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导入新课
这是一幅故宫博物院藏品,采自《宋人画册》。这幅宋代《耕获图》描绘的是一座江南地主田庄生产劳动的场面,重点反映了种植水稻的佃客从耕田到收获的全过程。《耕获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我们了解宋代江南农业生产状况难得的形象材料。反映的宋代江南水稻生产技术水平。
农 业
手工业
商 业
经济重心南移
农业的发展
材料一 五代之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材料二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原因
农业的发展
朝
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三
③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材料四 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④统治者重视;
1.原因
农业的发展
2.表现
农业作物
01
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02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03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农业的发展
宋农业手工业分布图
“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民间谚语
农业的发展
2.表现
经济作物
01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02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棉花 种植向北推进
北宋:广东 福建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①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
湘绣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②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南宋棉毯
《纺车图》
手工业的兴盛
2.制瓷业
景德镇成为瓷都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手工业的兴盛
2.制瓷业
景德镇成为瓷都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钧窑
哥窑
官窑
定窑
汝窑
宋代名窑
手工业的兴盛
宋代的釉
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 ,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宋代瓷器胎体轻薄,釉色晶莹,深受外商喜爱。南宋时,由荷兰人从泉州贩卖至欧洲的瓷器,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
手工业的兴盛
3.造船业
①居世界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明州);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海船配备先进指南针;
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罗盘针
商业贸易的繁荣
1.城市贸易繁荣
宋代商业城市
①商业城市: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
②乡镇草市:都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草市;
③城郊市镇: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特点:①空间:店铺不断增加,到处可开设店铺;(打破市坊界限)
②时间: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商业贸易的繁荣
唐都长安坊和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的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后击鼓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商业贸易的繁荣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商业贸易的繁荣
2.海外贸易繁荣
海外贸易
①地位: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②大商港:广州、泉州
③政府态度:
鼓励海外贸易
④管理机构:市舶司
⑤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作用: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商业贸易的繁荣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市舶司
商业贸易的繁荣
商业贸易的繁荣
相关史事
宋朝朝廷采取鼓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泉州的外商,有不少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朝廷允许他们在那里修建清真寺和公共墓地。
泉州伊斯兰教清真寺
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之一始建于1009年。
商业贸易的繁荣
3.纸币的出现
原因
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②金属货币携带不便;
出现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交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发展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会子
商业贸易的繁荣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纸币的出现是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
经济重心南移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贯)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
金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读图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开始
唐朝中期
完成
南宋
表现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经济重心南移
结合以下图例和材料,请你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①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生产工具;
经济重心南移
②自然因素: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 据史书记载,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
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材料: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
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
战乱不休。
③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④政策因素: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课堂小结
东汉末年 东晋初年
唐代中期 五代时期
北宋末年 南宋初期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时期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初步开发
加速南方经济开发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1、“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平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3、宋朝时期,南方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朝时期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B.南方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D.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
A
A
D
4、下列语句中,反映南方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
B.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
C.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
D.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