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课前分析:
“角”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是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教材还有一次是安排在四年级上册教学的“角的认识”。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起始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特征,了解角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的,渗透角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在整堂课中,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特征,感知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感受角的大小,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流程:
【导入】一、情景导入,体会联系。
1.看现象
师:搭积木的游戏喜欢玩吗?小蚂蚁也想玩一玩,看他们搭的是什么呢?
生:他们搭的是跷跷板。
师:这几只小蚂蚁的确心灵手巧呀。这时一块积木掉了下来,小蚂蚁想去沿着积木的四周跑一圈看看,它画出的师什么形状呢?
生:正方形。
师:沿着其他的积木的底部的四周能画出什么形状呢?
生:长方形。三角形。
【设计意图】从公园的情境图中,通过猜测激发孩子的兴趣与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出本课的观察蚂蚁的主线。在蚂蚁搭积木的游戏中,提出一个蚂蚁围绕正方形的底面四周爬一圈,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孩子从一年级接触图形就是从积木等立体图形开始的,这个过程亲切、自然。这个过程简单完成了从熟悉的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过渡。
2.变图形
师:像三角形、长方形、这些图形我们都非常的熟悉,这种图形我们也学过,它是?
生:五边形。
师:现在老师来把他们变一变,这还是三角形吗?这还是长方形吗?这还是五边形吗?那这些又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设计意图】平面图形也非常的熟悉,以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为研究的起点,通过变一变,唤醒对于已认知图形的再认识,顺利引出新知。一下子就激起了兴趣,使新知的呈现不突兀。
活动2【讲授】二、感知体验,寻找图形。
1.寻找角
师:角这个字并不陌生,三角形的“角”就是这个字,角的图形也无处不在,下面的这幅图中也藏有许多角,你能发现它藏在哪里吗?
生:指一指,说一说。
师:调皮的角藏得这么深,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能找出这么多,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实物图上也藏有这样的角。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寻找和抽象的过程。在熟悉的实物场景中完成对这个陌生的图形的再认识。不过这时候的说法和指法还只是模糊的,甚至有些不标准,但是不影响,这仅仅是一次感知和体验的过程。
2.抽象角
师:为了让小朋友看得更加清楚,老师请出了一些,果然在图中能找到像这样的角,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观察黑板上的角,他们有什么长得一样的地方呢?
生: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都有两条线。
3.感知角
师:就请你来摸一摸这个尖尖的地方,两条直直的线。摸完了有什么感觉?
师:谁还想摸一摸?为了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请拿出三角尺,摸一摸尖尖的地方和平平的地方。
师: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地方摸起来有点刺手。两条线那里摸起来平平的,滑滑的。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演示隐去实物图,抽象出角的图形的过程,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促进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的过程,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理论思考】真正发生的学习应基于经验、贴近生活:真正发生的学习就是对已有的、他人的经验进行碰撞交流,重组演变,从而扩充知识的体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教学设计就是以教材为蓝本,构建沸腾的现实生活场景,在回归富有童趣的生活过程中,感受、体验、提升。同时转变相应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立体化地勾勒出数学知识的发展体系。在自然的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锻炼能力,开阔视野,让学习真正发生,从而形成数学思考。
活动3【活动】三、对话探究,交流特征。
1.揭示角
师:其实这个尖尖的地方和平平的地方还有个名字呢。书本是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4页,看书上是怎么介绍角身体上各部门的名字的?
生:(指一指第一个角),这个地方是顶点,这是边,这也是边。
师:用一个小圆弧可以表示角,这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介绍角
师:谁来像他这样介绍一下第二个角?第三个角?
师:这时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其他的角也应该是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设计意图】经历过找角——抽象角的图形;看角——寻找角的要素;摸角——感知角的特征几个环节逐步深入。最终概括角的特征,认识各部门名称,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学生容易接受。
活动4【练习】四、建构生成,判断应用。
1.判断角
通过刚才看角、找角、摸角的活动,我们加深了对角的认识,小蚂蚁看同学们学得这这么棒,想考考大家呢,敢不敢接受挑战?
师:第一关,他们爬过的路线哪些是角?
生:第一个是角,师:指一指它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生:第二给不是角。师:说一说为什么?生:因为有一条线是弯的,不直。
生:第三个也不是角。师:又是为什么呢?生:找不到顶点。
生:第四个是角。师:指一指顶点和边。
师:同学们在判断是不是角的时候,都能仅仅抓住顶点和两条边的特点。
【设计意图】继续沿用开始创作的蚂蚁的情节,让两只蚂蚁爬过的痕迹来判断,让大家做裁判,既增添了童趣,也初步渗透了角是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的描述。
2.数个数
师:第二关,一共有多少个角?
生:第一个有三个角,第二个有一个角(如果说三个角,让同学们进一步思考)。
生:第三个图形共有三个角。第四个图形是五个角。
【设计意图】创造性的把两个习题进行整合,感知图形的形成过程,分散了难点。也与前面提到的角藏在图形中,也终将回归到图形中,前后呼应,顺利成章。
【理论思考】真正发生的学习应基于对话、源自思考:在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一组图形中辨认角或在一个图形中找到不同的角,通过对话,加深对于概念的理解,在比较和对比中形成思辨的能力,增强分析和判断能力。唤醒学生的需求,精心呵护这种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为学习的再创造奠定基础。
3.寻找角
师:有了判断角的经验,寻找我们身边物体面上的角就会很轻松了,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4.做出角
师:学习就是更好的创造,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两根小棒,这根角有什么关系呢?拼起来就做出了一个角。你能像这样做出角吗?
做好的同学就捏着顶点,把这个角举起来。
5.改变角
所有的同学都完成了,真棒。你能把你做的角变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做到的?把两条边张开一些,变小一些呢?把两条边靠一点起来。老师黑板上的这个角也是可以像这样变小一些,变大一些,变大时,小圆弧就够不着两条边啦。
6.辨大小
知道了角有大小,那么钟面上的角的大小你能看出来吗?直接看得。感觉真好,学习图形许多时候就是靠想象和直觉。
还可以怎么看呢?数格子,2时时针从12走到2,2大格。3时时针从12走到3,3大格。5时时针从12走到5,5大格。通过数格子的方法也能很容易看出来。
7.做出角
用小棒很快的做出了角,用一根线你能做出来吗?合作完成,做好后再把他变大一些,变小一些。
老师这有一根长绳子,请两位同学帮忙,也来做一做角,变大一些,变小一些。只要张开的大小没有变化,这个角的大小就没有变化。
用道具木板制作的角,现在两条边张开的是这么大,抽动绳子,张开的变化了吗?(没有)大小变了吗?(没有)但是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了?(边的长短,绳子在不停地长短变化)
【设计意图】本课动手做角,比较大小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课本中的用两根硬质的材料做出一个角,考虑顶点要素。二是用软质的红线做角,考虑边是直的这一角的特征,并演示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变化。三是用大道具进一步演示角的大小变化,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特别是第三个活动环节,学生的体会是真实的,感觉是自然的。
【理论思考】真正发生的学习应基于实践、激发潜能: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正所谓智慧源自于手指之间。优化教学手段,让学习真正发生,必须时刻牢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听数学、看数学、转变为做数学、悟数学。学生活动是课堂不断生成的有效催化剂。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合作、探究、实践、体验才成为可能。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巩固了角的特征,巩固了角的大小变化。当学生实践活动过后自然表露出,角的大小跟绳子的长短也就是角的两边没有关系时,解决了老师无数的纠结。
8.欣赏角
回顾认知新朋友角的过程,在熟悉的图形中找到了角,并且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还知道了角是有大小的。
老师拍一些图片,上面也有角,请同学们欣赏。
路标、路牌给我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盘子中,角的装饰给了我们美得享受。
屋顶上,角的造型更显豪华气派。
校园里,角的身影显得活泼灵动。
堂堂正正做人,方方正正写字。角的构造让汉字艺术魅力四射。
【设计意图】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终将也要走向生活。最后一组图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寻找物体上的角,生活中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突破学生的思维局限。
?
【理论思考】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终将也要走向生活。最后一组图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寻找物体面上的角,生活中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突破学生的思维局限。
活动5【作业】五、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小结: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加深,相信你们以后会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创造更多更美的角。
【课堂小语】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是需要教师对课堂充满想象并且有明确规划的,需要确立课堂追求的目标,需要拥有面向全体的勇气。让学习真正发生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是我们不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