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建国初,我国经济上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这种情况使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十分紧迫。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建国初,我国存在什么土地问题?
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
1949年建国后,随着解放军胜利进军,长江以南获得解放,被称为新解放区。
农村有大量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1950年6月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根本原因:
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直接原因:
其它原因:
国家建设的需要
二、土地改革的开展
1950-1952年底
新解放区
1950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 地主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 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
1.时间:
2.地点(范围):
3.法律依据(开始标志):
4.内容:
产品分配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二、土地改革的开展
5.目的: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土地改革的开展
6.具体做法:
分批进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
十年内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减租减息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一
说
说
为什么每次政策都有所不同?
国情
二、土地改革的开展
I
II
III
IV
发动群众
划分阶级
没收和分配土地
复查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7.过程:
划分阶级
二、土地改革的开展
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凡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 而靠剥削为生的为地主。其
主要剥削方式是收取地租。占有或租人土地、有比较优良的生产
工具及活动资本,参加小部分劳动 但主要以剥削雇佣劳动为生的为富农。
占有或租人土地 有相当工具、直接从事劳动 并以此为生的是中农。租人土地
来耕作、有不完全工具、受地主、富农剥削的是贫农。全无土地和
工具、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是工人(含雇农)。
——1950年8月《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
8.特点:
贫雇农得地开心,
中农有利放心,
富农不动定心,
地主劳动回心。
二、土地改革的开展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9.结果:
具体表现: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国家要分别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进行改革。西藏1959年开始民主改革。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项目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
消灭了地主阶级
增加
下降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毛泽东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时间
1950—1952年底
法律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变化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不变
土地私人占有
土 地 改 革
【课堂小结】
政府对土地使用和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大调整。
狭义上是指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即把一部分人占有的土地转移给另一部分人所有。广义上还包括土地租赁契约的改变。
一
说
说
什么是土地改革?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政权的建立
政权的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西藏的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单元小结】
土地改革
课后感悟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土地政策需要适应国情
2.生产关系的调整需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