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i
jīn
fán
duō
zā
mò qiān
bǔ
jī
zhuō
ài
yōu
fèi
zhāo
sè
xū
yìn
wèi
yí
cháo
zhāo
jǐ
jī
2.辨形组词
笨拙
相形见绌
茁壮
罢黜
荫庇
树阴
山巅
颠倒
暧昧
温暖
樊笼
攀登
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回顾,回头看。
形容无边无际。
指感情深厚。
故乡。
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怀念。
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⑨慨当以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陌度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
当以,这里没有实际意义。
拾取,采取。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契阔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俗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尘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羁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契阔,久别重逢。?,通“宴”。
迎合世俗的本性。俗,世俗。韵,本性、气质。
尘,指尘世;网,罗网。意指庸俗污浊的官场犹如罗网。
笼中鸟。羁,约束,拘束。
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依依墟里烟
池鱼思故渊
月明星稀
对酒当歌
唯有杜康
悠悠我心
感情深厚。
多少。
几何学的简称。
齐心。
人心归服。
回家的念头。
动词,赠送,给予,读wèi
动词,遗失
名词,遗失的东西
动词,遗留。
动词,迎合
动词,往,到
动词,出嫁
副词,刚刚,刚才。
名词作状语,向南。
名词用作动词,遮蔽。
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意动用法,以……为苦。
意动用法,以……为厌。
连词,表顺承
介词,凭借
连词,表目的,来,以便。
宾语前置,应为“以何解忧”。
主谓倒装,应为“远人村暧暧”。
主谓倒装,应为“墟里烟依依”。
省略句,应是“开荒(于)南野际”。
状语后置句,应为“深巷中狗
吠,桑树颠鸡鸣”。
感情深厚却异地分居,(只好)忧伤地度过晚年。
山不会满足其高峻,海不会满足其深邃。
我要像周文王那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使天下
的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里的炊烟。
久在官场里的(我啊),(而今)我又能返回自然(了)。
C
解析 A项“遗”读“wèi”;B项“阡”读“qiān”;D项“吠”读“fèi”。
D
解析 A项诰诰—浩浩;B项概—慨;C项纤—阡,源—渊。
解析 A项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B项当以:这
里没有实际意义;D项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
节操。
答案 C
C
解析 A、B、D三项只表达思乡恋旧之情,而C项主要
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厌恶官场的情绪。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譬如朝露
慨当以慷
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以“朝露”喻指什么?
(5分)
答案 由即景中的朝露经风吹日晒转瞬即逝,想到自己年华过半,壮志未酬,心中涌起无限忧虑。这是诗人对时光易逝、人才难得的焦虑。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分别出自何处?在此表达了什么意思?(5分)
答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承接了上面对贤才的“忧思”,比喻对贤才的渴望。后四句是引自《诗经·小雅·鹿鸣》,是古人宴饮宾客时所唱的诗歌。前者写出了求贤才不得时的日思夜念,后者写出了得贤才之后的欣喜。
8.指出末两句用典的寓意。(5分)
9.古人在评价诗时常用“诗眼”之说,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请指明“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中的“诗眼”各是什么?并简要解说。
(5分)
解析 “诗眼”往往是一句诗中的动词或形容词,有时一些名词活用为动词或形容词时也可以充当“诗眼”。另外“诗眼”往往与诗歌主旨有着紧密的联系,循着这个规律,结合具体诗句仔细推敲。
答案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的“老”与“晚”是“诗眼”。“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身心憔悴,有似衰老之感。“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10.这是一首写在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后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其“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简要谈谈你对这首诗表露的情感的认识。(5分)
解析 通读全诗,结合诗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和关键意象展开分析即可。
答案 这首诗采用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和重叠反复的形式,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将女主人公无法遏抑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1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四、语言运用(10分)
13.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另写一组句子。要求:字数与例句大体相同。(5分)
乱世与盛世,这是一对可以互换的词语。对老百姓来说,魏晋是乱世;对知识分子来说,魏晋是盛世,魏晋有了“人”的觉醒,有广陵散,有陶渊明。
________这是一对可以互换的词语。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对相反的词,注意从相反的角度来仿写。
答案 财富和垃圾,(这是一对可以互换的词语。)对常人来说,废墟是垃圾;对智者来说,废墟是财富,废墟中有历史片段的记录,有经验教训,有残缺的美。
解析 注意对方的身份。第一组是正方二辩,应当紧跟前位的观点而辩;第二组为正方三辩,紧扣主题,不要跑题。
答案 (1)观赏的是什么?是一种体育美,美的基础是什么?是真。公平就是对真的一种保证。如果连公平都得不到保证,欣赏性从何而来?
(2)金箍棒当然可怕,但却阻挡不了唐三藏紧箍咒的信息流。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