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0 10: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课程标准
目录
世界市场
商品贸易
技术
物种交融(人口、动植物、疾病)
资本积累
文明交融,认识世界
材料一 在16世纪的上半期,西班牙人侵占了整个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和秘鲁。与此同时期,葡人又强占了南美的东部。他们……强占了原属于印第安人的土地;屠杀了大部分土著居民,其余的人被迫去从事苦役和陷于贫困的境地。……在西班牙殖民地上,仅从1492-1541年止,印第安人被各种各样的方法所歼灭的,算起来至少有1500万人。
——郑如霖《新航路发现的背景及其后果》
简要说明
根据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的表现?
(1)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锐减。
1.人口的迁移——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地人们的往来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简图◎
文明交融,认识世界
材料二 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把南北美洲从纯粹是蒙古种人的大陆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黑人的迁移持续到19世纪中叶,使奴隶的总数达到1000万左右,而欧洲移民的人数也一直在稳步增长,到20世纪初时因每年有近100万人的到来而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最终的结果是,如今,居住美洲大陆的是多数的白种人与明显少数的黑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混血儿及黑白混血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简要说明
根据材料二,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的表现?
(2)大批欧洲人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3)欧洲人、非洲黑人的到来,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有族群混合现象。
1.人口的迁移——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地人们的往来
文明交融,认识世界





小麦
大麦
燕麦
橄榄
葡萄
裸麦
马铃薯
玉米
番茄
可可
南瓜
花生
甘薯
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欧亚
美洲
美洲
全世界
(1)欧洲人把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
(2)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等流向世界。
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2.物种的交换——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哥伦布大交换》
欧洲主导
特点
文明交融,认识世界
2.物种的交换——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结果具有双重性
过程具有长期性
特点
范围广泛
内容丰富
特点
文明交融,认识世界
材料:明朝后期,番薯等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2.物种的交换——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合作探究
动植物交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 欧洲人随身带来的病菌乃是他们最强大的征服武器。他们在新世界横扫一切,因为当地居民对欧洲人带来的病菌无免疫力。……在加勒比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土著部落居民在不到 50 年的时间里被扫荡殆尽。在大陆上,病菌的传播比科特斯和皮萨罗率领的远征军进展得更快更远,也更有毁灭性。科特斯和皮萨罗发现, 他们带到沿海的天花赶在他们之前传到内地。他们带来的新植物种子和动物则以较慢的速度传播着他们的危害 ——《白银资本》
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明交融,认识世界
3.疾病的传播——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带来的传染病
全球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贸易联系,拓展市场
新航路开辟前欧亚传统商路图
15至17世纪世界贸易图
简要介绍
贸易联系,拓展市场
印度洋贸易的主线和支线
1.印度洋贸易
{00A15C55-8517-42AA-B614-E9B94910E393}商品名
1505年
1518年
胡椒
1074003
2128962
桂皮
8789
1342
肉豆蔻

986
紫胶
411
66443
红檀木

27978
丝绸

2660
总数
1121959
2242112
葡萄牙船对1505年和1518年运回欧洲的货物清单 (单位:公斤)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贸易联系,拓展市场
2.大西洋贸易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思考探究
如何理解“曙光”与“肮脏”?怎么看待大西洋三角贸易?
贸易联系,拓展市场
3.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
葡萄牙人租占澳门港口的目的是“渴望得到中国的财富和物产”,以便发展东西方的国际贸易。所以,嘉靖末年以来,葡萄牙人以澳门为基地,大力开展东西方的国际贸易活动。当时澳门对外贸易的重要航线有三条。分别是: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澳门—长崎航线;澳门—马尼拉—墨西哥航线。
——邓开颂、黄启臣《澳门港史资料汇编(1533-1985)》
每年五月至六月,葡萄牙人乘坐由中日贸易舰队司令指挥的大帆船,顺着夏季风从印度果阿起航,将装着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等印度货物以及原产美洲的白银运到澳门,把货物与白银换成中囯的生丝、丝织品、黄金以及铅、水银、糖、麝香、茯苓、棉布等商品。到第二年初夏,乘着季风东航进入日本长崎,把丝、棉布等中国商品以高昂的价格迅速脱手,然后装上日本白银及少量其他货物,返回澳门。他们在澳门用日本的白银大批购买中国的生丝、丝织品、瓷器、黄金及其他获取。到第二年秋天,乘着季风返回印度果阿。
简要概括
大量白银涌入中国
贸易联系,拓展市场
4.太平洋贸易:马尼拉大帆船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在葡萄牙人独占对日贸易利润的刺激下,西班牙人也致力发展对中国的贸易。1566年,“圣赫罗尼莫号”帆船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抵达马尼拉,开辟了往返于亚洲与美洲的远程贸易航线。马尼拉大帆船将近两年往返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一次,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特产,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深受欢迎。18世纪,垄断性的大帆船贸易走向衰落,1815年西班牙国王废除此项贸易。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贸易联系,拓展市场
4.太平洋贸易:马尼拉大帆船
◎马尼拉大帆船模型剖面图
白银
美洲
墨西哥
马尼拉
中国
(明清)
生丝、丝绸
棉布瓷器等
白银
西班牙人
白银
生丝、丝绸
棉布瓷器等
贸易联系,拓展市场
5.海路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关于明代流人中国白银的估计,我国学者王裕巽通过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认为明代中国从国外贸易中得到了超过3亿两的白银,具体数字为:从西班牙得到 8775万两,从日本得到 2万万两,从葡萄牙得到 4276万两,总计为3亿3051万两。
——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白银时代自明代开端,白银作为中国主币行用直至1935年,长达约500 年之久。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拐点的开端相联系:一是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开端相联系,一是世界一体化或称全球化的开端相联系,这使明代成为中国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时期。
——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印度洋贸易
欧洲人逐渐占优势
主要商品:金银丝茶香料瓷器纺织品等
大西洋贸易
三角贸易
主要商品: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黑奴等
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路贸易
西班牙横跨太平洋贸易
主要商品:白银 生丝、瓷器
太平洋贸易
西班牙横跨太平洋贸易
主要商品:白银 生丝、瓷器
贸易联系,拓展市场
齐头并进的三大贸易——商品贸易的全球化、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归纳总结
资本积累,格局变化
1.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
16世纪:
(1)葡萄牙钟情于亚非地区
(2)西班牙热衷于美洲
17世纪
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简要概括
资本积累,格局变化
1.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
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巴西部分地区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拓展提升
◎教皇子午线示意图
非洲的愤怒:2003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反种族歧视大会”上,非洲国家普遍认为,欧洲的殖民主义和奴隶制度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造成非洲贫穷和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欧洲国家应向非洲进行道歉并赔偿损失。
欧洲的回避:在整个欧美社会,殖民主义的阴暗面被小心翼翼地回避着、淡化着,它总体上仍是一段值得夸耀的光荣史和冒险史,早期的殖民者也仍是被广泛传诵的英雄。
美洲的愤怒:在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年的纪念日,美国一位印第安人领袖遣责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日子。”
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资本积累,格局变化
材料 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国所取代。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资本积累,格局变化
2.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
(1)商业革命
◎第一家股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
简要说明
根据材料,说明商业革命的表现?
资本积累,格局变化
2.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
(1)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的表现:
(1)商品种类与流通量增长;
(2)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3)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简要说明
资本积累,格局变化
2.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
(2)价格革命
材料: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大量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这次物价上涨涉及了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商品,上涨幅度前所未有,在时间上持续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价格革命”。
——摘编自吴于瑾、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简要说明
根据材料,说明价格革命的表现与影响?
(1)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
(2)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德]马克思《资本论》
资本积累,格局变化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奔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面对当今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
——刘慈欣《三体·黑暗森林》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互享。
——习近平2017年1月18日
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课堂小结
资本积累,格局变化
人口迁移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物种交换
疾病传播
物种交融,认识世界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在逐渐形成,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
贸易联系,拓展市场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谢谢您的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