进攻
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经济、社会、政治
“国民大会”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全面内战爆发
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
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会议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人民解放战争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伤痛
教师活动:提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沉重灾难的相关视频,触动学生的内心,把学生带入历史战争情境,集中精力。
【讲授新课】
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目录:争取和平民主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师活动:PPT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以及本课学习目录。
学生活动:观看学习目标和目录,跟随教师思路。
【设计意图】:明确本课教学的目标及中心内容,抓住关键,梳理知识脉络。
争取和平民主斗争
(1)背景教师活动:让学生打开课本第147页正文前面的小字部分,并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国际形式,以及两党态度。
学生活动:紧跟教师思路,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课本内容+特点鲜明的旗帜产生视觉冲击。
教师活动:展示蒋介石的三封电邀,以及相关材料。设置问题探究:根据蒋介石的三封电邀,指出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其真正目的及采取的策略?分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积极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请小组代表发言,后归纳总结:理由:避免内战,共商和平建国;目的:拖延时间,为内战做准备;策略:假和平,真内战。
展示毛泽东的回信,结合课本内容和设置的合作探究,得出:在抗战胜利后,存在两种不同建国方针,国民党在为了拖延时间、强加罪名给共产党,且在国内的舆论压力和有利的国际形势下主张“假和平,真内战”,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争取民主斗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直观的材料以及图片能够锻炼学生运用历史材料和图片的能力。
(2)重庆谈判
教学内容:重庆谈判的经过、结果
教师活动:由背景顺势引入重庆谈判,PPT展示相关图片,结合课本内容讲解:1945年8月,中共中央接受邀请,毛泽东等乘飞机抵达重庆,1945年10月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及课本,结合老师讲解,认真做好笔记。
(3)政治协商会议
教师活动:PPT展示相关图片,结合课本内容讲解:1946.1.1,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决议。1946.1.25 政协会议期间,国共代表在美国代表马歇尔见证下,签署了《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及课本,结合老师讲解,认真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直观的材料以及图片能够锻炼学生运用历史材料和图片的能力。
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内战爆发
教师活动:PPT课件展示蒋介石撕毁《和平协定》及违背相关协议,并给出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的地图。
263842527940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国民党进攻路线,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册的习惯。
教师活动:给出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对比表格,提问:面对军队力量的差距,中国共产党该怎么做?
比较项目
国民党
共产党
军 队
约430多万
127万
武器装备
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
只有陆军,装备步兵武器和少数火炮
国土占有
占有国土面积76%,主要是大城市和大部分交通线
占有国土面积24%,主要是小城镇、农村、偏远地区
人口拥有
约3.39亿
约1.36亿
学生活动:仔细对表格内容进行比较,并认真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比较能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善于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2)粉碎全面进攻+重点进攻
教学内容:1946 年7-10月中共共产党“自力更生”发动“自卫战争”,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教师活动:给出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动态地图、粉碎重点进攻及孟良崮战役地图,及相关事件内容,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回应教师,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直观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内容;动态地图的运用使课堂教学不显枯燥;师生互动探究,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教学内容: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为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滥发纸币、巧取豪夺、剥削压迫,民不聊生,国民党信誉一落千丈;政治上面临着两条战线配合反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拒绝出席“国民大会”、以学生为先锋、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紧跟教师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得人心者得天下”,深入认识到国民党政权崩溃的根本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土地革命
教学内容:1947 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对中国近现代的土地改革进行简单讲解,联系到本课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重点讲解该时期土地革命的意义。提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并回答。
教师活动:请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并归纳: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广大农民深受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压迫;要完成革命任务,需要广大民众的支持。
【设计意图】: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教学内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先后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教师活动:展示战略反攻、三大战役的地图、流程图,并分别对各战役的过程进行讲解。
255778046990
256222574930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地图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形成图像记忆;流程图的运用,有利于知识的梳理,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习惯。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教学内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及内容。
教师活动:展示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的图片,结合教材文本,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进行简单讲解。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强调教材、图片的结合,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形象记忆。
(4)解放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内容:1949.4,国共两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教师活动:播放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入城仪式的视频;
【设计意图】:课堂进入尾声,通过视频里人民解放军入城时的热闹场景,置身历史情境中,体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喜悦。
教师活动:给出三段史料,提问:请从国共两个角度分析战争为何会是这样的结果?这次战争的胜利归属于共产党有何意义?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史料,并结合本课所学内容,仔细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归纳:原因:①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②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意义: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学生活动: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强调历史史料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史料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习题
1.中共领导人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当时( )
A.中共准备进行战略反攻?????????????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C.解放长江以南准备就绪?????????????D.东北三省已经全部解放
2.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会见一批议员,谈及中国事态时说:当森林中有一棵大树倒下,在飞扬的尘埃落定以前,人们无法看清破坏的程度。当时“中国事态”最可能是( )
A.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 B.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战略决战,国民党主力已被基本消灭 D.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结束
【设计意图】:用习题简单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