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的一家》
教案
执教:
课
题
《小鸡的一家》
授课年级
二年级
课
型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
材
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教科书第三册第四单元《咯咯哒》
教材分析
歌曲《小鸡的一家》是二年级上册第四课中的歌曲。第四课以“咯咯哒”命名,围绕着音乐中描绘“鸡”的歌曲设计和选编学习内容。《小鸡的一家》是一首有角色特点、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和表演的歌曲。大调式,2/4拍,一段体。歌曲旋律简单、活泼,容易学唱。三段歌词有趣地表现出公鸡爸爸、母鸡妈妈和小鸡宝宝各尽其职的有趣场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小鸡一家和睦相处、快乐生活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听、唱、演大胆自信地用自己的声音和形体表现《小鸡的一家》,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
能够与他人合作用打击乐为歌曲做伴奏。
三、
能够唱对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教学重点
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能够快乐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够唱对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并且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作准确、生动的伴奏。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学用具
达标意图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亲切问好。
钢琴
自然构建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导入部分
谈话导入
复习歌曲做律动《母鸡叫咯咯》谈话导入,谜语引出小鸡的一家并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
此环节是提起学生的兴趣为歌曲学唱做准备。
铺垫部分
节奏铺垫
出示歌词。按节奏读词。并掌握歌曲节奏。解决歌曲中的附点音符的唱法。
多媒体课件、钢琴
此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记忆,读出歌词,从而更好地学唱歌曲。
形成部分
歌曲学唱
学唱歌曲
熟悉歌曲旋律。
(2)师生接龙演唱歌词。(3)男女生接龙演唱歌词。2、演唱歌曲
(1)全班齐唱,解决演唱中的不足。(2)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唱。
钢琴多媒体
这是整个新授部分中最重要的环节,老师主要是帮助学生分析处理节奏、速度等问题,老师逐步解决难点,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歌曲,以便更好的学习歌曲。(用时18分钟)
发展部分
歌曲处理
分小组演唱。分男女生演唱。(男生:公鸡,女生:母鸡,全班:小鸡)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碰铃:X-|X-|响板:X
X|X
X
|
钢
琴多媒体课件
对歌曲演唱中的问题进行细致处理,分组演唱并加入打击乐器。(用时6分钟)
延伸部分
教学拓
展
动作创编:歌表演聆听《我的小鸡》
钢琴
通过动作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表现的能力。(用时5分钟)
结束部分
教学结束
1.教师小结本课。2.学生唱歌走出教室。
多媒体课件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用时半分钟)
《小鸡的一家》教学反思
《小鸡的一家》人音版第三册第四课《咯咯哒》中的第二首学唱歌曲,歌曲旋律活泼生动,三段歌词有趣地表现了鸡爸爸、鸡妈妈、鸡宝宝各尽其职快乐生活的有趣场景。
《小鸡的一家》是新教材中的一首演唱歌曲,在选课的时候我就在想到底选哪一课比较好,是选择比较熟悉的《母鸡母鸡叫咯咯》还是选择新教材《小鸡的一家》呢?最后我选择了第二首歌,我想通过这次机会来挑战锻炼一下自己,不过上的好与坏,过程是最重要的。
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就在想怎么才能把这首歌加入一些'花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我进行教学,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兴趣的进行学习?通过反复推敲、课堂实践、研读教材、设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听多感受是我一贯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学设计上依然少不了这个环节,并且每次感受都能给学生设给学生不同的有意义的学习疑问,让学生带着有效问题去听、去赏,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忌话多忌话碎,做到课的衔接过度自然、简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准备课时,我就在想,多媒体的运用对于我本节课的设计并不是多么合适,尤其在分段教学听赏歌曲中的大公鸡、老母鸡和花小鸡的时候。因此,我果断摒弃,坚持使用教学光盘,事实证明这也是正确的决定。
本节课我所涉及的重难点就是: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能够快乐的演唱歌曲。能够唱对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并且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作准确、生动的伴奏。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将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在认读歌词及分析角色特点的过程中轻松得以解决。
教学中,恰当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并给与学生探索运用为歌曲伴奏的机会。歌表演时,为了让学生编创动作能更加的形象,我引导学生想像大公鸡雄赳赳、气昂昂的姿态;老母鸡朴实勤劳的样子;花小鸡调皮可爱跑东跳西找虫子的乖巧,学生喜欢并乐于去表现。
回想自己的这节课,我知道也存在不足。比如,歌曲中一二段的最后一个乐句处的八分休止符号,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过多实际练习过程,另外教学光盘的范唱也不标准,存在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