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 第2章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 基础测试题-2020-2021学年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5 第2章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 基础测试题-2020-2021学年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Word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9 01:0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等比数列的通项基础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数列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则( )
A.32 B.16 C.8 D.4
2.在等比数列中,,,则等于( )
A. B. C. D.
3.在公比为的正项等比数列中,已知,,则( )
A. B. C. D.
4.已知某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那么是此数列的( )
A.第2项 B.第4项 C.第6项 D.第8项
5.在等比数列中,,公比,则( )
A.1 B. C.2 D.
6.在等比数列中,,公比.若,则等于( )
A. B. C. D.
7.有下列四个说法:①等比数列中的某一项可以为0;②等比数列中公比的取值范围是;③若一个常数列是等比数列,则这个常数列的公比为1;④若,则,,成等比数列.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8.以下条件中,能判定数列是等比数列的有( )
①数列1,2,6,18,…; ②数列中,已知,;③常数列,,…,,…;④数列中,,其中.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已知数列中,,,则( )
A.2045 B.1021 C.1027 D.2051
10.已知1,a,x,b,16这五个实数成等比数列,则x的值为( )
A.4 B.-4 C.±4 D.不确定
11.若数列是等比数列,且,则( )
A.1 B.2 C.4 D.8
12.在当前防疫取得重要进展的时刻,为防范机场带来的境外输入,某机场海关在对入境人员进行检测时釆用了“优选法”提高检测效率:每32人为一组,把每个人抽取的鼻咽拭子分泌物混合检查,如果为阴性则全部放行;若为阳性,则对该32人再次抽检确认感染者.某组32人中恰有一人感染(鼻咽拭子样本检验将会是阳性),若逐一检测可能需要31次才能确认感染者.现在先把这32人均分为两组,选其中一组16人的样本混合检查,若为阴性,则认定在另一组;若为阳性,则认定在本组.继续把认定的这组的16人均分两组,选其中一组8人的样本混合检查……依此类推,最终从这32人中认定那名感染者需要经过()次检测.
A.3 B.4 C.5 D.6
二、填空题
13.和的等比中项等于_________.
14.实数10,,,,40成等比数列,则______.
15.已知等比数列,,,则______.
16.在首项为2020,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中,最接近于1的项是第________项.
三、解答题
17.有三个数依次成等比数列,其和为21,且依次成等差数列,求.
18.(1)是不是等差数列,,,…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并求其前项的和.
(2)已知等比数列中,各项都是正数,且,,成等差数列,求的值.
19.在等比数列中,
(1)已知,,求;
(2)已知,,求.
20.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
(1)求,;
(2)若,分别是等比数列的第1项和第2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1.已知数列满足,.
⑴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⑵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2.设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根α和β,且满足.
(1)试用表示;
(2)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由已知条件求得公比,进而求得.
【详解】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
由得,
即,解得或(舍去),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属简单题,熟练掌握,常常可以起到简化运算的作用.
2.A
【分析】
设公比为,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即可求出,再利用即可求解.
【详解】
设等比数列公比为,
由,得,解得,
所以,
故选:A
3.A
【分析】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求得,再根,即可求解.
【详解】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
因为正项等比数列中,所以,
又由,所以,解得.
故选:A.
4.B
【分析】
由题意得,求出或,而当时,,所以,进而可求出数列的前3项和通项公式,从而列方程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得,,解得或.
当时,,不符合题意,舍去,∴.
此时,,∴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
设为此数列的第项,则,解得.
故选:B.
5.B
【分析】
直接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得结果.
【详解】
由题知.
故选:B
6.C
【分析】
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因为,所以有,
又因为,,所以.
故选:C
7.B
【分析】
根据等比数列的概念逐个分析可得答案.
【详解】
对于①,因为等比数列中的各项都不为0,所以①不正确;
对于②,因为等比数列的公比不为0,所以②不正确;
对于③,若一个常数列是等比数列,则这个常数不为0,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知此数列的公比为1,所以③正确;
对于④,只有当,,都不为0时,,,才成等比数列,所以④不正确.
因此,正确的说法只有1个,
故选:B.
【点睛】
关键点点睛: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是解题关键.
8.A
【分析】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逐项分析可得答案.
【详解】
①中,数列不符合等比数列的定义,故不是等比数列;
②中,前3项是等比数列,多于3项时,无法判定,故不能判定是等比数列;
③中,当时,不是等比数列;
④中,数列符合等比数列的定义,是等比数列.
故选:A.
【点睛】
关键点点睛: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9.A
【分析】
由数列递推关系式得到数列 为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出其通项公式可得的值.
【详解】
,变形为

故数列 为等比数列,首项为4,公比为2.

故选:A
10.A
【分析】
根据等比中项的性质有,而由等比通项公式知,即可求得x的值.
【详解】
由题意知:,且若令公比为时有,
∴,
故选:A
11.C
【分析】
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由题中条件,求出,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因为数列是等比数列,由,得,
所以,因此.
故选:C.
12.C
【分析】
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检测的次数.
【详解】
法一:先把这32人均分为2组,选其中一组16人的样本混合检查,
若为阴性则认定在另一组;
若为阳性,则认定在本组,此时进行了1次检测,
继续把认定的这组的16人均分两组,选其中一组8人的样本混合检查,
若为阴性则认定在另一组;
若为阳性,则认定在本组,此时进行了2次检测.
继续把认定的这组的8人均分两组,选其中一组4人的样本混合检查,
若为阴性则认定在另一组;
若为阳性,则认定在本组,此时进行了3次检测,
继续把认定的这组的4人均分两组,选其中一组2人的样本混合检查,
若为阴性则认定在另一组;若为阳性,则认定在本组,此时进行了4次检测.
选认定的这组的2人中一人进行样本检查,
若为阴性则认定是另个人;若为阳性,则认定为此人,此时进行了5次检测,
所以,最终从这32人中认定那名感染者需要经过5次检测,
故选C.
法二:设第次检测后余下的人数为,则且,
故,令,则,
故需要检测5次,
故选:C.
13.
【分析】
直接利用等比中项求解.
【详解】
设和的等比中项为x,
则,
解得,
故答案为:
14.8000
【分析】
根据实数10,,,,40成等比数列,利用等比中项,由求解.
【详解】
因为实数10,,,,40成等比数列,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8000
15.64
【分析】
直接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出.
【详解】
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
∴,
∴,
∴,
故答案为:6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6.12
【分析】
先计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该数列是递减的数列,分别计算,简单判断可得结果.
【详解】
由题可知:等比数列的通项为
所以
所以与1最接近,所以最接近于1的项是第12项.
故答案为:1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
17.或
【分析】
本题由成等差数列,可设公差为,所以,再利用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公式联立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由题意,可设公差为,
则,
于是 ,解得:或
所以或.
【点睛】
此题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问题,可直接利用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公式列式计算,属基础题.
18.(1),;(2)
【分析】
(1)由题意可得等差数列的首项为8,公差为,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计算可得所求;(2)等比数列的公比设为,,运用等差数列的中项性质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方程可得,再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可得所求值.
【详解】
(1)等差数列8,5,2,的首项为8,公差为,
可得,
若,可得,
则为该数列中的第20项;
可得.
(2)等比数列的公比设为,,且,,成等差数列,
可得,
即,
可得,解得(负的舍去),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运用,考查方程思想和化简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9.(1)-96;(2)
【分析】
(1)由等比数列的通项求解;(2)先求出等比数列的公比q,再求数列的通项.
【详解】
(1)由题得;
(2)由已知得,,所以,
所以.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基本量的计算和通项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
20.(1),;(2).
【分析】
(1)根据通项公式,可直接得出结果;
(2)先由题意,得到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进而可得其通项公式.
【详解】
(1)因为,所以,,
(2)由题意知:等比数列中,,,
公比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1.(1) (2)
【分析】
(1)根据条件,构造数列,可知为等比数列,进而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得的通项公式.
(2)由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可得,利用递推公式可得,再检验即可求得的通项公式.
【详解】
(1)

而,故数列 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因此
(2)∵


即 ①
当时, ②
- ②得

经验证 也满足上式
因此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列的综合应用,构造数列法和递推公式法在求通项公式中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2.(1);
(2)证明过程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 应用韦达定理,代入6α-2αβ+6β=3即可得到的关系;
(2)通过对变形可知,进而可知数列是等比数列.
【详解】
(1)根据韦达定理,得α+β=,α?β=,由6α-2αβ+6β=3
得,故;
(2)证明:因为所以,若,这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故,所以,即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递推公式,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属于基础题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