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乡间的小路
教学内容:《乡间的小路》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聆听,学唱《乡间的小路》,感受台湾校园歌曲音乐风格,了解校园歌曲的特点等有关知识;
2、指导学生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好《乡间的小路》,并学会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培养学生自己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校园歌曲的发展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乡间的小路》
教学用具:课件,钢琴,葫芦丝。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聆听歌曲《清晨》导入新课。
2、葫芦丝吹奏《清晨》。
师:听到同学们清新嘹亮的歌声和悠扬的葫芦丝演奏,老师特别开心。你们能从我的表情上看出我的心情吗?对,我此刻
笑·意
︱写在
脸上
︱。(出示节奏)
出示节奏:
笑
·
意︱写在
脸上︱
师:你能按照老师的节奏读一读这句话吗?(师按节奏领读歌词)
强调:头放正,背挺直,手放腿上,脚放平,面带微笑说一说。
师:笑声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有了笑声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你能按节奏说一说下面这两句话吗?
(出示相同节奏的句子)
多
·
少︱落寞
惆怅︱
都
·
随︱晚风
飘散︱
生按节奏说一说。
二、学唱歌曲
师:有一首歌中也这样唱到我们这样的心情,你听(播放B乐段歌词,)
(一)、指导学习B乐段
1、初听B乐段
问:歌声中,这三句的旋律一样吗?(出示B乐段乐谱)
师:指导唱谱子。
①?6
·
3︱6
67
6
5︱
笑
·
意︱写在
脸上︱
②
6
·
3︱6
67
6
5︱
多
·
少︱落寞
惆怅︱
③?5
·
2︱5
56
5
4︱
都
·随︱晚风
飘散︱
2、复听B乐段,小声跟唱三句歌词。唱到这三句时拍强弱节奏演唱。
3、再听B乐段,感受歌词内容。
问:欢快的歌声,把我们的烦恼和忧愁留在哪里了?让我们在歌词中找找答案吧!
4、领读歌词,了解歌词内容。
5、再听B部分,完整跟唱。
师:让我们也展开歌喉唱一唱吧!
师:大家的歌声带领我们来到了乡间的小路上,在乡间的小路我们能看到什么城市中看不到的风景呢?《乡间的小路》这首歌会告诉我们答案的。
6、揭题:《乡间的小路》
(二)完整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内容。
问:你在歌曲中看到了什么风景?(暮归的老牛,蓝天,白云,缤纷的云彩,劳动的农民,放牧的儿童,唱歌的公鸡,悠扬的笛声)
师:多么美的地方呀!作曲家选用几拍子来表现乡间的美景?
2、复听歌曲,感受歌曲节拍。
要求:用动作表示出听到的节拍。
3、再听歌曲,分析歌曲结构。
师:这首二拍子的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呢?让我们打着二拍子的节拍来为
歌曲分分段吧!
4、小结歌曲结构:A、B、A三个乐段。
A乐段(轻快活泼)B乐段的情绪变得(激动舒展)A′乐段尽管是变化重复的A段,但是这里的情绪变得更加轻松悠闲了。
师:这首歌曲由三个乐段组成,我们刚才演唱的是歌曲的B乐段,A乐段有几段歌词组成呢?
(三)指导学习A乐段
1、师示范演唱A乐段。
问:A段有几段组成。板书:A:1、2.
2、按节奏领读两段歌词。
注意:在领读中指导八分休止符0
,三连音,切分音,圆滑线,连音线的节奏和唱法。
3、指导学唱A乐段歌谱。
4、指导学唱A乐段歌词。
5、多种形式学唱:跟琴师生接龙唱,男女生接龙唱,完整跟琴唱,跟音乐范唱唱。
(四)歌曲处理
1、完整聆听歌曲,分辨歌曲演唱顺序。
A1,A2
,B,
A′1,B,A′2
2、分组演唱歌曲,用不同方式表现不同乐段。
葫芦丝吹奏组,演唱组、打节奏组。
三、课堂延伸中了解多元文化
1、简介“校园歌曲”;
师,这首歌是一首八十年代的台湾校园歌曲。台湾校园歌曲以它的轻松甜美的风格以及所特有的田园风味深受听众的喜爱,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却还是倍受青睐。
70年代台湾校园歌曲的流行对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到了80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国大陆也开始流行校园民谣了,
校园民谣轻松活泼,清新自然,旋律简单优美,易学易唱,贴近生活。常用来反映校园生活。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首我们都很熟悉的校园歌曲,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
2、拓展聆听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校园的早晨》、《
让我们荡起双桨》、《捉泥鳅》。
四、总结
师:同学们,校园歌曲发展至今已整整三十年,它似片片花瓣的清香,如一首淡雅的小诗,伴随着我们生活在如诗如画的校园。尽管时间流失,尽管容颜改变,但这清新自然的音乐依然会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在学生齐唱《乡间的小路》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