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一条线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一个正确判断
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三大成就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失误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四大模范人物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
【主题线索】
成就
失误
1949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61年 1966年 1971年 1976年
“一五”计划开始;
三大改造开始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中共八大召开;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过急、过粗等问题
“一五”计划完成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文化大革命” 开始
粉粹林彪反革命集团
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
【时空坐标】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 时期
“文化大革命” 结束
第
一
个
五
年
计
划
背景
时间
目的
基本
任务
成就
意义
取得成就原因
1953年—1957年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重工业
一座桥、二条铁路、三条公路、四大工厂
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
【基础知识梳理】
武汉长江大桥
鹰厦铁路
宝成铁路
新藏公路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厂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第
一
个
五
年
计
划
背景
时间
目的
基本
任务
成就
意义
取得成就原因
1953年—1957年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 ③苏联的援助
重工业
一桥、二铁路、三公路、四厂
【基础知识梳理】
为什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
社会主义改造
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主要内容: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改造为 社会主义的国家所有制(国有制)或集体所有制
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三
大
改
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土地归集体所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集体公有制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
(性质变)
(性质不变)
地主
(个体私有制 )
土地改革
农民
(个体私有制)
1.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土地改革的进行
C.苏联的经济援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练一练
D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2.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读图学史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第一
届全
国人
民代
表大
会
时间
地点
内容
(1)制定了《 》;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
形成了 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 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4年9月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基础知识梳理】
1. 某西方媒体发表文章称“两会”从政治形态上讲,是向外界展现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一个机会,所以它全程对外开放,透明度也高,并举行领导人中外记者会。“两会”能“向外界展现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是因为(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保障 ②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③两者共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基础
④两者均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练一练
艰辛探索
开端
195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失误
1958-1961
调整
1961-1965
中共八大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
【构建知识框架】
艰
辛
探
索
中共八大
时间
地点
内容
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意义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严重失误)
评价
结果
国民经
济调整
方针
提出“ ”八字方针
成效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956年
北京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景象
积极:
消极: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基础知识梳理】
工业方面: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交通方面:修建兰新、兰青、宝兰等铁路。
科技方面:杂交水稻、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建设成就(与“一五”计划成就区别开哟)
【基础知识梳理】
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1.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D.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C
练一练
文
化
大
革
命
开始
指挥部
冤案
国家主席 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
和 受到践踏
抗争
结束
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叶剑英等一举粉碎了 ,
“文化大革命”结束
影响
中央文革小组
刘少奇
法制
民主
(1)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 (2)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 (3)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江青反革命集团
【基础知识梳理】
1966年夏,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1)老一辈革命家对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1976年,“四五运动”人民群众奋起抗争
④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反思
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阶段特征概括】
成就与失误并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成 就
失 误
政治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与法制被践踏
经济上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
“文革”时期经济严重损失
科技上
“两弹一星”
外交上
打破困境并获得发展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能力提升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许多重要的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材料中我国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工业基础落后,只有发展重工业,才能保证其他工业的发展,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国际: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只有发展重工业才能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3-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表
(2)材料二表格中4个时段的数字变化,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请指出增长率低的时段,并说明原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段(年)
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
1953-1958
14.6%
1958-1962
0.6%
1963-1966
15.7%
1966-1976
7.1%
过程:高速增长一缓慢增长一高速增长—平稳增长
时段:1958-1962年
原因: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因此出现了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较低的现象。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
科技、资金、人力、政策、国内外环境等。
中国:洋务运动、近代史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化起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苏联: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1929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这些历史现象给我们哪些思考?
深度思考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工业化建设更没有多少可借鉴的经验。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今天,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