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6 《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6 《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9 15: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一、学习任务
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菜特怀有高貴的理想,却不得不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泯灭的黑暗现实,并与之殊死抗争。阅读时,注意梳理哈姆莱特与现实之间的各种冲突,理解刷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寄寓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
  哈姆莱特被称为“优部的王子”,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常被深沉的无力感和幻灭感笼軍。阅读时,要注意哈姆莱特言行举止中表现出的“忧郁”,尝试分析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生存还是毁灭”这段著名独白,集中揭示了哈姆菜特的内心冲突,要反复朗读,最好能背诵。有兴趣的同学可阅读《哈姆莱特》全剧,更完整、深入地理解哈姆莱特这个人物,进一步领略莎士比亚剧作的独特魅力。
2、知识梳理
一、作者简介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称《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他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他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1616年5月3日病逝。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躯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
2、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二、背景资料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三、知识链接
1、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2、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的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二)基础知识梳理
《窦娥冤》
1、字音辨认
刽子手(guì)提防(dīfang)盗跖(zhí)错勘(kān)前合后偃(yǎn)罪愆(qāin)尸骸(hái)一陌儿(bǎi)古陌荒阡(m?)湛湛(zhàn)苌弘(cháng)亢旱(kàng)
2、通假字
(1)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通“糊涂”,混淆。
(2)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纽,通“扭”,拘束。
(3)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每,通“们”。
3、古今异义
(1)行动些,行动些古义:走快(些)。今义:行走、走动或行为、举动。
(2)断送出古陌荒阡古义:发送,指殡葬。今义:丧失、毁灭(生命、前途等)。
4、精彩语句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3、重点探究
1.哈姆雷特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从语言上看,他善良,又敢于批评,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从情节上看,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复仇是生存的目的,是一个英雄。
从冲突上看,他聪明机智。
总之,哈姆雷特是一个冷静而理智,具有坚定信念,富有责任心,敢爱敢恨,有勇有谋的热血青年。
2.哈姆莱特的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吗?
明确:哈姆莱特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他与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与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斗争,这是萌芽状态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局限性,只想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改造社会的巨大任务,以及他本人在个性上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的弱点。这也是他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
3.节选部分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1)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如课文中哈姆莱特时而高雅、时而粗俗、时而晦涩难懂的语言,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和他复杂深沉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他的那段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更在揭示他内心的矛盾。
(2)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人物之间富有强烈的对比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间的对比,也有正面同类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哈姆莱特的激情和深沉与克劳狄斯的阴沉和邪气,哈姆莱特的矛盾与优柔寡断和奥菲利娅的单纯与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语言都适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
(3)莎士比亚还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如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
(4)莎土比亚语言深沉含蓄,极富于哲理性,对刻画人物独特的个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如奥菲利娅在谈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时,就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她说:“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这段语言就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
4.中心思想总结:
“《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光辉的钻石。”在哈姆莱特这个形象中,莎士比亚体现了他所处时代最优秀的进步的人类特点。哈姆莱特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文语言者的典型形象,他经受了人间最大的痛苦和最悲惨的命运,这一切不只是他个人的不幸,而是不合理的社会造成他不合理的人生。于是他决心“重整乾坤”,最后他与敌人同归于尽,家庭、爱情随之毁灭。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与邪恶黑暗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对人类生活和悲剧命运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