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卷
一、选择题。
1.人体内的血液都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其动力来自( )
A.毛细血管 B.动脉 C.静脉 D.心脏
2.心脏的四腔分别与血管相连,与两个心房相连的血管表述正确的是( )
A.左心房﹣﹣静脉、右心房﹣﹣心室
B.左心房﹣﹣静脉、右心房﹣﹣静脉
C.左心房﹣﹣动脉、右心房﹣﹣静脉
D.左心房﹣﹣动脉、右心房﹣﹣动脉
3.下列对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
B.细菌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组成
C.肺循环和体循环都是由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D.“春江水暖鸭先知”表现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观察如图人的心脏内部结构示意图,回答第4~5小题。
4.心脏分为四个腔,图中①和②所指的腔分别是( )
A.右心房、左心室 B.左心室、右心房
C.右心房、动脉腔 D.静脉腔、左心室
5.人体的心脏可以分为四个腔,其中心壁肌肉最厚的一个腔为( )
A.① B.② C.左心房 D.右心室
6.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于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式举行举世瞩目的阅兵仪式。士兵们在烈日炎炎下汗流浃背,此时的他们最好补充( )
A.汽水 B.淡盐水 C.白开水 D.糖水
7.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在血液流动中具有的作用是( )
A.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到心室 B.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到心房
C.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到心房 D.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到心室
8.在人体内,经过体循环,血液的变化是( )
A.动脉血﹣静脉血 B.动脉血﹣动脉血
C.静脉血﹣动脉血 D.静脉血﹣静脉血
9.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
A.左心房和右心房 B.左心室和左心房
C.右心房和右心室 D.左心室和右心室
10.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11.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
A.管壁较薄,弹性小
B.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C.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12.下列各项叙述中,不属于与肺泡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
A.肺泡数目很多 B.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很薄 D.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
13.下列关于瓣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
B.动脉瓣位于动脉里
C.动脉瓣开放时,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D.房室瓣防止血液从心室流向心房
14.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一定是动脉血
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是下腔静脉
C.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
D.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
15.如图为血液通过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16.血液流经肺泡后的变化是( )
A.变为动脉血 B.变为静脉血 C.不变 D.无法确定
17.如图,流动脉血的血管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将一种名为全氟碳乳液的物质输入刚刚大量失血休克的老鼠体内,老鼠不仅能苏醒,还存活了一段时间。这说明全氟碳乳液具有下列哪种成分的功能( )
A.血浆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红细胞
19.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 ,就会有生命危险;每个健康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义务献血,通常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量为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7﹣8%,200mL﹣300mL B.30%、200mL﹣300mL
C.7﹣8%,700mL﹣800mL D.30%,700mL﹣800mL
20.有关献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献血能拯救某些病人的生命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D.一次献血2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21.健康成年人,一次性失血超过总血量的( )就会危及生命
A.5% B.10% C.20% D.30%
22.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B.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D.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23.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如图是小明检查时的血涂片,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液由图中的①②③组成
B.图中的①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作用
C.图中③有细胞核,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D.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①的功能
二、简答题
24.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请根据下面的人体心脏结构剖面图,回答问题:
(1)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 ,它能将血液泵向全身。
(2)与心室相连的血管中, 内流的血液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3)图中⑤是 ,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4)[⑦] 是体循环的终点。
(5)血液在人体内循环流动,试分析:血液流经人体内哪一器官后,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A.小肠 B.肝脏 C.肺 D.肾脏
25.图一表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二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应该选择尾鳍色素 的活小鱼,以利于观察。
(2)取出小鱼,用 的棉絮(或纱布)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露出口和尾部。
(3)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上,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等鱼安定后,将 盖在尾鳍上。
(4)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 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5)图二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图象,根据血管内的血流方向判断,血管1是 。血管3是 ;血管2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6.如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乙为血液循环流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心脏主要由 组织构成,有一道厚厚的肌肉壁将心脏分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部分。
(2)心脏分为四个腔,据图甲回答问题。
①其中与B相连的血管是[ ] ,与C相连的血管是[ ] 。
②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特殊结构是 ,它能保证血液只能从 流向 。
(3)乙为血液循环流程图,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血管,请回答以下问题。
a.乙图中流动脉血的血管包括 (用序号表示)。
b.血液流经①时,由 血变为 血。
(4)若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肺炎,则药物通过心脏各腔的途径依次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第4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分)人体内的血液都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其动力来自( )
A.毛细血管 B.动脉 C.静脉 D.心脏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心脏.
【解答】解:心脏的壁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2分)心脏的四腔分别与血管相连,与两个心房相连的血管表述正确的是( )
A.左心房﹣﹣静脉、右心房﹣﹣心室
B.左心房﹣﹣静脉、右心房﹣﹣静脉
C.左心房﹣﹣动脉、右心房﹣﹣静脉
D.左心房﹣﹣动脉、右心房﹣﹣动脉
【分析】心脏由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组成,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解答】解:心脏的结构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故选:B。
【点评】心脏的四个腔中,室连动房连静.即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3.(2分)下列对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
B.细菌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组成
C.肺循环和体循环都是由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D.“春江水暖鸭先知”表现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一定的限度,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有些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了。
(2)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3)体循环途径: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肺循环途径:血液从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4)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首先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又能影响环境。
【解答】解:A、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是适应当时环境的,有利于生物生存的,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不一定适应新环境,A错误;
B、细菌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结构组成,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肺循环和体循环都是由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C正确;
D、“春江水暖鸭先知”表现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观察如图人的心脏内部结构示意图,回答第4~5小题。
4.心脏分为四个腔,图中①和②所指的腔分别是( )
A.右心房、左心室 B.左心室、右心房
C.右心房、动脉腔 D.静脉腔、左心室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
【解答】解:心脏的结构及各结构与血管的连接如图所示:题干图示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室。
故选:A。
【点评】平时注意多观察课本中的插图,此类问题并不难解决,注意左右的区分。
5.人体的心脏可以分为四个腔,其中心壁肌肉最厚的一个腔为( )
A.① B.② C.左心房 D.右心室
【分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左心房、①右心房、②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据此解答。
【解答】解: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左心房、①右心房、②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其中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血液,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血液;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流向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路径较长;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流经肺,路径较短;因此,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所以左心室的壁最厚,这与左心室收缩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是相适应的。
故选:B。
【点评】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6.(2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于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式举行举世瞩目的阅兵仪式。士兵们在烈日炎炎下汗流浃背,此时的他们最好补充( )
A.汽水 B.淡盐水 C.白开水 D.糖水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解答】解:排泄的途径有三条: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可见汗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因此,剧烈运动出汗后最好补充一些淡盐水,以调节无机盐的平衡。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汗液的成分,较为基础.
7.(2分)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在血液流动中具有的作用是( )
A.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到心室
B.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到心房
C.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到心房
D.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到心室
【分析】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解答】解: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8.(2分)在人体内,经过体循环,血液的变化是( )
A.动脉血﹣静脉血 B.动脉血﹣动脉血
C.静脉血﹣动脉血 D.静脉血﹣静脉血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体循环中,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所以血液经过体循环,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故选:A。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的变化情况。
9.(2分)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
A.左心房和右心房 B.左心室和左心房
C.右心房和右心室 D.左心室和右心室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脏的结构如图:
.
【解答】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从图中看出,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左心房、左心室,而右心房、右心室流静脉血。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的模式图解答此类问题.
10.(2分)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问题。
11.(2分)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
A.管壁较薄,弹性小
B.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C.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分析】根据血管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
【解答】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分布、功能如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管内压力大;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管内压力较小;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为毛细血管。故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而不是由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故选:C。
【点评】关键点: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呈“青色”。
12.(2分)下列各项叙述中,不属于与肺泡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
A.肺泡数目很多
B.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很薄
D.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
【分析】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肺有一系列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解答】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选:D。
【点评】回答此题时,要把握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13.(2分)下列关于瓣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
B.动脉瓣位于动脉里
C.动脉瓣开放时,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D.房室瓣防止血液从心室流向心房
【分析】血液之所以能够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是因为在心脏和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据此解答.
【解答】解:A、瓣膜只能朝向一个方向开放,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A正确;
B、在动脉与心室之间有动脉瓣,不是在动脉里,B错误;
C、在动脉与心室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向动脉打开,使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C正确;
D、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房室瓣只向心室打开,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房室瓣的作用: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是解题的关键.
14.(2分)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一定是动脉血
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是下腔静脉
C.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
D.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
【分析】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如图所示: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动脉的血流速度较快,针刺后容易发生危险;毛细血管的管径太小,不利于刺入;静脉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因此输液时常选用静脉血管。
【解答】解: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肺动脉流静脉血。A错误;
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为静脉,可能是上腔静脉,也可能是下腔静脉。B错误;
C、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是动脉出血,应在近心端止血,所以应马上按压a处止血。C错误;
D、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四肢静脉具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从而积血膨胀,便于寻找血管并扎针。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三种血管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5.(2分)如图为血液通过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分析】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解答】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直至平衡,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减少的,直至平衡的。根据上述,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中的氧气不可能全部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血液中氧气不能为0,也不能无限增多;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选项B曲线体现气体扩散后,达到平衡。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含量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中是逐渐减少的。
16.(2分)血液流经肺泡后的变化是( )
A.变为动脉血 B.变为静脉血 C.不变 D.无法确定
【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
【解答】解: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其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17.(2分)如图,流动脉血的血管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分析】如图所示各结构名称为:①上腔静脉、②主动脉、③肺动脉、④肺静脉、⑤右心房、⑥右心室、⑦左心房、⑧左心室。
【解答】解: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是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体循环中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
在肺循环里动脉里流静脉血静脉里流动脉血。主动脉和肺静脉里流动脉血,肺动脉和上、下腔静脉里流静脉血。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对血液循环的途径及特点的理解。
18.(2分)将一种名为全氟碳乳液的物质输入刚刚大量失血休克的老鼠体内,老鼠不仅能苏醒,还存活了一段时间。这说明全氟碳乳液具有下列哪种成分的功能( )
A.血浆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红细胞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解: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需要能力,来自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动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为生物输送氧气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红细胞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由上可知,全氟碳乳液具有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能使抽去血液的老鼠苏醒且存活。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红细胞的作用,其它血细胞的功能也要注意掌握。
19.(2分)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 ,就会有生命危险;每个健康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义务献血,通常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量为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7﹣8%,200mL﹣300mL B.30%、200mL﹣300mL
C.7﹣8%,700mL﹣800mL D.30%,700mL﹣800mL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体内的血量以及失血和献血的知识,据此作答.
【解答】解:血液的总量约占体重的7%~8%.如果一个正常成人体重60千克,其血液量约为4200~4800毫升。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少于400毫升时,1次失血量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不用输血,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当失血量在800﹣1000毫升时即20%,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症状,可以输血;当失血量超过1200毫升时即30%,生命就会发生危险;当失血量达到1500毫升以上即35%左右时,可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必须立即输血。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性的题目,对于人体的血量,失血以及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多少等基础知识要熟记.
20.(2分)有关献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献血能拯救某些病人的生命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D.一次献血2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分析】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
【解答】解:A、献血能拯救某些病人的生命,正确。
B、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错误。
C、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正确。
D、一次献血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正确。
故选:B。
【点评】无偿献血的意义和原则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较小.
21.(2分)健康成年人,一次性失血超过总血量的( )就会危及生命
A.5% B.10% C.20% D.30%
【分析】若失血量小于总血量的10%,身体不会有明显的不适.若是血量达总血量的10%﹣30%时,机体经代偿后仍不足以保持血容量和血压的正常水平,就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短时间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30%,若不及时输血就会危及生命.
【解答】解: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若一个正常成人体重60千克,其血液量约为4200~4800毫升。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少于400毫升时,1次失血量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不用输血;当失血量在800﹣1000毫升时即20%,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症状,可以输血;当失血量超过1200毫升时即30%,生命就会发生危险;当失血量达到1500毫升以上即35%左右时,可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必须立即输血。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体的血量和无偿献血的原则、意义、要求.
22.(2分)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B.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D.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分析】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分别输入红细胞、全血、血浆和血小板。
【解答】解: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身体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血小板减少症,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使止血,所以输入浓缩血小板悬液。创伤性出血失去的是全血,是血的总量减少,因此应该输入全血。
故选:C。
【点评】关键点: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23.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如图是小明检查时的血涂片,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液由图中的①②③组成
B.图中的①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作用
C.图中③有细胞核,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D.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①的功能
【分析】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
【解答】解:A、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①红细胞、②白细胞和③血小板,错误。
B、图中的②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作用,错误。
C、图中③血小板无细胞核,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错误。
D、红细胞数目最多,红细胞中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①红细胞的功能,会患贫血,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细胞的功能。
二、简答题
24.(12分)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请根据下面的人体心脏结构剖面图,回答问题:
(1)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⑥ ] 左心室 ,它能将血液泵向全身。
(2)与心室相连的血管中, ③主动脉 内流的血液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3)图中⑤是 房室瓣 ,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4)[⑦] 右心房 是体循环的终点。
(5)血液在人体内循环流动,试分析:血液流经人体内哪一器官后,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C
A.小肠 B.肝脏 C.肺 D.肾脏
【分析】(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2)图中:①左心房,②肺静脉,③主动脉,④右心室,⑤房室瓣,⑥左心室,⑦右心房,⑧上腔静脉。
【解答】解:(1)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⑥左心室,它能将血液泵向全身。
(2)心脏四腔与血管的连接如图,图中与心室相通的血管中流着静脉血的是肺动脉,流着动脉血的是③主动脉。
(3)从图中可以看出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⑤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防止血液倒流。(4)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即体循环的起点是⑥左心室、终点是⑦右心房。(5)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包括肾脏、肝脏和心脏)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故答案为:
(1)⑥左心室
(2)③主动脉
(3)房室瓣(4)右心房(5)C。
【点评】掌握心脏的结构,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分清心脏的四个腔室,心脏瓣膜的作用是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是重要的知识点,应特别理解和记忆。
25.图一表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二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应该选择尾鳍色素 少 的活小鱼,以利于观察。
(2)取出小鱼,用 浸湿 的棉絮(或纱布)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露出口和尾部。
(3)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上,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等鱼安定后,将 载玻片 盖在尾鳍上。
(4)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 低 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5)图二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图象,根据血管内的血流方向判断,血管1是 动脉 。血管3是 静脉 ;血管2是 毛细血管 。判断的依据是 红细胞单行通过 。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
【解答】解:(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
(2)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3)因要“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所以要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等小鱼安定后,将载玻片盖在上面。
(4)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即可。
(5)图中1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管3是静脉,由分支到主干,2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是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1)少
(2)浸湿
(3)载玻片
(4)低
(5)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26.如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乙为血液循环流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心脏主要由 肌肉 组织构成,有一道厚厚的肌肉壁将心脏分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部分。
(2)心脏分为四个腔,据图甲回答问题。
①其中与B相连的血管是[ a ] 主动脉 ,与C相连的血管是[ d、g ] 上下腔静脉 。
②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特殊结构是 动脉瓣 ,它能保证血液只能从 心室 流向 动脉 。
(3)乙为血液循环流程图,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血管,请回答以下问题。
a.乙图中流动脉血的血管包括 ②⑤ (用序号表示)。
b.血液流经①时,由 静脉 血变为 动脉 血。
(4)若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肺炎,则药物通过心脏各腔的途径依次是 C→D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分析】观图可知: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a⑤主动脉、b⑥肺动脉、c②肺静脉、d上腔静脉、ef房室瓣、g下腔静脉、③上下腔静脉,解答即可。
【解答】解:(1)心脏主要由心肌(肌肉组织)构成.
(2)①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其中B是左心室,与之相连的血管是a主动脉;C是右心房、与之相连的血管是d、g上下腔静脉。
②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特殊结构是动脉瓣,它能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3)血液循环途径如下:
a.乙图中②肺静脉、⑤主动脉流动脉血;
b.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①为肺部的毛细血管,血液流经①时,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4)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的过程中,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如(3)小题图所示:注射某种药物后,药物随血液经体静脉→上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肺动脉→肺病灶部位。
故答案为:
(1)肌肉组织;
(2)①a主动脉;d、g上下腔静脉;②动脉瓣;心室;动脉
(3)a②⑤;b静脉;动脉
(4)C→D
【点评】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