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9 19:0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
【正文】
教材分析:
《骑鹅旅行记》(节选)是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拉格洛芙。本课集外国名著、小说、童话、自读课文、长课文等诸多鲜明特点于一身。上好这一课,教学时一定要综合考量,树立年段意识、单元意识、文本意识、文体意识、课型意识、目标意识。
六年级下册从阅读层面来说就是八个字:综合运用、总结提升。首先,本册教材在阅读要求上的提升点:一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把握文章内容的提升点是:要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体会情感的提升点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而这两个提升点,正是本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其次,本册教材在阅读策略上,学生要综合运用三上预测策略、四上提问策略、五上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六上有目的的阅读策略。在阅读方法上,学生也要综合运用之前所学。从文体看,六上第四单元是短篇小说,六下二单元是长篇小说,相较六上,学生阅读小说的提升点:在体会人物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多角度的评价。
本课又是一篇自读课文,阅读要求就直接提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阅读方法阅读节选,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2.借助目录里的标题猜想故事情节,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目标1指向小说人物、情节及阅读方法;目标2指向阅读整本书。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确定目标1为教学重点。
虽然,六年级学生在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上是非零起点。但对长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的能力、自主阅读的能力却参差不齐,所以教学时要立足学情,求简求整,贵在习法;巧搭支架,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阅读方法阅读节选,多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真正做到长文短教。从而积极落实统编教材“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阅读方法阅读节选,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
2.借助目录里的标题猜想故事情节,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阅读方法阅读节选,能说出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课前预习单、PPT课件、学生4人分组(选出小组长)、每组一个学习袋(学习单一张、彩色卡纸三张、记号笔两支)
生:课前根据预习单自主预习节选:
快速阅读节选,标自然段序号。
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1.单元特点导入,回顾第五课的阅读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用列小标题的方式读懂《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进而了解了这本名著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对主人公鲁滨逊进行了多角度的评价。这节课综合运用阅读方法阅读另外一本外国名著,一起看视频。
播放有关《骑鹅旅行记》作家、作品的视频介绍。
师:看了视频,你知道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名著是----?是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就是《骑鹅旅行记》。今天,我们要读的正是它的节选。
3.生齐读课题。
4.出示“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看“阅读提示”,(生齐读)。很明显,“阅读提示”给出了3个学习任务。现在就一起走进课文。(提示长课文要提高阅读速度;课前预习列小标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边交流边检查。)
提供支架,感受变化。
(一)明学习任务一
1.指名读学习任务一:“小男孩儿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任务一的关键词是什么?师板书:尼尔斯 变
(二)提供支架,梳理、感受变化。
支架一;借助学习单(自主选择箭头式、气泡式两种思维导图),初步梳理变化。
1.出示学习步骤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分别圈画尼尔斯和动物们变化的关键词句。
(2)从学习单中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思维导图,用列小标题和抓关键词的方法梳理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的变化。
(3)每组派一名成员上台汇报。
箭头式思维导图:
气泡式思维导图:
2.生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初步梳理变化。
预设:
生1:箭头式(展台)汇报、交流。
师:听了她的汇报,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比如赞同、纠正或者补充建议。(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被猫攻击的情节中尼尔斯3种不同的心理)
生2:气泡式(展台)汇报、交流。
师:她说得怎样?说的时候还加上了自己的语言进行串联,具体、生动。
4.师小结:
尼变小狐仙后,他的世界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很小很小----嘲笑攻击----骑鹅上天(贴板书);内心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不敢相信——吃惊——无法忍受——恼怒、害怕、羞愧——后悔——担心……那么,还有什么也发生了变化?让我们进一步走进小说。
支架二:关注情节、评价尼尔斯,深入感受其性格变化及成长。
1.借助本单元交流平台,梳理阅读外国名著、评价人物的方法。
师:看看尼尔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呢?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是能塑造立体、多面的人物形象,而一个优秀的读者往往也能读出一个立体、多面的人物。你们会是一个优秀的读者吗?老师分享你们阅读名著、评价小说人物的好方法,一起看本单元交流平台,齐读标注红线的部分。
生齐读,师提示4个要点:评价意识;原文依据(情节);关注人物;多角度。
2.出示学习步骤:
(1)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先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男孩?还要说清你是从课文哪些情节发现的。
(2)再在彩色卡纸上写下至少两个有关尼尔斯性格特点的词语。
(3)最后每组派一名成员上台汇报。
3.展开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4.小组指定代表汇报,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评价的依据——从课文哪些情节发现的;评价是否充分并小组补充。学生边交流边贴性格词语。(预设:淘气、知错就改、关心父母、勇敢……)
5.师小结:刚才大家深入的、个性化地解读了小说,一个立体、多面的尼尔斯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尼尔斯变小狐仙后,从淘气蜕变成懂事,也说明他在渐渐的成长(板书)。正如渐渐长大的你们!
(三)链接原著。
1.生齐读原著中描写变形前的尼尔斯的句段。
2.生跳读,发现节选在原著目录第几章。
3.生跳读,发现节选在原著梗概的哪几个自然段。
三、猜想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原著。
1.出示任务二:猜想“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会有怎样的神奇?
2.出示原著目录,提示猜想方法:可根据题目或章节前后联系猜想。除了鹤,还有哪些动物参加?尼尔斯参加了吗?“白银”指什么?它和尼尔斯会发生什么故事?
3.学生尽情猜想,说给同桌听。
4.全班交流。
师小结:大家猜想的确实挺神奇的!那你们猜的会和原著一样吗?还是赶快去读原著吧!
四、原著导读,激发阅读原著。
1.出示学习任务三,引导阅读原著。
2.关注原著封面:译者和出版社。
师:走进书店,通过封面,你会发现它有很多版本,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译者和权威的出版社。石老师就选择了课本推荐的高子英、李之义、杨永范三位译者的作品。
3.关注目录藏的三个秘密。
引导学生发现目录的章节里有很多人物名称、瑞典的地名及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出示“小资料”,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初步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5.分享日本著名作家的阅读感受:
“我在一片森林里度过了孩童时代……当时,有两本书占据了我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骑鹅旅行记》。”
6.分享两个阅读小锦囊:
锦囊一:填写“阅读记录卡”,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锦囊二:绘制“尼尔斯旅行路线图”,简略地标住尼都去过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件,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和传说。这一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师:孩子们,一个月之后,我们一起召开读书交流会!
板书:
6* 骑鹅旅行记(节选)
知错就改
尼尔斯 淘气 捣蛋 关心父母 ……
勇 敢 骑鹅上天
变 成 长
嘲笑攻击

很小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