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36张PPT 含音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36张PPT 含音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0 07:2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引入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歌曲《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呢?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1.知道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时间、形式和结果。
2.了解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情况。
3.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并分析其原因。
4.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局限。
重点
难点
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局限。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老李的故事:
农民老李:世代贫农出身,靠给地主家做工维持生计,土地改革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开。有了自己的土地,老李干劲十足,到了秋天,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老李心如刀割却又无能为力。
农民老李的故事:
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老李积极参加合作社,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老李也连续几年被评为模范社员。
1、卖地,土地买卖,农民因各种原因被迫出卖分得的土地,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借债,富裕户向贫困户放债,陷入贫困边缘。
土地改革一方面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另一方面许多条件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农民面临着不少困难。
1、缺牲畜、种子、化肥等
2、使用的是落后的生产工具
3、劳动力不足
4、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疾病死亡等问题
途径:
怎么办?
1950年土地改革——农民土地私有制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生产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
农民积极踊跃的报名
参加农业合作社
农业互助组
共同劳动,分散经营。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把人力和畜力加以调剂互相帮助,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入股,集体劳动。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实行统一经营;社员参加集体劳动,劳动产品在扣除各种费用之后,按照社员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及入社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多少进行分配。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所有,按劳分配。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取消了土地报酬,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合作社农民
一起劳动
兴修水利
大型耕作工具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分散个体经济影响农业生产发展,也影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形式:
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互助社 ——初级社 ——高级社)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木匠老张的故事
1953年, 广大农村和城市里的手工业者仍很贫困。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有一次,老张看了合作社的锯板机,都舍不得离开。他说,一部锯板机可抵40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
(1)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2)形式: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荣毅仁的故事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父辈荣宗敬和荣德生在20世纪初期怀着实业救国的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史。一度被称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但是近代在外国资本和国内官僚资本的压榨下,在夹缝中生存。建国后,荣氏企业开始摆脱困境,盈利逐渐增加。一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办了许多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哪能有今天?1954年,荣毅仁率先将自己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无偿将整个商业帝国交给国家。自己更是四处奔走,现身说法,宣传国家的赎买政策。

材料二: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
材料一:这家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工商业改造的背景
改造的背景
我国对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的政策:没收
然而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却是:改造
1.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2.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
“公”指什么?“私”指什么?
难点解析
何为“公私合营”?
(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哈尔滨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
(1)背景
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②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③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目的:为使私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方式: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4)政策: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大创举。
(5)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08FB837D-C827-4EFA-A057-4D05807E0F7C}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所有制性质
途径
改造后所有制性质
农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手工业者私有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公有制
行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公私合营
和平赎买
探究: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材料一: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他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一: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材料反映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局限性)?
材料二:合作化运动,对各地政府来说都是政治任务,务必要完成,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出现了违反自愿原则的现象,由于侵犯了富裕中农的实际利益,引起了他们很大的抵触情绪。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
合作社
手工业生
产合作社
公私
合营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课堂小结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 )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 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被称为“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途径是( )
A .走集体化道路 B .供销合作社
C .一大二公 D .公私合营
D
巩固练习
A
3.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手工业合作化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4.“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B
C
5.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B .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民参加合作社
D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反映的是1953--1956年我国农业经济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农业发展状况如何?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农业总产值逐年提高,发展速度快。原因:国家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2)图二中北京崇文区手工业者在踊跃递交什么登记申请表?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图三中这张公私合营企业私股领息凭证反映了国家对哪一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这个凭证中可以看出当时国家在对这一行业进行改造过程中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政策。
(4)上述三幅图片反映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何时基本完成的?它的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1956年底基本完成的。
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颗粒归仓
农业改造合作化,
手工业改造迈步伐。
公私合营工商业,
赎买改造资本家。
三大改造一完成,
社会制度新变化。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到来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