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5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5张PPT 含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0 07:5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三大改造
历史
课题解读
三大改造,其含义就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本课导学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7÷3≈2.3(亩)
297万 ÷3 亿
≈ 0.01(头/人)
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终于能够得到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了!
1、原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 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出卖田地的原因有缺少生产工具、资金、遇到自然灾害、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
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原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
土地改革完成后,农业发展的状况是这样的:
A.农民通过土地改革分得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B.分散性:分散经营,缺乏资金、生产工具;
C.脆弱性:难以抵御自然灾害,无法合理使用耕地。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
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②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方式:将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民踊跃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互助组——一般由几户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4、过程: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过程: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0660B408-B3CF-4A94-85FC-2B1E0A45F4A2}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
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5、结果: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合作社的锯板机,都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他们说,一部锯板机可抵40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真是:“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
1、原因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24页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背景
方式
结果
农业合作化影响推动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初,对于国计民生有利的私营工商业,通过发放贷款、供给原料、委托加工、收购产品等各种方式加以扶植,使私营工商业在短期内得到了恢复……把它们的生产和销售大体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使它们从停工歇业的困难中摆脱出来。到 1951年底,私人资本主义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48.2%。
人民政府通过哪些措施帮助私营工商业度过难关?
1、原因
政府的扶植;把生产和销售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目的
1955年10月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座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决议指出:全行业公私合营,是从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公私合营:“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3、方式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创举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是如何补偿资本家的?
赎买政策: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支付10年,每年5%的定息。
对赎买政策的评价: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结果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北京西单区13个工业行业157户资本家踊跃地在申请公私合营书上签名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企业
四、三大改造的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北京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和平手工业合作社庆祝胜利
五、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行业
改前
改后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民土地所有制
手工业者私有
资本家私人所有
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变。
国家或集体所有
五、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六、三大改造的局限性
胡修道
在三大改造的后期,也存在些许不足: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拓展延伸: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