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外婆的澎湖湾》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五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歌曲为宫调式,四拍子,二段体结构。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二乐段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所以重点在对歌曲的意境的表现上面,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来演绎歌曲。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对生活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对亲情的感悟。
2.通过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使学生体会家的乐趣,家的温暖。
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台湾校园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并感受其清新、轻松、亲切的特点。
4.通过对作者及演唱者的了解,了解台湾校园民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歌曲中歌词大意的理解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澎湖湾,充分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对于乐谱中节奏部分的难点或新的节奏型重点反复加以指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属于“表现”的音乐学习领域,内容选自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本课遵循了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采用先唱准歌曲中难点节奏,再用听唱法学习的方式,使(聆听—模仿—表现—创造—合作)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他们对亲情的热爱和感悟。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在欣赏感知体验音乐中积极思维,联想,从而激发学生不断认识音乐喜欢音乐。
难点:通过每个环节的学习激发孩子对美丽家园的赞美核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师:刚才一首非常好听的台湾校园歌曲《乡间小路》把我们带去了音乐课。这首歌流行于六七十年代,就连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唱。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为了我们辛苦了一辈子我们在坐的大多数同学到现在都还是由他们来照顾。你们爱他们吗?
听音乐《乡间小路》进入教室
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台湾校园歌曲的清晰与自然。
一、介绍作曲家叶佳修。
今天老师就要教同学们一首跟外婆有关的歌曲,名字叫《外婆澎湖湾》这也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是叶佳修先生创作的。
欣赏澎湖湾风光图片
勾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感激
播放课件范唱思考:
歌曲是几拍子的?分为几个乐段?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说说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通过视频认识叶佳修,对歌曲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唱歌曲由简到难学习第一部分的节奏、歌词和歌谱。
慢速试唱第一部分。带有感情的完整演唱第一部分。加入拍手或伴唱的方式演唱第二部分。4.男女生分组演唱,个人唱,齐唱。
第一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扎实的通过打节奏
填歌词视唱歌谱学会了第一部分尤其是节奏歌词和歌谱都是逐条出示在课件上。这样不但直观学生兴趣大,而且无形中也交给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歌曲是由校园歌曲,听一遍时学生就基本会唱了。当欣赏完叶佳修演唱的视频时就像跃跃一试,于是指导学生分组合唱。小组合作不仅能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拓展学生思维,同时也让学生个人能力,与人合作协调能力得到锻炼。
八、板书设计
外婆的澎湖湾
作者:叶佳修
歌曲结构:二段体
A
B
第一部分:节奏紧凑
轻快第二部分:节奏拉宽
热情、亲切节奏练习:(1)XX
XX
XX
X
XX
XX
X
晚风
轻抚
澎湖
湾
白浪
逐沙
滩
3
5
55
61
65
11
16
5—
(2)XX
XX
XX
XX
XXXX
XX
X--
没有
椰林
缀斜
阳
只是一片
海蓝
蓝
33
33
43
21
2222
23
2—
九、实践反思
本节课上课的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音乐的学习,学生在音乐知识视谱能力,一级对音乐的各种处理,歌唱状态上,都有很好的理解。所以我采取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在学个的过程中歌曲的难点在第一部分,尤其是切分音节奏我利用多媒体将节奏歌词歌谱逐条出示在屏幕上,学生看起来直观学起来由易到难。第二部分的学习,我完全放手把课堂教给学生,这样也体现可课堂上的激情互动,学生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我认为这个事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欣赏叶佳修自弹自唱这个环节中,学生即认识了作者又对歌曲有了初步的印象。第二遍课件范唱第三遍老是范唱,每一遍都设计了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妹一边都有一个新的感觉,对歌曲也加深了印象,为后面的自学做了铺垫。
总之,本节课教学较好的体现了主体性,我最大的感受是,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在准备这节课时我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查找大量的资料,在整个教学中也增加了亮点,也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了学习目标。要想成为孩子们的调味师,给孩子们带来教学上更大的快乐和满足,就必须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注重平时的业务学习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