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 第1章解三角形 综合测试题-2020-2021学年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5 第1章解三角形 综合测试题-2020-2021学年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Word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9 00:5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在中,,,,则( )
A. B. C. D.
2.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则角等于( )
A.30° B.30°或150° C.60° D.60°或120°
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A=,B=,a=6,则b=( )
A.3 B. C.6 D.2
4.在中,,,,则( )
A.5 B.6 C.7 D.8
5.在中,,,分别是内角,,的对边,,则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6.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等于( ).
A. B.4 C. D.
7.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的长为( )
A. B. C. D.1
8.在中,,,,则的长为( )
A. B. C. D.5
9.在中,,,,则A为( )
A.或 B. C.或 D.
10.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则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11.在中,,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12.克罗狄斯·托勒密(Ptolemy)所著的《天文集》中讲述了制作弦表的原理,其中涉及如下定理:任意凸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的乘积小于或等于两组对边乘积之和,当且仅当对角互补时取等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题:如图,半圆的直径为2,为直径延长线上的一点,,为半圆上一点,以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则当线段的长取最大值时,( )
A.30° B.45° C.60° D.90°
二、填空题
13.已知在中,是的中点,,,,则的面积为______.
14.已知、、分别是的三个内角、、的对边,且,则_____.
15.已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有84个字,37小节,奏唱需要46秒,某校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旗杆正好处在坡度15°的看台的某一列的正前方,从这一列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米(如图所示),旗杆底部与第一排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要使国歌结束时国旗刚好升到旗杆顶部,升旗手升旗的速度应为_________(米/秒)
三、解答题
17.在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C;
(2)若的面积为,求a、b的值.
18.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
(2)若的周长为8,外接圆半径为,求的面积.
19.已知向量,,,其中A是的内角.
(1)求角A的大小;
(2)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求的取值范围.
20.已知在中,三边分别对应三个内角;且
(1)求角的大小;
(2)当在外接圆半径时,求面积的最大值,并判断此时的形状.
21.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Ⅰ)求角;
(Ⅱ)若,求角,.
22.已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1)求的值及函数的值域;
(2)在中,内角,,所对应的边长分别为,,,若,,的面积为,,求的值.
参考答案
1.A
【分析】
先利用正弦定理解得,然后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求出.
【详解】
由正弦定理得:,
又,所以或,
所以.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解答时注意角范围的确定,注意,易错选C或D.
2.A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
【详解】
由于,等腰对等角,所以.
故选:A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3.D
【分析】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直接求解.
【详解】
因为,所以.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属于基础题.
4.A
【分析】
先建立方程,再求解即可.
【详解】
由正弦定理知.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正弦定理,是基础题
5.A
【分析】
由可得,再利用余弦定理即可得,从而可得角.
【详解】
由可得,
由余弦定理可得:,
因为,
所以,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属于基础题.
6.D
【分析】
由已知结合正弦定理可得,,的关系,然后结合余弦定理可求.
【详解】
解:若,
由正弦定理可得:

可设,,,
由余弦定理可得,.
故选:D.
7.C
【分析】
利用余弦定理列方程求解.
【详解】
由余弦定理,得,即,解得.
故选C.
【方法点睛】
已知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
①已知两边夹角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解唯一;
②两边对一角,可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也可用余弦定理列方程求出第三边,可无解,可一解,可两解.
8.A
【分析】
利用正弦定理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
∴,∴.
故选:A.
9.C
【分析】
由正弦定理可得,即可得解.
【详解】
由正弦定理可得,则有,
又,,,
则或.
故选:C.
10.D
【分析】
先由降幂公式得,再由正弦定理得,众而得,于是有或,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
解:因为,
所以,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因为
所以或,
所以或,
所以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的应用,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1.B
【分析】
将表示为角的形式,结合三角函数最值的求法,求得的最大值.
【详解】
有正弦定理得,
所以,
所以
.
其中,
由于,所以,
故当时,的最大值为.
故选:B
【点睛】
要求与三角形边长有关的最值问题,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最值的求法来求最值.
12.C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先分析出的最大值并得到之间的关系,由此借助余弦定理求解出的长度,再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解出的大小.
【详解】
因为,且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所以,所以的最大值为,取等号时,
所以,不妨设,
所以,所以解得,
所以,所以,
故选:C.
【点睛】
关键点点睛:解答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题中所给的定理,由此分析得到角的关系,并借助余弦定理即可求解出结果.
13.
【分析】
首先在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再求,最后根据面积公式求解.
【详解】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解得,故,

所以,由为的中点所以.
故答案为:
14.
【分析】
根据正弦定理,由题意得到,推出,化简整理,求出,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因为,由正弦定理可得,,
则,
则,
即,
则,所以,则,
因为为三角形内角,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属于基础题型.
15.
【分析】
由正弦定理化边为角可得,得出,再由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得,化简,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
【详解】
依题意,由正弦定理得,
,,
由于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所以.
由,可得,
所以

由于,所以,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
关键点睛:本题考查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正弦定理得出,再得出,将化为利用三角函数性质求解.
16.
【分析】
画出示意图,根据题意求得角,利用正弦定理求得边,再根据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求出旗杆的高度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如图所示,依题意知∠AEC=45°,∠ACE=180°﹣60°﹣15°=105°,∴∠EAC=180°﹣45°﹣105°=30°,
由正弦定理知 =,∴AC=×sin45°=20(米),
∴在Rt△ABC中,AB=AC?sin∠ACB=20×=10(米),∵国歌长度约为46秒,
∴升旗手升旗的速度应为 =(米/秒).
故答案为:.
【点睛】
关键点点睛: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解决.
17.(1);(2),或,.
【分析】
(1)利用余弦定理结合,即可求角C;
(2)利用面积公式可以求出,再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得,进而可得a、b的值.
【详解】
(1)由余弦定理有,
因为,可得;
(2)由题意有,可得,
由余弦定理得:,
将, 代入可得:,
可得,所以,
所以,
由,解得或
故,或,.
18.(1);(2).
【分析】
(1)由条件、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和正弦定理可化得答案;
(2)由正弦定理求出,然后可得,然后结合余弦定理可得,然后可得答案.
【详解】
(1)由和得
即,
所以
即,
因为,所以,由正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
所以,因为,所以
(2)因为的外接圆半径为,
所以,所以,
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得,
所以的面积
19.(1);(2).
【分析】
(1)由和三角恒等变换可得答案;
(2)由和可得,然后由正弦定理可得,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可得答案.
【详解】
(1)因为,
即有,(),,(),
又A为的内角,所以;
(2)由,得为钝角,从而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又,所以,

20.(1)(2)是等边三角形,面积最大值为
【分析】
(1)根据题中条件,由余弦定理,求出,进而可得角;
(2)根据正弦定理,由题中条件,求出,再由题中条件,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大值,进而可得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以及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详解】
(1),,即,
由余弦定理可得:,
又角为的内角,所以,因此;
(2)因为外接圆半径,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则;
所以,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的面积.
即的面积的最大值是,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因此,此时是等边三角形.
【点睛】
方法点睛:
求解三角形中有关边长、角、面积的最值(范围)问题时,常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与三角形面积公式,建立,,之间的等量关系与不等关系,然后利用函数或基本不等式求解.
21.(Ⅰ);(Ⅱ),.
【分析】
(Ⅰ)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化简已知等式可得,解方程可得,结合,可求的值.
(Ⅱ)由余弦定理得,可求的值,得①,又,得②,联立解得,,可得,再求出角,的值.
【详解】
(Ⅰ)因为,
所以,,
解得,
因为,所以;
(Ⅱ)因为,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得①,
又,得②,
将②代入①得:,
即,而,解得,
所以,
故,
得是直角三角形,且角是直角,
所以,.
【点睛】
关键点点睛:关键需要利用余弦定理及条件解方程组得出的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证明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出角,属于中档题.
22.(1);值域为;(2)4.
【分析】
(1)由周期求得,利用诱导公式和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形式,然后由正弦函数性质可得值域;
(2)由求得,再由三角形面积得,然后由余弦定理可求得.
【详解】
解:(1)因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由,
又因为所以.
此时,则得,
即,即
当时,,,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2)由题意得
因为则得,所以,解得
因为的面积为,则得,即,
即.
又因为,
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点睛】
方法点睛:本题考查求三角函数的值域,考查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函数问题中,首先需利用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化函数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形式(主要是形式),然后利用正弦函数性质确定求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