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0 10:0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俗”人生
文艺复兴
“信仰”人生
宗教改革
“科学”人生
科学革命
“政治”人生
启蒙运动
人向何处去?
——欧洲文明的轨迹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向何处去?
社会何以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四单元第8课
01文艺复兴
“复兴”意味着重生,那是要重新找回一个伟大的过去,即恢复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辉煌。而这也意味着,在伟大的过去和复兴的现代之间,曾经历一个“黑暗时代”——中世纪。

——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1550欧洲拟人化地图
——德国数学家塞巴斯汀缪斯特
思考:
文艺复兴时期,为何出现许多“拟人化”的欧洲地图?
人文主义
“女王”欧洲地图源自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化身公牛诱拐腓尼基公主欧罗巴的故事
思考:
中世纪时,欧洲“女王”的人生之路为何迷失?
人的“迷失”
时间:476—1640年
空间:
神圣罗马帝国
基督教神权束缚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事物就只有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世纪的本质,是北方的日耳曼人取代了罗马帝国的地位,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同西欧的大部分人民融合起来,接受了被他们征服的罗马帝国的文化,皈依了基督教,把基督教变成了西欧的宗教,同时也接纳了希腊在哲学、文艺等方面的遗产……就是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思考:
意大利在古罗马帝国中所处的位置有何优势?
人的“回归”
便于吸收继承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他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特殊的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思考:
欧洲“女王”的人生之路迷失千年,为何至此时、此地想要重新找寻迷失的自我呢?
财富观
时间:14c
发源地:
意大利
纺织业中心
商贸中心
教育中心
纺织、金融中心
政治中心
商贸中心
意大利工商业繁荣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财富观:
热衷追求财富
材料一:1562《死神的胜利》——彼得·布鲁盖尔
社会心理变化
思考:
黑死病前后人们的心态有何变化?
材料二:
彼特拉克在信中写道:我宁愿自己从未诞生:没有天庭的闪电,没有地狱的烈火,没有战争或任何可见的杀戮,但死亡弥漫。有谁见过如此可怕之事吗?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社会心理变化
黑死病前
黑死病后
平等观
幸福观
人有贵贱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来世幸福
现世享乐
14c中叶,瘟疫的阵痛让迷失的人开始反思宗教神学
人的“迷失 ”
2.
经济(根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
社会:黑死病横行欧洲
4.
文化: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1.
思想:基督教神权思想束缚
人的“回归 ”
实质:
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前8世纪
476年
1500年
古希腊、
古罗马文明
中世纪
文艺复兴
人的“迷失”
人的“回归”
人的“过去”
古希腊人文主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
美德即知识
独立理性思考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基督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禁欲主义
来世幸福
蒙昧主义
教会腐败守旧
资产阶级新文化需求
以人为中心
追求财富
现世享乐
巨人时代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初期
14c—15c中后期
“文学三杰”
莎士比亚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发展
15c中后期—16c
“美术三杰”
达芬奇
高潮
16c后
英国
思考:对比分析三幅美术作品的人物细节,表现了怎样的艺术发展趋势?
“在人和艺术的共同努力下,文艺复兴社会在思想观念上向古典的人性理想发展。”
1285年契马布耶 圣母像
1513—1514年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
1503—1517年达芬奇《蒙娜丽莎》
神的视界→人的视界→世俗化的现实视界(蒙娜丽莎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人性理想
思考:
综合以上的材料,你对人文主义有什么认识?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
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材料一:
天堂:贝特丽丝(银行家的女儿)
地狱: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还在世)
——但丁《神曲》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 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达芬奇《维特鲁威人》
达芬奇依照维特鲁威的描述画了《建筑人体比例图》,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圆中,放入了一个人体。
前8世纪
476年
1500年
古希腊、
古罗马文明
中世纪
文艺复兴
人的“迷失”
人的“回归”
人的“过去”
古希腊人文主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
美德即知识
独立理性思考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基督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禁欲主义
来世幸福
蒙昧主义
教会腐败守旧
资产阶级新文化需求
以人为中心
追求财富
现世享乐
崇尚理性
探索人与自然奥秘
思考: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文艺复兴给欧洲女王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生活改变
过单一的宗教生活

不放弃基督教信仰过丰富世俗的生活
神权下无自我

神权下有自我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仍然深情地关注宗教和神学问题。即使像马基雅维利(卒于1527年)那样的人,也没有公开宣布放弃基督教信仰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于1350年左右肇始于意大利。由于拥有对强大的罗马帝国的记忆,所以复兴古代对意大利人自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此外,意大利城市孕育了具有世俗思想的平民和把注意力投向尘世事务而非宗教事务的王公贵族赞助人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威廉·曼彻斯特曾如此评价中世纪:
“这是统一的基督教世界逐渐分裂为不同文明体的时代,这是一个现代欧洲就此诞生的时代。”
——《黎明破晓的世界,中世纪思潮与文艺复兴》
02宗教改革
思考:
综合两段材料,你有什么发现?
封建等级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国王
教皇
大封建主
红衣主教
封建主
大主教
小封建主
主教
骑士阶层
神职人员
农民、平民、市民、资产阶级(被统治阶级)
材料二:中世纪的西欧政教二元格局
教权(神圣)趋于世俗化
教皇逐渐走下神坛,王权逐渐上升。
材料一:当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294—1303)想把自己的权威强加于法王菲利浦四世时,便惨遭失败。卜尼法斯八世威胁革除菲利浦四世的教籍,菲利浦四世则派兵绑架了卜尼法斯八世,并另立新教皇。尽管卜尼法斯八世被释放,但他遭到法王代表的公开羞辱,不久便郁郁而死。——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当时的西欧
思考:
归纳教权与王权关系演变有何特点?
教权VS王权
材料一:“这笔交易在当时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其影响极其深远。因为由此可得出结论:王位的授予和废黜都属于教皇的职权范围。”——沃尔克《基督教会史》
材料二: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而这位教皇出身于皮鞋手工制作之家,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丕平献土
教权王权相利用
2、卡诺莎觐见
王权虚弱,教权膨胀
3、阿维尼翁之囚
王权勃兴,教权回归
材料三:13世纪末时基督教(实指罗马教廷)己成为欧洲最大的政治势力和经济集团,尤其是罗马教皇的权势更不可一世。到了“阿维尼翁教宗”时,西欧各国世俗政权与罗马教宗之间的权力争夺十分激烈,教廷也由罗马迁往靠近法国边境的城市阿维尼翁,教皇势力受到极大的冲击。后世的历史学家将此时的教皇称为“阿维尼翁之囚”(Prisoner of Avignon)。
改革背景
当时的德意志
材料二:由于神圣的罗马帝国大一统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大,每当罗马教皇出现财政问题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联财聚敛财产,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天主教会专制腐败,严重阻碍德国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三:当时的德意志帝国,疆域很大,但内部诸侯林立,四分五裂。教会占有的土地占全国的1/3。七大选侯国中,有三个国王是主教。——《世界五千年》
材料一:到了16世纪初,教会的改革却显得愈益必要。此时的教会已日益衰落,教会尤其是其教士制度的种种弊端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不仅教皇生活奢华腐败,而且教规废弛,教士大多素质低下,生活糜烂,甚至对神学和《圣经》基本一窍不通,不会用拉丁文作弥撒。
——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思考:
文艺复兴后欧洲的天主教权威被进一步削弱,王权勃兴,那么宗教改革为何会在当时的德意志爆发?
德意志四分五裂,王权虚弱
15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买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
此举点燃了教廷的毁灭之火
导火线
改革背景
16世纪初的欧洲,教皇和大主教基本上被美第奇、波吉亚等几个显赫的家族所垄断。整个教会从顶层开始腐败堕落,教皇们横征暴敛,买卖圣职,各个生财有道。1513年,马基雅维利控诉道:“越是靠近罗马教廷的人,越是教会顶层的人,他们的表现就越不像基督徒。”
改革背景
2.
经济(根本):教会剥削阻碍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教皇的奶牛)
3.
政治:德意志四分五裂,王权虚弱
4.
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
1.
思想:文艺复兴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改革序幕
1517年,路德在维滕堡教堂大门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公开否定赎罪券的价值。
改革内容
路德教
①“因信称义”,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获得拯救。
②“唯圣经”,圣经具有最高权威,而非教会,每个基督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③简化宗教仪式。
④“教随国定”,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天主教
①“因行称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从炼狱到天堂。
②中上层教会人员才有直接阅读《圣经》原文的权利。
③宗教仪式繁琐。
④西欧各国的天主教会都要接受罗马教廷支配。
个人自由
信仰平等
民族自由
改革结果
改革前
改革后
思考:宗教改革前后,教权和王权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上帝
教会
教徒
解释《圣经》
主持宗教仪式
上帝
教徒
解释《圣经》
简化宗教仪式
婚配、还俗
教权>王权
王权>教权
“每个信徒都是自己的牧师”——马丁路德
改革扩展
基督教的演变
文艺复兴企图恢复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与艺术的辉煌,宗教改革则要重新找回《圣经》和早期基督教的教义。两者不无关联,“人文主义之王”伊拉斯谟就与这两场运动均有关联……文艺复兴是一场精英运动,贵族运动,而宗教改革则涉及包括平民在内的所有人,其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加深刻。
——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1c的罗马帝国)
天主教
(中心:罗马)
东正教
(中心:君士坦丁堡)
11c第一次分裂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16c第二次分裂
①路德教②加尔文教③英国国教
信徒比例
天主教:50%
新教:40%
东正教:10%
政治运动: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社会运动:进一步解放人性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前8世纪
476年
1500年
古希腊、
古罗马文明
中世纪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人的“迷失”
人的“回归”
人的“过去”
古希腊人文主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
美德即知识
独立理性思考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基督教神学
神为中心
禁欲主义
来世幸福
蒙昧主义
教会腐败守旧
资产阶级新文化需求
人为中心
追求财富
现世享乐
崇尚理性
探索人与自然奥秘
反对宗教特权
追求个人自由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03科学革命
宇宙观:科学与神学
牛顿
将科学革命中产生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知识结合,对宇宙作出了综合全面的解释。
哥白尼
“日心说”否定天主教“地心说”,建立一种新的宇宙观。
处以火刑的布鲁诺
终身监禁的伽利略
天主教支持“地心说”,因此哥白尼“日心说”违背基督教教义,拥护日心说的布鲁诺、伽利略都被认作“异教徒”
思考:
17、18世纪的科学家身上有什么品质?
科学革命产生了什么新的探究方法?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理性精神、
探索力、
创造性
材料一:宗教改革期间,少数但重要的人物没有让追求神学确定性掩盖对其他世俗事务的关注。例如,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年)一生几乎经历了宗教冲突的高潮,但是他更喜欢献身于物理学和天文学研究。他以望远镜观察和数学推理为基础而为哥白尼天文学所做的辩护,为了把仔细记录和天文观察数据给予数学表达而进行的创造性努力等,开创了物理学和天文学至今仍未穷尽的探索途径。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材料二:许多新仪器的发明,特别是望远镜(约1608年)、显微镜(约1590年)、钟摆(约1656年)等,为少数自然哲学家的观察和实验提供了比以前更精准的工具。加上从海外大量流入欧洲的各种信息 ,都为那些更喜欢这种研究而不是神学辩论的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用从观察、实验和推理得来的新知识代替既定知识
(例如《圣经》中关于物质世界的知识)
思考:
17、18世纪的科学与王权关系有什么显著的特征?
科学与王权
科学为王权服务
理性依附于王权
材料一:在伽利略时代,科学家仍是独自展开研究,最多有一些赞助者向他们提供支持和保护。而此时,国王和君主等统治者开始越来越关注科学家和学者们的研究工作。1662年,在查理二世国王的支持下,在伦敦成立了英国皇家学会……到了18世纪,在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柏林、圣彼得堡等地也出现了许多由君主赞助或支持的科学研究机构。
——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材料二:笛卡尔在欧洲思想史上的重要性,就在于他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建立了一个不是为基督教作解释的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他深信人类理性的力量,人类只要把自己的思想应用于周围世界,就可以获得科学的知识,使自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前8世纪
476年
1500年
古希腊、
古罗马文明
中世纪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人的“迷失”
人的“回归”
人的“未来”
人的“过去”
古希腊人文主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
美德即知识
独立理性思考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基督教神学
神为中心
禁欲主义
来世幸福
蒙昧主义
教会腐败守旧
资产阶级新文化需求
人为中心
追求财富
现世享乐
崇尚理性
探索人与自然奥秘
反对宗教特权
追求个人自由
发现自然科学方法
1600年
此时,牛顿理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科学领域,人们开始认为,理性分析应用于人类行为和制度应当同样有效,因此,希望能够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的法则。
——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04启蒙运动
思想星空
霍布斯
洛克
兴起
17c
英国
康德
孟德斯鸠
卢梭
高潮
18c后期
法国(中心)
伏尔泰
扩展
19c
德国
思考:启蒙运动
中心为何在法国?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论法的精神》
《社会契约论》
社会等级对立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特权阶级
拥有神权
拥有政权
有钱无权
无钱无权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图:法国封建三等级制度
王权
教权
贵族特权
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阶段
国家
代表人物
政治蓝图
兴起17c
英国
霍布斯
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洛克
分权;赞成君主立宪制
高潮18c后期
法国
伏尔泰
自然权利说;君主立宪;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孟德斯鸠
卢梭
主权在民;直接民主制;
社会契约论
扩展19c
德国
康德
(集大成)
人应该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光绘蓝图
理性挑战王权(思想武器)
思考:
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与王权关系有什么显著的特征?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国家权力
黑暗
光明
权力来源
权力构建
权力归属
光耀社会
人治→法治
臣民→公民
思考:理性之光引领社会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过程中,人和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君权神授
集权、专制
主权在君
自然权利
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
三权分立
主权在民
1776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人权宣言》(即《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The Enlightenment
点亮世界
照耀全人类
光耀世界
前8世纪
476年
1500年
古希腊、
古罗马文明
中世纪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科学革命
人的“迷失”
人的“回归”
人的“未来”
人的“过去”
古希腊人文主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
美德即知识
独立理性思考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基督教神学
神为中心
禁欲主义
来世幸福
蒙昧主义
教会腐败守旧
资产阶级新文化需求
人为中心
追求财富
现世享乐
崇尚理性
探索人与自然奥秘
反对宗教特权
追求个人自由
发现自然科学方法
资产阶级新政治诉求
自由、平等、法治
理性为思想武器
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发现规范社会法则
1600年
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
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
人应该过怎样的信仰生活
人从迷信的阻碍中解放出来
人应该过怎样的科学生活
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
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
人生路径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人向何处去?
引领人之所向
社会何以发展?
人性与神性
神权与王权
人权与特权
推动社会前行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理性、科学)
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新文化
资产阶级新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王权战胜教权
人权战胜特权
博弈中前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