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2017课标版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下册
《玩转小水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着力点在技术领域,从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一个小水轮,到研究利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在探究过程中感知流动的水有力量。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制作一个小水轮并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动起来;在玩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水位高、流量大都可以让小水轮转得更快;了解人类对水利资源的利用。
学情分析:一年是科学课的起始年级,《玩转小水轮》又是孩子们平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受课堂约束时间较短,课堂规矩较差,但愿意听从老师要求;他们喜欢玩,但动手能力十分有限,所以成功的几率不高;他们喜欢探索,但主观想像的多,客观研究探索的少。不仅如此,这节课对孩子们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因此实验不成功也是正常现象,需要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认识。因此本节课要在玩的过程中,使孩子们积累科学经验,形成科学概念,感受到科学的神奇与伟大。
教学目标: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组装小水轮,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发现水量大小、水位高低会影响水轮转动的快慢。通过看图片,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重点:知道流水有力量,猜测并探索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原因。
教学难点:有意识地进行公平比较,完成较高难度的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大漏斗、小漏斗、盒架、水瓶、切好的胡萝卜、塑料片、铁丝、水槽等
教学流程:
一、在情境中激发制作意识,感知流水是有力量的
1、谈话:前几天,老师在电视中看到这样一个好玩的东西,咱们让它动起来看一看。【视频:转动的水车】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力量让这么大的轮子转起来的?
小结:流水有力量【板书:流水有力量】
3、提问:可是这个轮子太大了,不能拿到教室里来玩,怎么办呢?
做个小水轮玩一玩。【板书课题:转小水轮玩】
二、制作小水轮并用水让它转起来
1、【PPT:制作材料】提问:如果老师给你塑料片、胡萝卜和铁丝,你打算怎么制作小水轮?
2、看视频,进一步明确制作方法。
3、【动手做】学生动手做水轮。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科学课以培养习惯和激发兴趣为主要任务,因此“玩”就是一年级的特色,要在玩中“玩有所获,玩有所感,玩有所悟”。当视频中的大水车不能拿来玩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水轮来玩,这样的过程,无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们STEM的思想。当在生活中容易获得的制作材料就在眼前时,这无疑在推动孩子们向勤动手、爱制作的方向发展。)
4、提问:怎样让小水轮转起来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了漏斗。用漏斗让小水轮转起来,你会这样玩吗?
5、【演示操作】找一个学生到讲台上演示方法,指导漏斗的使用方法:漏斗口要高于小水轮的塑料片,倒水时,要保证漏斗的斗里有一些水,要求全班学生观察“漏斗流出的水浇在小水轮的什么地方,它才能比较快地转起来”。【PPT:图示水流击打叶片的位置】总结操作关键。
6、【操作探索】每个学生练习用漏斗使水轮转动。
(设计意图:让小水轮转起来是本节课玩的开始,也是玩的关键。因此在演示操作之后,要给每个孩子操作的机会,增加孩子在玩中学科学的兴趣。)
三、在玩中探索影响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
(一)探索水量大小对水轮转动速度的影响
1、提问:水轮转动有快有慢,这可能是怎么回事呢?
2、提问:水量大和水量小,到底谁会让水轮转得快一些,咱们比一比,玩一玩。
3、【演示操作】找两名同学到讲台上,通过他们的比赛,明确实验方法:分别使用大漏斗和小漏斗,高度相同,同时开始。并且通过演示比赛,感受观察水轮的快慢的方法。
4、【实验探究】明确分工后,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水量不同对水轮转动的影响。
5、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比赛,是孩子们喜欢进行的活动,但是怎样比赛才公平,有些孩子并不清楚。此需要演示比赛的方法,明确比赛的条件,让孩子们在玩中比,在玩中学,在玩中渗透对比实验的操作要求,积累科学探索经验。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讲,他们很多人不会互相配合,因此分工是件重要的事,在分工中不仅明确各自的职责,也在学习感受如何在实验中互相配合,共同研究。实验中,要求动作快的孩子交换手中的漏斗,不仅使分工更加随机与合理,更使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本质:水轮的快慢,不在于是那个同学在操作,而在于水量大这个条件。)
(二)探索水位高低对水轮转动速度的影响
1、提问:除了让水量大一些,还有什么方法让小水轮转得快一些?
2、提问:【PPT:两个小漏斗,一高一低,对准下面的水轮】像他们这样做,小水轮的速度能一样快吗?为什么?你猜猜谁会快一些?水位高和水位低,谁能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猜猜看。要想知道谁猜得对,怎么办?再比一次!这次怎么比?
3、讨论:【PPT:大漏斗高些,小漏斗低些】你们手中的漏斗是这样一大一下的,这样比公平吗?谁愿意选大漏斗?“水位高”带了个帮手——水量大,这样不公平;【PPT:大漏斗低些,小漏斗高些】,这样比行吗?谁选大漏斗?为什么?怎么比刚才少了很多人?水量大又去帮“水位低”了,还是不公平!怎么办?
4、换漏斗:1,2,3,4,5组换成都是小漏斗;6,7,8,9组换成都是大漏斗。
5、【实验探究】明确分工后,动手实验,探索水位高低对小水轮转速的影响。
6、汇报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由于身高原因,孩子们是不容易发现水位高低会对小水轮产生影响,因此直接观察图片,发现高度差异,进而进行猜测。由于一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所以利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孩子设想自己身临其境地参加比赛,让他们理解如何做实验才公平的,为了实现这种公平,我们需要控制条件,甚至需要“换”实验器材。但是,无论是大漏斗还是小漏斗,只要漏斗一样,比赛就是公平的,凸显了科学的本质——高度差异。这个实验对学生的操作要求较高:
既要保证漏斗流出的水浇在小水轮的叶片上,又要保证漏斗里的水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还要克服身高的不足,控制高度不变,因此如果学生没有成功,需要再次演示,明确实验结果,实现“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科学课。)
四、总结拓展,进一步感受流水的力量
1、提问:在玩小水轮的过程中,你发现几种加快水轮转动的方法?在比赛中你打算选择什么器材、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都可以让小水轮转得快呢?流水有力量。
2、提问:自然界中有水量大、水位高的现象吗?人们怎样利用流水这么大的力量?水力发电。
3、拓展应用:回家收集人们利用流水的力量的其他例子。在与小朋友玩的时候,可以参考今天用到的比赛方法,公平比赛。
(设计意图:回扣并深化“流水有力量”这一观点,感受科学的神奇与伟大,总结收获。启发引导学生可以把科学实验方法应用到生活中。)
板书设计:
5、玩转小水轮
流水有力量
水量大
转得快
水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