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阐述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认识东晋士族的特殊社会地位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阐述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3.教学难点阐述
认识到在这个战火连绵,形式动荡,纷繁乱世中,南方经济的开发,民族间由碰撞冲突走向交流与融合,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共同在这个乱世舞台上创造出人类的辉煌文化成果。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对本部分的内容并不是完全陌生,通过课外阅读或者影视剧多少有些了解,但是由于本课所授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到的政权多,内容较为庞杂,不易理解与记忆。因此本课对学生来说完全掌握的难度还是较大,且高一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完全的掌握,因此,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互动性设计,以便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要增加高中历史学习法的讲授与运用。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大致为 :“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史料分析——互动探究——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PPT)
2. 传统板书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对每个时代的重要时间和该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对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2.过程和方法
利用图表及文字资料等有效信息,带领学生梳理数百年来政权的更迭,对民内迁、冲突、交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有相关的认识。通过问题探究,学生交流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得到开发和建设有所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及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以及对文化技术方面取得成就进行了解,培养民族骄傲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板书设计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副板书
3975100533400 阶段特征:
封建国家的大分裂
民族的大融合
江南经济发展
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阶段特征:
封建国家的大分裂
民族的大融合
江南经济发展
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回顾知识
讲授新课
一、东汉末年,三国鼎立
二、曹魏代汉,三家归晋
三、西晋灭亡,东晋建立
四、东晋覆灭,南朝建立
五、十六国与北朝
六、分裂与统一
同学们一起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给学生讲述图片含义。
给学生介绍诗歌背景,苏轼在游览赤壁后,感怀古今,凭吊英雄豪杰。
师:苏轼在这首诗中感怀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个人哪件事呢?
让我们和大文豪苏轼一起畅游古今,走进那个精彩纷杂的大时代吧 。
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出示标题目录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
运用图史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对东汉末年社会情形进行分析。
阅读史料,概括总结: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所做《隆中对》,分析当时天下大势,请同学阅读史料,指出当时是种怎样的形式?
东汉末年情形:
(1)自董卓以来,东汉名存实亡,天下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2)曹操势力逐渐壮大,在公元200年,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3)官渡之战后曹操军队声势不断壮大,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功统一中国北方。
展示PPT,请同学讲述自己对官渡之战或者赤壁之战的了解,教师简单总结,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三国鼎立。
孙权、刘备联军于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孙刘联军草船借箭,火烧连营,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魏蜀吴三国鼎立后,经济的开发
在魏蜀吴纷纷建立政权后,开始进行内部经济开发,治理民生,各国均在此时得到了一定发展。
在此期间,蜀国又向吴国发起征战,夷陵之战后,蜀国大败,而吴国也有所损伤,这种三个国家间平衡的结构已被打破,犹如三角形的稳定性结构被破坏一样,魏国一家壮大。
司马氏崛起,取曹魏而代之
曹魏政权内部人才逐渐凋敝,司马氏便意图取而代之。司马懿通过发动高平陵政变架空曹魏政权,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63年派兵灭蜀,刘禅成为乐不思蜀的阿斗。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次年建立西晋,并于280年灭吴,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国进入短暂的统一时期
西晋建国,短暂统一
浏览幻灯片,对西晋建国时的举措和面临的危机进行了解。角色扮演石崇王恺斗富,使同学对相关历史有所了解
西晋初年,为巩固统治,晋武帝效仿刘邦对同姓宗族进行分封,他们可在各自的封国内拥有军队。
晋惠帝司马衷昏聩软弱,从宫廷到社会都盛行奢靡之风。
八王之乱使中原地区混乱不堪,少数民族南下,匈奴趁此起兵发难。
合作探究,北人南迁的原因及影响
通过所学知识及教材内容分析此时北人南迁的原因及影响
因为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社会动乱,南方稳定。
传播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南方的经济开发,社会进步,推动民族交流融合。
西晋灭亡,东晋建立
匈奴刘渊父子起兵反晋,于311年俘虏晋怀帝,于316年攻克长安,西晋灭亡。次年司马睿在建康建都成立政权,史称东晋。
我们把刘渊父子起兵灭西晋这件事称为永嘉之乱,将晋朝统治集团南迁称衣冠南渡。
根据史料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展示出东晋初年怎样的一种情况?
作为无奈迁都,仓皇而来的外地人,在江南统治遭遇困境。
材料二展现出来世家大族权力大。
材料三展现出司马睿在王氏兄弟的帮助下稳固政权,并提出了王与马共天下。
九品中正制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教材28页左边的小字,一起来了解一下:士族崛起
【东晋士族门阀政治】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九品中正制的建立更加巩固世家大族的权力和地位,社会上形成了只看品级不问道德才能的现象。统治极其腐败,形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社会矛盾激化。
东晋覆灭,南朝时代
公元420年,刘裕篡夺皇位,建立宋,东晋灭亡。在宋之后又交替出现了齐、梁、陈三个政权。称为南朝。
经济重心南移
阅读史料总结南方得到发展的原因。
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稳定
北人南迁,带来先进器物技术、劳动力,促进了经济中心的第一次南移。
观看PPT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得到的发展,取得的成果。
十六国与北朝
在西晋灭亡之际,原司马氏南迁,建都建康,与此同时,北方被众多少数民族统治,主要的少数民族便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五胡,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大大小小、前前后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形成了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通过地图直观看到前秦的强大逐渐统一了北方,以及对淝水之战有一定了解。
4世纪后期北方氐族首领逐渐统一北方,以淮水为界,与东晋王朝南北对峙
而发生在383年的淝水之战,前秦大败,北方又再度陷入混乱。
北魏建立
通过图片和史料学习卑微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
观看PPT,总结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
因为民族交融势不可挡为了巩固统治实行说汉语,穿汉服,姓汉姓,通婚,迁都的汉化。
请同学们根据史料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与效果。
促进民族交流融合,使北方得到发展,促进北方经济繁荣,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
分裂与统一
在北边孝文帝去世后,北方进入混乱,分裂为东魏、西魏,后东魏、西魏又分别为北齐、北周所取代,宇文氏所建立的北周又取代北齐,继而北周上柱国、大司马之职的杨坚又取代北周,改国号为隋,并在589年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统一南北,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全国至此得到统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
老是将同学们分组,布置学生课下查阅一个领域的成就,图文结合,绘制画报进行展示。
结构式板书总结所学知识
朗读古诗,回顾知识,思考问题。
观看目录,跟随教师思路。
根据课件的提示,得出对东汉末年情形的分析。
观看课件,回答问题,结合老师讲解,认真做好笔记。
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角色扮演,
分析利弊
观看课件
认真听讲,
合作探究
认真记笔记,思考知识点,把知识点补充完整。
史料分析,得出结论
认真听课,仔细记笔记进行补充。
阅读教材,进行思考。
分析史料,得出结论。
认真听课,仔细记笔记。
观看PPT进行总结
结合史料进行分析。
小组课下查阅一个领域的成就,并且按要求完成展示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进行巩固复习
运用诗歌导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在语文课中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史素养,并且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课堂导入的目的。
明确本课教学中心内容,抓住关键,梳理知识脉络。
直观的材料以及图片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当时形式有直观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时空感史料分析能力。
调动学生积极性,将平日学到的历史进行输出。
文字和图片相结合展示直观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内容。
合作探究,
引发思考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且采用情景重现,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把握
文字和图片相结合展示直观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内容。
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培养处理史料的历史核心素养。
图史结合,培养对历史的时空认识。
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基本了解。
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
对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地图和表格清晰的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了解。
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记忆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放式作业更能激起学生的文化自信。
结构板书,清晰明了,填空思考,巩固知识。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设计情景创设的内容不属于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部分,这方面的设计有改进的空间。本课教授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朝代多,对学生来说理解记忆起来难度有些大,应在教学中穿插小结。教学方法有些单一,可以尝试音频视频的引入,能够更加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学习历史。让教师的教学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