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专题十八:化学方程式相关计算问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专题十八:化学方程式相关计算问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21 10:20: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八
化学方程式相关计算问题
考点解析☆目标分解
b级目标: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c级目标:图形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表格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目标分解:
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②图形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表格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考点剖析☆聚焦高频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0
m
16
14
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
A.?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是1∶4
B.?m的数值为64
C.?反应中Z、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D.?若继续反应,最终容器内只剩下Y、Z、W三种物质
【答案】
A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20g+m+16g+64g=4g+6g+60g+50g,解得:m=70g,故B错误;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20g-4g):(70g-6g)=1:4,故A正确;
反应中Z和W的质量变化之比:(60g-16g):(50g-14g)=11:9,故C错误;
反应后,X剩余4g,Y剩余6g,二者完全反应时质量之比为1:4。如果X完全反应,那么需要Y的质量为24g>6g,因此最终容器内只剩下X、Z、W三种物质,故D错误。
【解析】(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m的数值,然后再将X和Y反应前后的质量相减,分别得到参加反应的质量,最后作比;
(3)将Z和W的反应前后的质量分别相减,然后作比;
(4)根据表格数据确定X和Y完全反应的质量关系,然后根据反应后的质量判断即可。
2.将20克10%的盐酸与2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下列物质中能跟该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A.?氯化钡??????????????????????????????B.?氯化铁??????????????????????????????C.?二氧化碳??????????????????????????????D.?氢氧化钾
【答案】
D
【解答】设与20g盐酸完全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x,
HCl?
?
?
?
?+?
?
?
?
?
NaOH?
?
=NaCl+H2O
36.5?
?
?
?
?
?
?
?
?
?
?
?40
20g×10%=2g?
?
?10%x

解得:x≈22g;
可见,稀盐酸有剩余,
那么反应后溶液最中含有反应产物氯化钠和剩余的稀盐酸。
在四种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钾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故D正确,而A、B、C错误。
【解析】首先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并判断二者充分反应后剩余的物质,再根据酸或碱的化学通性判断即可。
3.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的质量(g)
3
4
6
SO2的质量(g)
6
8
8
(1)上述实验中,第________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2)上述实验中,第_______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________克;
(3)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
【答案】
(1)二
(2)三;2
(3)都符合
【解答】(1)根据第一次数据可知,3g氧气反应生成6g二氧化硫,那么第二次应该生成二氧化硫:

则第二次的氧气完全反应。第三次加入6g氧气时,二氧化硫的质量保持不变,这说明其中的硫已经完全反应,则第二次实验时恰好完全反应。
(2)比较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数据可知,第三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氧气的质量:6g-4g=2g。
(3)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都符合。
【解析】(1)根据第一组实验数据,推算第二次应该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将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第二次中的硫是否完全反应即可;
(2)在第三次实验中,氧气的质量增加了,但是二氧化硫的质量没有增加,说明氧气有剩余,与第二组比较计算即可;
(3)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一切化学反应过程。
考点二:图形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1.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________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________。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答案】
(1)4.4
(2)NaCl和HCl
(3)解:设原混合物中有碳酸钠为x克,反应生成氯化钠为y克。
Na2CO3+
2HCl=
2NaCl+H2O+CO2↑
106
73
117
x
73×10%
y
106/73=x/73×10%???????
x=10.6克
73/117=73×10%/y????????
y=11.7克
总的溶质(氯化钠)的质量=(22.3-10.6)克+11.7克=23.4克
答: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克
【解答】(1)设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Na2CO3+
2HCl=2NaCl+H2O+
CO2↑
?
73
44
?
73g×10%
z
;解得:z=4.4g。
(2)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当碳酸钠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只有产物氯化钠。在B点时加入的稀盐酸过量,那么溶液中肯定有溶质氯化氢,因此最终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和HCl

(3)
设原混合物中有碳酸钠为x克,反应生成氯化钠为y克。
Na2CO3+
2HCl=
2NaCl+H2O+CO2↑
106
73
117
x
73×10%
y
;????
解得:x=10.6克
?;?
?
?
?
解得:y=11.7g。总的溶质(氯化钠)的质量=22.3g-10.6g+11.7g=23.4g。
【解析】(1)首先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得到73g稀盐酸中HCl的质量,然后写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2)根据反应的产物和稀盐酸过量分析即可;
(3)写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HCl的质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最后用混合物质量-碳酸钠质量+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计算出最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向34.2g的Ba(OH)2溶液中先后滴加质量分数为8%的CuSO4和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滴加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对应溶液pH________7(选填“>”“=”或“<”)。
(2)通过计算确定加入的CuSO4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多少?
(3)原Ba(OH)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
(1)>
(2)氢氧化铜的质量为:5.64g-4.66g=0.98g;
设加入的CuSO4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x。
Ba(OH)?2+CuSO4=BaSO4↓+Cu(OH)2↓
???????????????????????160???????????????????????
98
?????????????????????????x??????????????????????
0.98g

解得:x=1.6g;
(3)设原Ba(OH)?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根据钡元素守恒可得:
Ba(OH)?2∽∽∽∽BaSO4↓
?171???????????????
???????
233
25gy?????????????
??????
?4.66g

解得:y=10%。
【解答】(1)a点后加硫酸继续生成沉淀,说明此时依然是氢氧化钡仍在和硫酸反应,即氢氧化钡是过量的,因此所以对应溶液pH>7。
【解析】(1)根据图像的变化趋势,判断a点时氢氧化钡是否已经完全反应即可;
(2)根据图像可知,b段沉淀的质量不断减小,其实是前面生成的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根据前后的沉淀质量差计算出氢氧化铜的质量,然后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溶质的质量;
(3)沉淀硫酸钡中的钡离子只来源于氢氧化钡,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列出比例式计算出氢氧化钡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
考点三:表格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1.某课外实践小组对某钢铁厂的钢样进行实验、分析、计算,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假设钢铁中只含有Fe和C。将不同质量的钢样加入到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得到数据如下表:
次数
加入钢样质量/g
加入稀硫酸质量/g
过滤得到反应后剩余溶液的质量/g
1
2.85
75
m
2
5.7
75
80.4
3
11.4
75
83.1
(1)表格中m=________。
(2)第2次所得剩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已知钢铁含碳量0.03%--2%,试分析计算说明钢样是否合格?(结果保留到0.01%)
(4)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77.7
(2)H2SO4、FeSO4
(3)解:解法1
:设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为a,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
Fe+
H2SO4=
FeSO4+H2↑
56
98
152
b
a
(a+5.4g)
a=9.8g;b=5.6g
解法2: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
H2SO4=
FeSO4+H2↑
Δm
56
54
x
5.4g
x=5.6g
×100%=
1.75%
0.03%<1.75%<2%合格
(4)解:解法1: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为y
Fe+
H2SO4=
FeSO4+H2↑
98
152
y
(y+8.1g)
y=14.7g
=19.6%
解法2: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z
Fe+
H2SO4=
FeSO4+H2↑
Δm
98
54
75z
8.1
z=19.6%
【解答】(1)由实验2中数据可知,5.7克样品中铁全部反应溶液增重质量为5.4克,设铁的质量为x
Fe+
H2SO4=
FeSO4+H2↑???
增重质量
56??????????????????????????????
2???????????
54
x??????????????????????????????????????????????
5.4g
x=5.6g,则2.85克钢样中铁质量为2.8g
则Fe+
H2SO4=
FeSO4+H2↑???
增重质量
56??????????????????????????????
2???????????
54
2.8g
?????????????????????????????????????
m-75
m=77.7g
(2)由第三次增加钢样时仍反应一部分可知,第2次所得剩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H2SO4、FeSO4

【解析】根据表中所给数据由反应前后溶液的差值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反应的质量关系计算分析。
2.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______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a的值为________。?
(4)求表中m的值。
【答案】
(1)一和二
(2)解:第一组中产生CO2质量m=103.0g-101.9g=1.1g
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
CO2↑+H2O
100
44
x
1.1g
x=2.5g
3.0g混合物中氯化钙质量为3.0g-2.5g=0.5g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2.5g:0.5g=5:1
答: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是5:1。
(3)105.5
(4)解法1:第三组实验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未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总质量:
100.0g+9.0g-105.0g=4.0g
9.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2.5g×3=7.5g
CaCO3+2HCl=CaCl2+
CO2↑+H2O
100
44
7.5g-m
4.0g-m
解得:m=1.25g
答:m的值是1.25g。
解法2:据前三次实验所得溶液质量可知:质量为m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能使溶液质量增加:103.8g+(103.8g-101.9g)-105.0g=0.7g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0.7g
CaCO3+2HCl=CaCl2+
CO2↑+H2O
100
44
m
m-0.7g
解得:m=1.25g
答:m的值是1.25g。
【解答】(1)从第三组数据溶液增加大于0.5g可知仍有部分碳酸钙参加了反应可知一和二盐酸是有剩余的;(3)第四组盐酸已经消耗完溶液增加的质量就是可溶的氯化钙的质量所以是105.5g。
故答案为:(1)一和二;(2)5:1;(3)105.5g;(4)1.25g。
【解析】(1)根据表格中混合物递增的量和所得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可以判断出盐酸是否有剩余;(2)可以根据反应前稀盐酸和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去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得到生成CO2的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由混合物的总质量算出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求出两者之比;(3)表格中第三组中加入9克混合物时盐酸已经被反应完,第四组中增加的溶液质量就是相比于第三组9克多出的3克中所含有的氯化钙的质量;(4)方法一、第三组数据中先算出9g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其中有少部分(m)未参加反应以固体存在,写出含m的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和含m的二氧化碳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m。方法二、由前三次实验所得溶液质量可知:假定盐酸充足mg碳酸钙还能对应增加0.7g的溶液,可得到mg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CO2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求出m。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将CO通入盛有12g
Fe2O3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9.6g,则反应生成铁的质量为(??
)
A.?2.4g?????????????????????????????????????B.?5.6g?????????????????????????????????????C.?8.4g?????????????????????????????????????D.?9.6g
2.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D.?a的取值范围:a≥8
3.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有5克的A与10克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克的C和一定质量的D,,小明做实验前发现容器中只有5克B,则最多生成的D的质量为(??

A.?5克??????????????????????????????????????B.?7克??????????????????????????????????????C.?13克??????????????????????????????????????D.?8克
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的乙、丙的质量比为
3∶17???????????????????D.?该反应中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7∶10
考点二:图形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1.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

为了分析反应后滤液的成分,取10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1)从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2)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3)通过计算求出图中m的大小。
2.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进行如下实验:称取已部分被H,还原的氧化铜粉末(含Cu和CuO)7.2g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计算:
(1)加完50克稀硫酸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写出化学式);
(2)Cu和CuO的混合物中,Cu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a的值;
(4)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某科学兴趣小组用足量的稀硫酸对10克铜锌合金样品进行科学探究,有关数据见图。
(1)图中M的值为________克。
(2)AB和BC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原因是________。
(3)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三:表格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1.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人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
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与含有杂质的废铁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
请分析计算:
(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________。
(2)第_______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将12.9克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克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CaCl2溶液质量/克
15
15
15
15
1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克
3
m
9
10
10
求:
(1)表格中m的数值是________。
(2)溶液中Na2CO3完全反应是在第________次实验。
(3)固体混合物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4)请画出上述过程中溶液中NaCl质量的变化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八
化学方程式相关计算问题
考点解析☆目标分解
b级目标: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c级目标:图形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表格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目标分解:
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②图形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表格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考点剖析☆聚焦高频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0
m
16
14
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
A.?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是1∶4
B.?m的数值为64
C.?反应中Z、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D.?若继续反应,最终容器内只剩下Y、Z、W三种物质
【答案】
A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20g+m+16g+64g=4g+6g+60g+50g,解得:m=70g,故B错误;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20g-4g):(70g-6g)=1:4,故A正确;
反应中Z和W的质量变化之比:(60g-16g):(50g-14g)=11:9,故C错误;
反应后,X剩余4g,Y剩余6g,二者完全反应时质量之比为1:4。如果X完全反应,那么需要Y的质量为24g>6g,因此最终容器内只剩下X、Z、W三种物质,故D错误。
【解析】(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m的数值,然后再将X和Y反应前后的质量相减,分别得到参加反应的质量,最后作比;
(3)将Z和W的反应前后的质量分别相减,然后作比;
(4)根据表格数据确定X和Y完全反应的质量关系,然后根据反应后的质量判断即可。
2.将20克10%的盐酸与2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下列物质中能跟该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A.?氯化钡??????????????????????????????B.?氯化铁??????????????????????????????C.?二氧化碳??????????????????????????????D.?氢氧化钾
【答案】
D
【解答】设与20g盐酸完全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x,
HCl?
?
?
?
?+?
?
?
?
?
NaOH?
?
=NaCl+H2O
36.5?
?
?
?
?
?
?
?
?
?
?
?40
20g×10%=2g?
?
?10%x

解得:x≈22g;
可见,稀盐酸有剩余,
那么反应后溶液最中含有反应产物氯化钠和剩余的稀盐酸。
在四种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钾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故D正确,而A、B、C错误。
【解析】首先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并判断二者充分反应后剩余的物质,再根据酸或碱的化学通性判断即可。
3.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的质量(g)
3
4
6
SO2的质量(g)
6
8
8
(1)上述实验中,第________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2)上述实验中,第_______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________克;
(3)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
【答案】
(1)二
(2)三;2
(3)都符合
【解答】(1)根据第一次数据可知,3g氧气反应生成6g二氧化硫,那么第二次应该生成二氧化硫:

则第二次的氧气完全反应。第三次加入6g氧气时,二氧化硫的质量保持不变,这说明其中的硫已经完全反应,则第二次实验时恰好完全反应。
(2)比较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数据可知,第三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氧气的质量:6g-4g=2g。
(3)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都符合。
【解析】(1)根据第一组实验数据,推算第二次应该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将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第二次中的硫是否完全反应即可;
(2)在第三次实验中,氧气的质量增加了,但是二氧化硫的质量没有增加,说明氧气有剩余,与第二组比较计算即可;
(3)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一切化学反应过程。
考点二:图形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1.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________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________。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答案】
(1)4.4
(2)NaCl和HCl
(3)解:设原混合物中有碳酸钠为x克,反应生成氯化钠为y克。
Na2CO3+
2HCl=
2NaCl+H2O+CO2↑
106
73
117
x
73×10%
y
106/73=x/73×10%???????
x=10.6克
73/117=73×10%/y????????
y=11.7克
总的溶质(氯化钠)的质量=(22.3-10.6)克+11.7克=23.4克
答: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克
【解答】(1)设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Na2CO3+
2HCl=2NaCl+H2O+
CO2↑
?
73
44
?
73g×10%
z
;解得:z=4.4g。
(2)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当碳酸钠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只有产物氯化钠。在B点时加入的稀盐酸过量,那么溶液中肯定有溶质氯化氢,因此最终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和HCl

(3)
设原混合物中有碳酸钠为x克,反应生成氯化钠为y克。
Na2CO3+
2HCl=
2NaCl+H2O+CO2↑
106
73
117
x
73×10%
y
;????
解得:x=10.6克
?;?
?
?
?
解得:y=11.7g。总的溶质(氯化钠)的质量=22.3g-10.6g+11.7g=23.4g。
【解析】(1)首先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得到73g稀盐酸中HCl的质量,然后写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2)根据反应的产物和稀盐酸过量分析即可;
(3)写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HCl的质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最后用混合物质量-碳酸钠质量+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计算出最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向34.2g的Ba(OH)2溶液中先后滴加质量分数为8%的CuSO4和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滴加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对应溶液pH________7(选填“>”“=”或“<”)。
(2)通过计算确定加入的CuSO4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多少?
(3)原Ba(OH)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
(1)>
(2)氢氧化铜的质量为:5.64g-4.66g=0.98g;
设加入的CuSO4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x。
Ba(OH)?2+CuSO4=BaSO4↓+Cu(OH)2↓
???????????????????????160???????????????????????
98
?????????????????????????x??????????????????????
0.98g

解得:x=1.6g;
(3)设原Ba(OH)?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根据钡元素守恒可得:
Ba(OH)?2∽∽∽∽BaSO4↓
?171???????????????
???????
233
25gy?????????????
??????
?4.66g

解得:y=10%。
【解答】(1)a点后加硫酸继续生成沉淀,说明此时依然是氢氧化钡仍在和硫酸反应,即氢氧化钡是过量的,因此所以对应溶液pH>7。
【解析】(1)根据图像的变化趋势,判断a点时氢氧化钡是否已经完全反应即可;
(2)根据图像可知,b段沉淀的质量不断减小,其实是前面生成的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根据前后的沉淀质量差计算出氢氧化铜的质量,然后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溶质的质量;
(3)沉淀硫酸钡中的钡离子只来源于氢氧化钡,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列出比例式计算出氢氧化钡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
考点三:表格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1.某课外实践小组对某钢铁厂的钢样进行实验、分析、计算,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假设钢铁中只含有Fe和C。将不同质量的钢样加入到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得到数据如下表:
次数
加入钢样质量/g
加入稀硫酸质量/g
过滤得到反应后剩余溶液的质量/g
1
2.85
75
m
2
5.7
75
80.4
3
11.4
75
83.1
(1)表格中m=________。
(2)第2次所得剩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已知钢铁含碳量0.03%--2%,试分析计算说明钢样是否合格?(结果保留到0.01%)
(4)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77.7
(2)H2SO4、FeSO4
(3)解:解法1
:设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为a,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
Fe+
H2SO4=
FeSO4+H2↑
56
98
152
b
a
(a+5.4g)
a=9.8g;b=5.6g
解法2: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
H2SO4=
FeSO4+H2↑
Δm
56
54
x
5.4g
x=5.6g
×100%=
1.75%
0.03%<1.75%<2%合格
(4)解:解法1: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为y
Fe+
H2SO4=
FeSO4+H2↑
98
152
y
(y+8.1g)
y=14.7g
=19.6%
解法2: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z
Fe+
H2SO4=
FeSO4+H2↑
Δm
98
54
75z
8.1
z=19.6%
【解答】(1)由实验2中数据可知,5.7克样品中铁全部反应溶液增重质量为5.4克,设铁的质量为x
Fe+
H2SO4=
FeSO4+H2↑???
增重质量
56??????????????????????????????
2???????????
54
x??????????????????????????????????????????????
5.4g
x=5.6g,则2.85克钢样中铁质量为2.8g
则Fe+
H2SO4=
FeSO4+H2↑???
增重质量
56??????????????????????????????
2???????????
54
2.8g
?????????????????????????????????????
m-75
m=77.7g
(2)由第三次增加钢样时仍反应一部分可知,第2次所得剩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H2SO4、FeSO4

【解析】根据表中所给数据由反应前后溶液的差值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反应的质量关系计算分析。
2.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______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a的值为________。?
(4)求表中m的值。
【答案】
(1)一和二
(2)解:第一组中产生CO2质量m=103.0g-101.9g=1.1g
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
CO2↑+H2O
100
44
x
1.1g
x=2.5g
3.0g混合物中氯化钙质量为3.0g-2.5g=0.5g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2.5g:0.5g=5:1
答: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是5:1。
(3)105.5
(4)解法1:第三组实验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未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总质量:
100.0g+9.0g-105.0g=4.0g
9.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2.5g×3=7.5g
CaCO3+2HCl=CaCl2+
CO2↑+H2O
100
44
7.5g-m
4.0g-m
解得:m=1.25g
答:m的值是1.25g。
解法2:据前三次实验所得溶液质量可知:质量为m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能使溶液质量增加:103.8g+(103.8g-101.9g)-105.0g=0.7g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0.7g
CaCO3+2HCl=CaCl2+
CO2↑+H2O
100
44
m
m-0.7g
解得:m=1.25g
答:m的值是1.25g。
【解答】(1)从第三组数据溶液增加大于0.5g可知仍有部分碳酸钙参加了反应可知一和二盐酸是有剩余的;(3)第四组盐酸已经消耗完溶液增加的质量就是可溶的氯化钙的质量所以是105.5g。
故答案为:(1)一和二;(2)5:1;(3)105.5g;(4)1.25g。
【解析】(1)根据表格中混合物递增的量和所得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可以判断出盐酸是否有剩余;(2)可以根据反应前稀盐酸和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去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得到生成CO2的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由混合物的总质量算出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求出两者之比;(3)表格中第三组中加入9克混合物时盐酸已经被反应完,第四组中增加的溶液质量就是相比于第三组9克多出的3克中所含有的氯化钙的质量;(4)方法一、第三组数据中先算出9g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其中有少部分(m)未参加反应以固体存在,写出含m的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和含m的二氧化碳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m。方法二、由前三次实验所得溶液质量可知:假定盐酸充足mg碳酸钙还能对应增加0.7g的溶液,可得到mg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CO2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求出m。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将CO通入盛有12g
Fe2O3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9.6g,则反应生成铁的质量为(??
)
A.?2.4g?????????????????????????????????????B.?5.6g?????????????????????????????????????C.?8.4g?????????????????????????????????????D.?9.6g
【答案】
B
【解答】反应后试管内固体减少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铁中氧元素质量,生成铁的质量即为氧化铁中铁元素质量,所以反应后生成铁的质量为;
2.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D.?a的取值范围:a≥8
【答案】
A
【解答】设与10g氧化铜反应的硫酸质量为x,消耗铁质量为y,生成铜质量为z,
CuO~H2SO4~Fe~Cu,
80???????
98?
?
?
?
56????64
10g??????
x?
?
?
?
?
y?????
z

解得:x=12.25g,y=7g,z=8g;
因为生成了8g铜,当a=8时,则加入的铁粉应该是8g,
与稀硫酸反应的铁粉质量:8g-7g=1g,
Fe+H2SO4═FeSO4+H2↑,
56????
98
1g??
1.75g
稀硫酸质量分数:

通过计算可知,稀硫酸质量分数是14%,故A错误符合题意;
当a>8时,仍有7g铁粉和硫酸铜反应,1g铁粉与稀硫酸反应,多出来的部分不参加反应,最终保留在滤渣中,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故B正确不合题意;
加入铁粉后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红色的铜单质;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C正确不合题意;
a的取值范围:a≥8,故D正确不合题意。
3.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有5克的A与10克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克的C和一定质量的D,,小明做实验前发现容器中只有5克B,则最多生成的D的质量为(??

A.?5克??????????????????????????????????????B.?7克??????????????????????????????????????C.?13克??????????????????????????????????????D.?8克
【答案】
B
【解答】
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有5克的A与10克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克的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同时生成D质量为5+10-1=14克,即B和D的质量比为10:14=5:7,小明做实验前发现容器中只有5克B,则最多生成的D的质量为7克;
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的乙、丙的质量比为
3∶17???????????????????D.?该反应中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7∶10
【答案】
C
【解答】A、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不参与反应,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丙为1-70%-14%-10%=6%,反应后乙为1-42%-40%-10%=8%,由各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甲为反应物,乙为反应物,丙为生成物,丁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所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中的乙、丙的质量比为(14%-8%):(40%-6%)=
3∶17
,符合题意;
D、
该反应中的甲、丙的质量比为(70%-42%)
:(40%-6%)=14∶17
,不符合题意;
考点二:图形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1.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

为了分析反应后滤液的成分,取10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1)从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2)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3)通过计算求出图中m的大小。
【答案】
(1)碳酸钠溶液先与过量的盐酸反应
(2)解:设原滤液中CaCl2的质量为x
Na2CO3+
CaCl2=
CaCO3↓+2NaCl
111
100
x
10g
111/x=100/10g
x=11.1g
(3)解:设与CaCl2反应的Na2CO3质量为y
Na2CO3+CaCl2=
CaCO3↓+2NaCl
106
100
y
10g
106/y=100/10g
?
y=10.6g
与CaCl2反应的Na2CO3溶液质量为10.6/20%=53g
由图可知与HCl反应的Na2CO3溶液质量为10g,所以图中m的数值为53g+10g=63g
【解答】(1)开始加入碳本钠时是碳酸钠与剩余盐酸反应,所以没有沉淀生成,当盐酸完全反应后开始有沉淀生成;
2.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进行如下实验:称取已部分被H,还原的氧化铜粉末(含Cu和CuO)7.2g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计算:
(1)加完50克稀硫酸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写出化学式);
(2)Cu和CuO的混合物中,Cu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a的值;
(4)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H2SO4、CuSO4
(2)8:1
(3)设生成的Cu(OH)2的质量为m
2NaOH+CuSO4=
Cu(OH)2↓+Na2SO4
80
98
20%x20g
m
列式解得:m=4.9g
a=4.9g+3.2g=8.1g
(4)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3.2g,氧化铜的质量为7.2g-3.2g=4g
H2SO4+
CuO=CuSO4+H2O
98
80
x
4g
98:80=x:4g
得x=4.9g
H2SO4+
2NaOH=Na2SO4+2H2O
98
80
y
20%x10g
98:80=y:(20%x10g)
得y=2.45g
H2SO4%=(4.9g+2.45g)/50g=14.7%
【解答】(1)由图线可知,加入NaOH时,先没有沉淀说明加入的稀硫酸是过量的,溶液中的溶质应为
H2SO4、CuSO4

(2)由加入NaOH的图线可知,3.2克为单质铜的质量。氧化铜的质量为:7.2g-3.2g=4g。
氧化铜中铜的质量为:

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g-3.2g=0.8g,
所以混合物中Cu:O=(3.2g+3.2g):0.8g=8:1
故答案为:(1)
H2SO4、CuSO4
?
(2)8:1
3.某科学兴趣小组用足量的稀硫酸对10克铜锌合金样品进行科学探究,有关数据见图。
(1)图中M的值为________克。
(2)AB和BC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原因是________。
(3)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109.8
(2)AB段是稀硫酸与锌反应有气体放出,BC段反应结束,加入稀硫酸的量即为溶液物质增加的质量
(3)解:氢气的质量:120克+10克-129.8克=0.2克
设100克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
H2SO4=ZnSO4+
H2↑
98
2
?
x
0.2克
x=9.8克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9.8克/100克×100%=9.8%
【解答】(1)M为锌与硫酸完全反应的质量,因反应结束后又加入了20克硫酸,所以M值为129.8-20=109.8;
(2)
AB段是稀硫酸与锌反应有气体放出,BC段反应结束,加入稀硫酸的量即为溶液物质增加的质量
,所以
AB和BC不在同一直线上

故答案为:(1)109.8;(2)
AB段是稀硫酸与锌反应有气体放出,BC段反应结束,加入稀硫酸的量即为溶液物质增加的质量
;(3)9.8%。
考点三:表格类型化学方程式计算
1.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人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
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与含有杂质的废铁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
请分析计算:
(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________。
(2)第_______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12.8(2)四
(3)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a
Fe+CuCl2=
Cu+FeCl2
56
64
a
16g
=
a=14g
Fe%=
×100%=
×100%=93.3%
答: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
(4)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亚铁的质量为z。
Fe+
CuCl2=
Cu+FeCl2
135
64
x
16g
=
x=33.75g
2AgNO3+
CuCl2==Cu(NO3)2+
2AgCl↓
135
287
33.75g
y
=
y=71.75g
m=m总-m1=143.5g-71.75g=71.75g
2AgNO3+
FeCl2==Fe(NO3)2+
2AgCl↓
127
287
z
71.75g
=
z=31.75gFeCl2%=
=
×100%=15.9%答: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15.9%。
【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组一和二可知,每增加3g铁屑析出铜的质量增加3.2g,根据实验组二与四可知,实验三中铁屑全部反应完,所以m为9.6g+3.2g=12.8g;(2)实验组三、四相比可知,增加3g铁屑之后,析出铜的质量增加了3.2g,所以15g铁屑已反应完。由实验组中继续增加铁屑析出铜的质量不变,说明混合溶液中的CuCl2已经反应完,所以可判断出第四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1)12.8;(2)四
2.将12.9克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克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CaCl2溶液质量/克
15
15
15
15
1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克
3
m
9
10
10
求:
(1)表格中m的数值是________。
(2)溶液中Na2CO3完全反应是在第________次实验。
(3)固体混合物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4)请画出上述过程中溶液中NaCl质量的变化图。
【答案】
(1)6
(2)4
(3)解: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为x
Na2CO3+CaCl2=2NaCl+
CaCO3↓
106
100
x
10克
求得x=10.6克
Na2CO3%=(10.6克/12.9克)×100%=82.2%
(4)
【解答】(1)对比第1次实验和第三次实验可知,加入15g氯化钙,产生3g沉淀,所以第2次产生的沉淀是6g;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最后沉淀的质量是10g,而第3次实验产生的沉淀是10g.,第4次实验相对第3次实验沉淀增加了1g,所以氯化钙过量,碳酸钠反应完全;
(3)由表格可知,沉淀的总质量为10g;
解: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为x
Na2CO3+CaCl2=2NaCl+
CaCO3↓
106?????????????????????
117
100
x???????????????????????????
y
10克
求得x=10.6克
Na2CO3%=(10.6克/12.9克)×100%=82.2%;
(4)由(3)可知,样品中的氯化钠质量为:12.9g-10.6g=2.3g;
解:设固体混合物中NaCl质量为y
?
?
所以最后溶液的氯化钠质量为11.7g+2.3g=14g
?
故答案为:(1)6;(2)4;(3)82.2%;(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