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三年级下册音乐 3 《柳树姑娘》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三年级下册音乐 3 《柳树姑娘》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6-19 15:3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柳树姑娘》
一、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柳树姑娘》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如何贯彻这一理念呢?在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时候,我们就要让学生真正地唱得好听,唱出韵味美感。我通过聆听、体验、模仿、合作和对比,设计了春天来了杨柳依依——柳树姑娘河畔欢歌——柳树姑娘与小伙伴三大环节,从旋律节奏的准确性,声音的质地、到情绪把握处理都力求做到最美。这首歌曲虽然简短,但是情绪、力度、节奏的变化丰富,让学生在一节课里完全掌握并不容易,所以我根据歌曲创作的特点“同音支声”,先把第一声部在“唱会歌”的同时“唱好歌”,然后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就能拱托出欢乐的气氛,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音乐的联想与想象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体验、感受和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春天的美好和柳树姑娘轻柔的身姿、欢快的气氛。
3、知识与技能:声音优美、声部和谐、音高准确、富有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柳树姑娘》,掌握跳音的演唱方式和准确的力度表达。
三、教学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声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练,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第1-8小节,上下句对称,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进使得曲调舒展有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来了轻柔的姿态。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之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拱托出欢乐的气氛。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唱技巧和音高的概念,演唱这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声部合唱歌曲并不难,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之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优美、声部和谐、音高准确、富有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柳树姑娘》。
教学难点:跳音和力度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小鼓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动(课件与教具截图)




(一)春天来了,柳树依依
导入
1、师:同学们,请大家观看春天的图片,然后用四字的成语来描述春天(播放春天的图片: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等内容。)
用四字成语描述春天
开门见山,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用简洁的四字成语描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出课题——《柳树姑娘》并感受柳树姑娘在春风里的轻柔姿态
2、师:春天是生机勃勃,非常美丽的季节。有一种树,用它长长的,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舞蹈,它就是——柳树。(出示柳树的图片)
观看柳树的图片,认识柳树,感受柳树柔软的枝条。
3、师:它长长的枝条就像小姑娘的一根根长辫子,作曲家们给它写了一首歌,就叫——柳树姑娘(出示课题)
(二)柳树姑娘河畔欢歌




,学






部。
1、看动画,听独唱曲《柳树姑娘》师问: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听一首歌,想一想柳树姑娘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洗辫子
独唱曲即是歌曲的第一声部,这样处理学生在学唱一声部时不受二声部的干扰。歌曲采用的是同音支声的方式加入的二声部,比较的简单,先处理好第一声部的力度、情感之后再加入二声部,效率较高。
2、复听,感受和表现柳枝的轻柔。师:大家一起来跟着音乐来模仿柳树姑娘洗辫子。柳树姑娘的辫子又细又长,春风一吹,随风摆动。(教师用手臂的摆动启发学生感受和表现柳枝的轻柔、风中有节奏的舞动、洗辫子时的欢快)
跟随音乐,用手臂模仿风吹柳枝,轻柔甩动。
这首歌曲虽然简短,但是情绪、力度、节奏的变化很丰富,用手臂模仿柳枝跟着音乐摆动,学生在这种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为歌唱做好铺垫。
3、跟琴小声的模唱独唱曲《柳树姑娘》。(即合唱曲《柳树姑娘》的第一声部)
轻声跟琴学唱歌曲的旋律。
轻声模唱,感受歌曲的旋律。
4、学唱第一声部1-8小节(1)问:“这8小节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观察曲谱1-8小节的节奏
1-8小节的四节奏型都是一样的。找出了规律,学唱就变得容易了。
(2)写出节奏×.
×
××
×-
-
-老师用“啦”哼唱旋律,学生拍1——8小节的节奏。
跟着老师哼唱的旋律拍击1-8小节的节奏
跟着老师哼唱的旋律拍节奏,降低难度,也能让学生再次感受旋律和音高。
(3)加入音符,跟琴视唱旋律。(老师唱单数小节,学生唱双数小节的歌谱接唱)
与老师进行歌谱的接唱。
与老师进行歌谱的接唱,为后面的同音支声的合唱做铺垫。
(4)加入歌词,视唱。
唱歌词
5、学唱歌曲后9-12小节旋律。(1)问:9-12小节的节奏和前面8小节变紧凑还是松弛了?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节奏紧密,音乐活泼)
寻找节奏的变化。
从9小节开始,节奏开始变得紧密,让学生从节奏的变化中感受情绪的变化。
(2)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最后一句。
学唱最后一句。
(3)找出力度记号,并说说这些力度记号表现了柳树姑娘怎样的心情?(1-8小节mp表现风吹柳枝的轻柔,9-12小节的渐强至f表现柳树姑娘越洗越开心的心情,13-15小节渐弱至mp表现柳树姑娘的自我陶醉)
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柳树姑娘不同的心情。
这一环节很重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验风吹柳枝—越洗越开心—观影自赏的自我陶醉后,学生才能在演唱中准确把握歌唱时的情感。
(4)试着用不同的力度变化来演唱歌曲的最后两句,体会不同的情感表达。(渐强:柳树大声宣告的快乐;渐弱:柳树的自我陶醉)
试唱渐强和渐弱两种方式结束。
试唱渐强和渐弱两种方式结束,体会不同的情感表达。
6、完整地演唱第一声部。
准确的力度和情感表达演唱第一声部。
反馈和检验学生掌握的整体情况。
(三)柳树姑娘与小伙伴
(三)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
1、聆听合唱曲《柳树姑娘》,比较独唱曲的不同。师:同学们,现在播放的这首歌和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柳树姑娘》歌词多了什么?
听出二声部的“啦啦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这三遍反复中变化的聆听让学生感受二声部节奏、音高和啦啦啦出现的位置。
2、聆听第二遍:出现了几次?
回答:4次
3、聆听第三遍:用手轻轻的拍击出现的“啦啦啦”。
听音乐拍击“啦啦啦”节奏。
4、简介合唱:有两个以上声部的歌曲就叫合唱。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谱,第一声部是柳树姑娘在洗辫子,第二声部你觉得像什么?(河水是柳树的好朋友,柳树把长辫子伸进水里,河水溅起了水花,就像为柳树鼓掌一样。
一部分同学模仿柳树甩辫子,一部分同学鼓掌)
三年级的小朋友形象思维为主,通过柳树姑娘和小伙伴的形象比喻理解合唱的关系。
5、柳树和小伙伴的游戏:用同音支声做练习,解决音准的问题。
跟着老师做同音支声的游戏,教师用手势指挥。
通过柳树和小伙伴的游戏练习同音支声,形象生动又有效。
6、通过顺口溜学习顿音记号▼记号,并用小鼓的敲击让学生感受“短又跳”。师:这个▼倒的黑三角叫顿音记号,老师编了一个顺口溜,大家一起来念念“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轻巧短又跳”
顿音记号的学习。
通过顺口溜让学生很快地记住了顿音记号的形状和演唱的技巧,再用敲击小鼓让学生直观感受顿音记号“短又跳”的演唱方式,效果非常好。
7、试着用加顿音和不加顿音的方式演唱“啦啦啦”,体会效果有什么不同?
体会加顿音和不加顿音在表达音乐情绪上的差异。
用比较的方式最容易让学生感受到顿音记号的使用能烘托出歌曲欢乐的气氛。
8、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加入二声部演唱,注意力度变化和顿音记号,表达出歌曲欢乐的情绪。
完整演唱歌曲。
完整的反馈和检验这一节课的成果。
(四)小结
柳树用她婀娜的身姿、柔软的枝条装点了美丽的春天。春天的大自然花红柳绿、姹紫嫣红,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喜悦。让我们一起来呵护大自然,感恩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
总结和启发。
板书:
柳树姑娘
3/4
中速
力度记号:
顿音记号:
板书的设计力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柳树姑娘》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如何贯彻这一理念呢?在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时候,就要让学生真正地唱得好听,唱出韵味美感。我通过聆听、体验、模仿、合作和对比,设计了春天来了杨柳依依——柳树姑娘河畔欢歌——柳树姑娘与小伙伴三大环节,从旋律节奏的准确性,声音的质地、到情绪把握处理都力求做到最美。这首歌曲虽然简短,但是情绪、力度、节奏的变化丰富,让学生在一节课里完全掌握并不容易,所以我根据歌曲创作的特点“同音支声”,先把第一声部在“唱会歌”的同时“唱好歌”,然后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就能拱托出欢乐的气氛,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在这一节课中,我运用了以下的策略:
一、在变化的重复中聆听音乐熟悉旋律。中国音乐教育家协会主任吴斌多次强调:“音乐的特点在于多听,熟悉的东西才能产生感情。”还进一步道明:“学生对一音乐的学习和兴趣就在于多听!要充分发挥音乐的弥漫性作用。研究表明,通过视唱方式学会的歌曲不如多听学会的歌曲记忆的时间长。”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听、体验中听、在活动中听、在参与表现中听,学生在聆听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感受了歌曲的美,为进一步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唱好”与“唱会”同时进行。这首歌曲虽然简短,但是情绪、力度、节奏的变化很丰富,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就是在学会歌曲之后再对歌曲进行艺术的处理,就会出现最后的反馈时学生都忘记了。在这一节课中,我聆听的过程中用肢体来体验柳枝的轻柔,越洗越开心的欢快和柳树姑娘观影自赏时的自我陶醉;学唱歌曲时通过节奏由松弛——紧凑——松弛的变化来感受柳树姑娘的情感变化,并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力度的运用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从最后的反馈来看,学生掌握得非常好!
三、学唱与识谱有机结合。《柳树顾姑娘》采用的是同音支声的方式创作的歌曲,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之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和我一起进行歌谱接唱,既锻炼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又为第二声部的加入做了很好的铺垫,解决了音准的问题。
四、将演唱的表现引向深入。唱歌课应该以声音的表现为主,在没有把音乐表现完美的时候,不要更多的非声音的方式表现,如器乐参与、舞蹈参与、综合参与等。在演唱教学中强调演唱技巧的学习,如怎样唱出连贯的声音?怎样唱出渐强和减弱?怎样唱出轻快跳音的感觉?学生如果每一节课都关注自己的声音,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五、演唱技巧的提升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达成。在这一节课中,我很强调声音优美、声部和谐、音高准确、富有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为技巧而技巧,而是通过变化重复的聆听、律动体验、模仿、歌谱接龙、对比、游戏、敲击小鼓等等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非常高,到最后两个声部整体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