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复习卷(苏教版)(含答案)
一、填空题
1.让人感到不舒服,或刺耳的声音叫(________)。
2.音量的强弱与(______)有关,(______),发出的声音音量强。
3.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是在(______)中无法传播,声音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传播。
4.声音的强弱叫(______),声音的高低叫(______)。男高音比男低音唱的(______)高。
5.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______)。敲击洒水的鼓面,水花飞溅,是由于鼓面产生(_______)而引起的。
6.昆虫通过(______)振动发声,人类通过(______)振动发声。
7.人听到汽车喇叭声的路径是:声源(喇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蜗→听神经。
8.我们在敲击水多的杯子时,声音较(_______);敲击水少的杯子时,声音较(_______)。
二、选择题
9.下列保护听力的做法正确的是( )。
A.经常挖耳朵 B.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C.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
10.敲击水量不等的杯子,( )发出的声音高。
A. B. C.
11.上课铃响了,在校园不同方位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铃声是通过( )传到同学耳朵里的。
A.空气 B.教室的楼 C.池塘里的水
12.要想让正在发声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应该( )。
A.停止敲打 B.用手捂住锣,使锣面停止振动 C.捂住耳朵
13.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阻止物体振动,物体就不会发声
C.声音是由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
14.击打音叉后,将音叉迅速轻轻触及水面,我们看见水面( )。
A.出现一圈圈的波纹,有小水花溅起来
B.动一下就不动了 C.没有变化
15.敲锣时,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锣面 B.槌 C.手
16.我们在校园不同方位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方向是( )。
A.沿直线 B.四面八方 C.向上 D.向下
三、判断题
17.音乐不可能成为噪声。(______)
18.噪声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______)
19.敲击长短不同的管子,长管子发出的声音高。(______)
20.废水废气是主要污染环境的因素,而噪声不是。(______)
21.我们要保护听力,不能长时间戴耳机。(______)
22.土电话是利用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制作的。(______)
23.在水中游泳时,只能听到水中的声音,不能听到岸上的声音。(______)
24.长期生活在噪声中不会导致疾病。(______)
25.在月球上可以面对面交流。 (______)
26.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的音调就越小。 (______)
27.噪声不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之一。(______)
28.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强弱决定的。(______)
29.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______)
四、连线题
30.把下列动物与其发声的器官(或部位)连接起来。
哺乳动物 舌头、嘴唇
昆虫 声带振动
鸟类 翅膀振动
鱼类 鸣 管
蛇 鳃盖、骨胳
五、简答题
31.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三条)
六、综合题
32.将下列动物与发声方式搭配起来,只填序号。
①哺乳动物②蛇③一些昆虫④鸟类⑤鱼类
(______)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
(______)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______)的发声器官是鸣管。
(______)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
(______)会利用鱼鳔、鳃盖、骨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
33.请根据提示填写耳的各部分名称,并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1)
①耳蜗 ②耳郭 ③鼓膜 ④外耳道
(2)声音进入外耳道会引起 的振动。
34.为探究声音的高低有哪些因素有关,某组同学分别敲击水量不等的瓶子、击长短不同的管子、铝片琴。如图所示:
(1)敲击水量不等的瓶子,装水_______的瓶子,音调更高;敲击长短不同的管子,长度_______的管子,音调更高;敲击铝片琴,长度_______的铝片,音调更高。
(2)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有关,_________发出的声音音调高,______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参考答案
1.噪音
2.振动幅度 振动幅度越大
3.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 波
4.音量 音调 音调
5.振动 停止 振动
6.翅膀 声带
7.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8.低 高
9.C
10.C
11.A
12.B
13.C
14.A
15.A
16.B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尽量控制物体发声;握住耳朵,戴上耳塞或远离噪音区等。
32.③ ① ④ ② ⑤
33.(1)
(2)鼓膜
34.较少 较短 较短 物体形状 短、细、薄、紧的物体 长、粗、厚、松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