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一、教学目的:
1、 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美术创作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2、难点: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三、讲课类型:欣赏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材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 导入教学: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背景,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尝试练习(一) 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作品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
古埃及的金字塔
作品形式
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
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
作品的功能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服务的对象
皇帝
法老
共同点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2、 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3、 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4、 学生思考并回答。
5、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
6、 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 教师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三)古代青铜器艺术
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
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是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青铜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礼器。司母戊方鼎就是商文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特意制作的。
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莲鹤方壶)
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
尝试练习(二)观察课本P19页,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四)古代雕塑艺术
秦代、汉代的雕塑艺术的讲解(展示图片)
1、 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如《兵马俑》)
2、 汉代雕塑 循石造像 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 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如《立马》(西汉)
尝试练习(三)
展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浮雕,学生根据书本的介绍进行辨认。
(五)古代中国画欣赏与讲解
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是对古代女子道德训诫的图解。《洛神赋图》则表现了曹植与洛神之间若即柔离的爱情。
七、课后反思
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