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6.1量子世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1900年前后),许多人认为物理学这座庄严雄伟、动人心弦的科学殿堂已经基本建成了。只是“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漂浮着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两朵乌云:
迈克尔孙—莫雷实验 热辐射实验
相对论
经典力学 狭义相对论
光速
时间与空间
质量
使用范围
光速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参照系上测量,光速可能不同。
在任何惯性系中,测量的光速都相等。
绝对的时间与绝对的空间,时间与空间和物体的运动无关
时间与空间是相对的与物体的运动有关,(时间延缓效应、长度收缩效应)
物体的质量是恒定的。
物体的质量与运动有关,运动时质量变大。
低速世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高速世界(速度接近或达到光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1900年前后),许多人认为物理学这座庄严雄伟、动人心弦的科学殿堂已经基本建成了。只是“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漂浮着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两朵乌云:
迈克尔孙—莫雷实验 热辐射实验
相对论
量子论
我们知道,燃烧的物体都会发光,后来人们发现那是因为燃烧使物体温度升高的缘故。
为什么????
光有很多种颜色:
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
光是一种电磁波,
波长不同光的颜色就不一样。
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
波长:780nm~380nm
燃烧与光到底有什么关系??
热辐射: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使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就可以看到光。
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热辐射,也可以吸收吸收热辐射。
黑体:一个能完全吸收热辐射而不反射热辐射的物体。(即光射进去之后完全不反射出来)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得出:黑体辐射的波长与温度的关系。
T/K
λ/μm
物理学家想通过经典物理学理论推导出实验曲线。
瑞利—金斯曲线
实验曲线
普朗克从1894年起投入对黑体辐射的研究,奋斗了6年。在用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实验结果的情况下,提出了崭新的量子假说,成功的解决了“紫外灾难”的问题。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认为:物质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就像物体是由一个一个原子构成的一样。
一份能量就是一个量子,大小取决于波长,与频率成正比:
是普适常数6.63×10-34J·S, 是频率。
经典物理学认为,能量是连续的。
人们认为光有两种属性,波动性和粒子性。光是电磁波,具有波动性。什么是粒子性?
1、牛顿是光的微粒说的创始人,认为光是高速运动的粒子流。
可以解释光的反射、光的颜色等。18世纪被大多数人说认可。
但却不能解释光的干涉、衍射等。
二、光是什么??
2、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认为,光像水波一样,是一种波,称为光波。
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又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即光的波动说。
可以解释光的干涉、衍射等
到19世纪,波动说就取代了微粒说,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3、但20世纪初,光电效应的出现,人们发现电磁波又没办法解释这一现象。
这时爱因斯坦意识到普朗克量子假设的意义,即能量是量子化的。提出了光量子假设。
爱因斯坦认为:光是不连续的、分成许多单元,具有一定的能量,这些单元就称为光量子。即光也是一份一份的。
光量子即光子。
4、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在一定条件下,突出地表现为微粒性,实质是不连续的。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又突出地表现为波动性。
5、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通过研究,意识到既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那么质量不为零的物质粒子(如电子)也应具有波动性。
提出了物质波理论:每个物质的粒子都伴随着波,这种波就叫做物质波,又称为概率波。
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揭示了物质(包括光和电子)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