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人教版)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人教版)6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9 07:2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君子生非异也
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解析】选D。A项“受”通“授”;B项“不”通“否”;
C项“生”通“性”。
2.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C。习:学习。A.老师/学习;B.疑惑/糊涂;
D.道理,这里指儒家之道/正确的方法。
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
【解析】选D。A.学者:求学的人(古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今义);B.众人:一般人(古义)/大家,许多人(今义);C.从而: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古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今义)。








4.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生乎吾前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何陋之有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选C。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省略句;D项定语后置句。
5.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名句。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2)闻道有先后,________,如是而已。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4)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学而大遗 (2)术业有专攻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C.士大夫之族 族:类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
【解析】选B。身:自己。




7.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尚且,还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其皆出于此乎 其:同“岂”,难道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解析】选C。其: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态度上是不同的。
B.本段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原则,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并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从论证方式上看,本段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士大夫之族”、“今之众人”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解析】选D。应是“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
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书中的文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人。
(2)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夫子贤之”一句中的“贤”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孔文子不耻下问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吾从而师之
【解析】选A。生:使动用法,使……生。其他三项和例句都是意动用法。




11.对“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孔文子”是指孔子,“夫子”指孟老夫子孟轲。
B.“孔文子”是指卫国大夫孔围,“夫子”是指孔老夫子孔丘。
C.“不耻下问”是“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知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的意思。
D.“耻”和“贤”在这里都不作形容词用。
【解析】选A。B项正确。C项“耻”为意动用法,以……为耻;下:(身份、学问)低下的人。D项,“耻”“贤”在这里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2.《问说》一文的观点与《师说》有明显相似之处,其中“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一句同《师说》中的哪句话相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被愚笨的人所了解。
(2)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既然这样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
(3)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
四、语言表达
14.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解析】做这道题要把握对联的一些基本规律。对联讲究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平仄相对。首先,从结构上看,四字短语都是主谓结构,但“芝兰”和“桃李”是并列式,“黄牛”和“翠柳”是偏正式;三字短语中“千里/绿”“万山/金”结构一样,“春/绣锦”“座/凝香”结构一样。然后,根据“新春”“教师办公室”的内容限制条件选择搭配。最后以平仄定上下联:上联最后一字多为仄声,下联则多为平声。
15.(2010·江西卷)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6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漫画材料题,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要明确漫画的本义。通过观察漫画,结合标题及文字说明,找出漫画的关键点,将漫画所表现的信息进行综合,准确概括出漫画的寓意;第二,从多角度分析,推出漫画的引申义;第三,面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亮出正确的观点,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和回答。
答案:内容:漫画由奥运五环标志和萨马兰奇的头像构成,五环成为萨马兰奇的眼镜。
寓意:萨马兰奇和现代奥运已经融为一体或萨马兰奇透过奥运看世界。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