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毛泽东:今天(3月23日)是进京的日子,我们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1949年3月23日上午11点,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一行,包括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分乘11辆小汽车、10辆大卡车,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正式向北平进发。
1.时间:
2.地点:
4.代表
1949年9月
北平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共662人。
3.中心议题: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政协筹备会全体常委在中南海勤政殿前合影
新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共有45个单位,正式代表585人,候补代表77人,总共662人。662名代表中,中共党员约44%,工农代表与无党派民主人士约26%,民主党派约30%。
代表性
广泛性
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什么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1.规定了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义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2、规定了政体: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实行民主集中制。
包括序言、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条。
3.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国体——新民主义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
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政府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
刘少奇
朱德
宋庆龄
李济深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
张 澜
高岗
特邀代表
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3)确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和公元纪年。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临时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主席
毛泽东
国旗
五星红旗
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首都
北京
纪年法
公元纪年
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内容:
(4)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3)确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和公元纪年。
1949年9月30日奠基
1952年8月1日开工
1958年5月1日落成揭幕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意义:
①为新中国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②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二.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1.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0月1日)
(1)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2)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
(3)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4)毛泽东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5)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闭幕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部分委员合影
林伯渠
周恩来
朱德
二.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感受开国大典的场景
二.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北京天安门)
(1)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奏国歌、升国旗、鸣礼炮
(3)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阅兵式 ——朱德:检阅总司令;聂荣臻:阅兵总指挥
(5)群众游行
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观礼
海军接受检阅—华东军区海军
空军飞机编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
朱德:检阅总司令、
聂荣臻:阅兵总指挥
盛大的群众游行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1949.10.1《人民日报》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旧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贫穷落后,濒于崩溃
被动挨打,国土沦丧
屈辱、被动、怯懦
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社会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积极防御、钢铁长城
独立、自主、和平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2)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国际意义)
二.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国内意义
你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社会性质的转变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
三.巩固新政权: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今天的西藏地区。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更为严密,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帝设置了驻藏大臣。乾隆帝时形成了金瓶掣签制度。
试一试: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从以往的学习中找到历史的证据。
三.巩固新政权: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1.背景:1949年开国大典时,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三.巩固新政权: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2.方式: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
三.巩固新政权: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3.过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中央人民政府力争和平解放西藏,多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
(2)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3)谈判结果:1951年,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4.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1951年5月24日,毛泽东在北京设宴款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和阿沛?阿旺晋美
阿沛?阿旺晋美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堂小结:
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内容、意义)
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概况、历史意义)
巩固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背景、方式、过程、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