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塞上(sài) 孤舟一系(jì) 朔漠(shuò)
B.急暮砧(zhēn) 江渚(zhū) 猿啸(xiào)
C.单于(chán) 省识(xǐnɡ) 禅让(chán)
D.琵琶(pá) 萧森(xiāo) 凋伤(diāo)
【解析】选D。A项,“系”应读xì;B项,“渚”应读zhǔ;
C项,“禅”应读shàn。
﹒
﹒
﹒
﹒
﹒
﹒
﹒
﹒
﹒
﹒
﹒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去(离开) 省识(曾经)
B.渚清(水中小块陆地)
百年多病独登台(多年)
C.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苦恨(极)
D.繁霜鬓(多,厚重)
万里悲秋常作客(指远离故乡)
【解析】选B。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
﹒
﹒
﹒
﹒
﹒
﹒
﹒
﹒
﹒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塞上风云接地阴
B.画图省识春风面
C.艰难苦恨繁霜鬓
D.巫山巫峡气萧森
【解析】选D。A项,古义:指夔州的山;今义:指长城以北
的地区。B项,古义:图画;今义:画图画。C项,古义:兼
指国运和自身命运;今义:艰苦困难。
﹒
﹒
﹒
﹒
﹒
﹒
﹒
﹒
4.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选C。划分节奏时不能把意义单位分开。A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B项,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D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名句填空。
①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
(《秋兴八首(其一)》)
②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
(《咏怀古迹(其三)》)
③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
(《登高》)
答案:①孤舟一系故园心 ②环珮空归夜月魂 ③渚清沙白鸟飞回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6~7题。
6.“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位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7.《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是。王昭君有倾城倾国之貌却无人省识,汉元帝不辨美丑,竟要靠“画图省识”;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而这些都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来暗寓自己的不幸,故诗文与诗题是非常相配的。
(二)阅读《登高》,完成8~9题。
8.从颈联“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
“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9.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破家亡忧心如焚。从两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极”,“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注]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竹叶:竹叶青酒。
10.结合前两联,简要分析诗人当时的处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前两联中,“重阳独酌”交代了重阳佳节诗人
独自饮酒的情形,孤独之情溢于言表;“抱病”交代了诗人
又老又病的惨状。第二联则交代了自己不能喝竹叶青酒了,
自己也无好心情赏菊了。把上述内容加以提炼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
11.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颈联中,“殊方”指异乡,“旧国”指故乡,将两者进行了比较。“日落”“霜前”交代了眼前的时间与季节,皆能触发诗人的凄苦之情。“玄猿哭”自然凄凉无比,看到“白雁来”,年老的诗人无奈地联想到雁可南归,自己想回家团聚却不得,怎能不痛苦凄凉呢!
答案:描绘了一幅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运用了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亦可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形成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形成对比)
1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思亲怀乡、年老多病的感伤之情从前两联可直接读出;诗人感时忧国的情感从“干戈”中很容易看出。
答案:抒发了诗人思亲怀乡、年老多病的感伤之情,写出了诗人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
四、语言表达
13.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干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
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
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禀赋。
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禀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的论断。
答案:①③②④
14.下面是一幅题为“闻节起舞”的漫画,请根据画面情
节和画面下方的文字内容,写一段语言活泼风趣的点评。(100字左右)
“我们的地今天已经扫过两次了,不用再扫了。被子也不用叠了,下午我要休息一会。”佛山市社会福利院的黄会珍老人忍不住对志愿者说。每逢周末,这里志愿者扎堆,上周六更是达到5批次,前后近200人,接待他们让老人们都感到身心疲惫。身体稍好的黄会珍老人先后3次被志愿者领到院子里“晒太阳”,电梯上上下下3次,回到房间,老人已是气喘吁吁。
(5月4日《广州日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文信息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
漫画的内容,分析其寓意,对“闻节起舞”的现象进行批判。
参考答案:志愿服务本来应以对象为先,可如今首先满足的
反而是志愿者的需求——需要盖上志愿服务这个章。这种本
末倒置的“服务”,不妨称之为“志愿病”。福利院里的高
龄老人原已退休,不料还要发挥余热,看来平日唯有加强锻炼,以便届时能披挂上阵,迎接扎堆般的“志愿”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