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白鹭》 教案(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9 18:2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
第1课《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鹭、鹤”等10个字,会写“白鹭、精巧”等15个词语。
2.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精巧、适宜、生硬、嫌、韵”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理解。
4.能结合具体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知道作者借助白鹭抒发了对那些常见事物独特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5.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结合具体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知道作者借助白鹭抒发了对那些常见事物独特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教学准备】
教学PPT、音频资源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鹭、鹤”等10个字,会写“白鹭、精巧”等15个词语,
2.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精巧、适宜、生硬、嫌”等词语的意思。
3. 能从对白鹭“色素”“身段特点”的描写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1-5自然段,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引导学生发现本单元课题的特点。
2.交代单元学习任务。
师:本单元,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借助动物、植物这些具体的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还要练习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揭示课题。
板书:1.白鹭
2.介绍白鹭。
师:看,这就是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这篇课文写的就是白鹭,作者是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让我们一起了解作者借助白鹭这个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三、整体读文,初步感知作者对白鹭的情感
1.请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作者对白鹭有着怎样的感情?
2.请学生回答。
预设:作者对白鹭有着喜爱之情。
3.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呢?用直线画出这些句子。
4.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画出句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指名学生朗读三句句子。
6.请学生说出“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反问句的意思。
7.引读三句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预设:在作者的眼里,白鹭究竟是一首诗,还是一首歌?
8.请学生齐读第9-11自然段。
思考:在作者的眼里,白鹭究竟是一首诗,还是一首歌?
9.组织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说“铿锵”的意思。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认为用诗形容白鹭更贴切。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起初用“一首歌”来赞美白鹭的原因。
引读第9-11自然段,小结。
板书:诗
10.联系第1自然段,引发质疑。
(1)请学生说说“精巧”的意思。
(2)引发质疑:为什么作者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四、指导学习第2-5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2-5自然段的内容。
1.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鹭。
2.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第5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感受白鹭的外形美,从而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导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
① 请学生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② 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的意思。
③ 请学生查字典,理解“一忽、嫌”的意思。
④ 请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素、黛”的意思。
⑤ 结合字义的理解,请学生说说对“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的理解。
(4)指导学生读懂句子的意思。
① 引读第5自然段,请学生说说作者介绍了白鹭的哪些方面。
预设:作者介绍了白鹭的色素、身段。
板书: 色素 身段
② 引读第5自然段,请学生说说白鹭的色素、身段怎么样。
板书: 配合 大小
(5)联系第2自然段,小结,适时理解“适宜”的意思。
板书: 适宜
(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作者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 (外形美)
(7)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8)请学生各形式朗读第5自然段。
① 师生配合读第5自然段。
② 男女生配合读第5自然段。
③ 指导学生背诵第5自然段。
4.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写第3自然段的目的。
(1)教师提问:课文的第3自然段在写什么呢?
(2)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3)组织讨论第3自然段在写什么,适时理解“生硬”的意思。
(4)引导学生联系第4自然段,思考、交流:作者写这一自然段的目的是什么。
预设:作者是想告诉人们,白鹤、朱鹭、苍鹭这些鸟体型大,而且不寻常,比较特别,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而白鹭体型小,也很常见,不太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5)小结。
五、总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鹭、鹤”等10个字,会写“白鹭、精巧”等15个词语。
2.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望哨、韵”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从对白鹭活动情况的描写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知道作者借助白鹭抒发了对那些常见事物独特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11自然段,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反馈回家作业
1.复习导入。
2.反馈回家作业:背诵第5自然段。
(1)指名学生背诵第5自然段。
(2)师生合作背诵第2、5自然段。
二、学习第6-8自然段,感受“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6、7、8自然段,去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请学生自由朗读第6-8自然段。
3.指名朗读第6-8自然段。
4.请学生带读部分生字词。
5.请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6.请学生交流。
交流出示:
白鹭在清水田里钓鱼。
晴天的清晨,白鹭站在小树的绝顶。
黄昏,白鹭在空中低飞。
小结:同学们不仅说清楚白鹭在干什么,还关注到了白鹭活动时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原来,这三个自然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里,白鹭活动时的三个场景。
7.请学生分别为三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在书上做批注。
先自己默读思考,再小组交流。
交流出示:水田钓鱼 树顶望哨 空中低飞
8.指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想象画面,感受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引导学生理解“骨子里”的意思。
引发思考:作者写的是白鹭的活动,为什么让人感受到白鹭内在有诗一样的美。
(3)指导学生品读第6自然段,组织讨论交流,感受白鹭的内在美。
① 请学生结合第6自然段描绘的内容,说说诗的神韵体现在哪里。
② 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在清水田里钓鱼的场景。
板书: 闲适
③ 教师修改“画名”,加深学生对诗意的感受。
板书: 水田垂钓
(4)指导学生品读第7自然段,组织讨论交流,感受白鹭的内在美。
① 请学生结合内容,说说对白鹭骨子里的神韵的理解,适时理解“嗜好”的意思。
板书: 悠然
② 指导学生读懂反问句,想象白鹭在干什么,感受白鹭站立于树顶的悠然。
③ 请学生尝试改动“画名”。
板书: 树顶远眺
(5)指导学生品读第8自然段,组织讨论交流,感受白鹭的内在美。
板书: 清澄 空中低飞
(6)小结。
9.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地6-8自然段。
指名朗读;齐读;
10.请学生从第6-8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背诵。
11.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要抒发怎样的感情。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
师:作者借助白鹭这一具体事物抒发了对这一寻常鸟儿的赞美之情,赞美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形美,更具有闲适、悠然、清澄的内在美。
板书: (内在美)
2.布置作业。
(1)背诵第5-8自然段,并选择一个自然段,抄一抄。
(2)选做:读读以下三首古诗,查阅有关资料理解诗的意思。
《渔歌子》 《绝句》 《出郊》
唐 张志和 唐 杜甫 明 杨慎
西塞山前白鹭飞, 两个黄鹂鸣翠柳, 高田如楼梯,
桃花流水鳜鱼肥。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田如棋局。
青箬笠,绿蓑衣, 窗含西岭千秋雪, 白鹭忽飞来,
斜风细雨不须归。 门泊东吴万里船。 点破秧针绿。
【板书设计】
1.白鹭

色素配合 水田垂钓 树顶远眺 空中低飞
身段大小
适宜 闲适 悠然 清澄
(外形美) (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