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5 乘法分配律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5 乘法分配律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9 12:3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乘法分配律。
2.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体验,在分析、概括中明晰,逐步完成推理,实现符号化表达。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王老板最近又开了一家小小的分公司,公司里有5个员工,他呢想给这些员工买套工作服,他就到商店里去看了,逛来逛去,在商店里他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请看大屏幕。
二、创设情境,生成资源
课件出示情境图:
1、买5套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
课件出示要求:独立思考
(1)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2)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案计算出总价(用多种方法计算)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解答?请列式计算。
学生独自解答,师巡视。
组内交流
汇报要求:(汇报的时候按照这样的顺序来)
1)有哪几种方案?
2)介绍自己组的方案。说说是怎么算的?
3)说说你们推荐的理由。
(3)指名说,要求说出这样列式的依据。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0+100)×5=200×5+100×5 (200+150)×5=200×5+150×5
(250+100)×5=250×5+100×5 (250+150)×5=250×5+150×5
(5)指名说说是怎么算的?
(6)算出来的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不管怎样算,都是算5套衣服的价钱,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中间应用“=” 连接。
二、探索新知,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些算式:
(200+100)×5=200×5+100×5 (200+150)×5=200×5+150×5
(250+100)×5=250×5+100×5 (250+150)×5=250×5+150×5
2、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左边的算式是一套一套买的;右边是衣服归衣服买的,裤子归裤子买的)你有没有发现这四种方案都写出了两个算式。
同桌说一说,并汇报
2、验证发现:
(1)是不是所有像这样写的两个算式就有这样的规律呢?你能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验证一下吗?
课件出示要求:
写出三个这样的等式。 想想你怎么来说明你写的算式是相等的。
(2)学生尝试写算式,验证 ,然后汇报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板书学生的算式,并问学生是如何验证的?(用计算的结果、举生活的例子、乘法的意义)
(4)同学们写的等式各不相同,比较一下这些算式的左边,再比较一下它们的右边,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思考,汇报。
(5)师问:这样的算式还有很多,能写完吗?如果我一定要把它完呢?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把所有的式子概括完?
先同桌交流,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作业本上。
(5)这么多的等式,都具有这样的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 的乘法分配律。同桌间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同桌之间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6)这就是乘法分配律。“分配”二字作何解释?
师:乘法分配律可以用式子“(a+b)×c=a×c+b×c”来表示 。
师: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生齐读。
三、巩固应用,提高能力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师:现在我想看看同学们对乘法分配律到底理解的怎么样?把数学书打开到63页,完成第1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反馈。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你是怎样判断的?为什么?
强调:一个数乘1的结果还等于这个数。所以,乘1可以不写。
3.完成“练习十”第6题。
学生练习后,通过比较和交流,明确: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第四小题要让学生分别说说题中的两个式子分别和什么样的算式相等。
4. 完成“练习十”第7题。
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计算,并说说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比较:请大家比较每组中的两道题,说一说哪一题的计算过程比较简便?为什么?
指出:像这样两处乘积相加的算式,有时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是我们通过买衣服,用不同的方法算总价,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总结发现的规律,今后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发现更多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