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牛郎织女(二)》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1《牛郎织女(二)》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9 17:4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
【教学总目标】
1. 自主学习“俭、皇”等10个生字。
2.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3. 能给《牛郎织女》故事梳理情节,描述画面,并配上文字。
【教学重难点】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能给《牛郎织女》故事梳理情节,描述画面,并配上文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2.以“鹊桥相会”为例,学习给连环画的图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过程】
复习前课,回顾《牛郎织女(一)》的主要情节。
【板书:与老牛相依为命 与织女相识】
【说明】
回顾前一课主要内容的不仅是为了训练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还为完成阅读提示的第二个任务做好准备。回顾主要内容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借助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
导入新课,读阅读导语,明确自读任务。
完成任务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板书:不改心意,鹊桥相会】
【说明】
阅读任务一要求学生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结局。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是前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任务一是对其作巩固训练。
把故事结局说清楚,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并没有很大困难。但是,学生在表述时,往往是直接摘录文中语句,语言不精炼。比如在说清结局时,学生会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来说,语句略繁复。老师引导学生从主要人物的角度来概括,语言能更简洁。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是下一个任务的基础。同时,它又是一个难点,老师需要深入细致地指导,为后续简洁表述做好铺垫。
完成任务二:学习给连环画的图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一)了解连环画及其特点。
【说明】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而本课为连环画配上文字,对学生提出了概括内容的要求,为缩写故事作铺垫,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了解连环画的特点,能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概括内容的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连环画有文字有图片、文字与图片内容匹配、文字比较简洁、图片根据情节连续排列。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会根据这样的要求,描述画面,并提取故事的信息,缩写故事。
(二)梳理故事发展的过程,了解《牛郎织女(二)》主要情节。
1.默读课文,梳理故事发展过程。
(1)默读课文,批注要点。
(2)同桌讨论。
2.学生交流。
【板书:男耕女织 幸福生活 织女被抓 天河两隔】
【说明】
要为故事绘制连环画,就必须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对于这样的长课文,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因此,教学应分步实施,学生在默读课文之后,先自己思考,做批注,再和同桌讨论,最后再来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从主要人物的角度,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在之前的教学中,老师用小标题对故事情节作了概括,此时可以引导学生也尝试概括出小标题,并抓住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三)以结局“鹊桥相会”为例,学习描述画面,并配上相应的文字。
1. 结合课文内容,描述“鹊桥相会”的画面。
(指导要点:需描述人物、场景、人物的行为及神态。)
【说明】
边读边想象画面,是统编教材中高年级要落实的语文要素,也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在对连环画画面的描述过程中,学生能想象并描述画面中的场景、人物以及人物的行为。但《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情感丰富真挚,因此画面中,人物神态的描述必不可少。老师引导学生读读课文,揣摩当时人物的心情,并以此想象人物的神态。通过对画面的描述,尤其是对人物神态的描述,不但使画面更加生动精彩,更让学生体会了故事要表达的情感。
2.给“鹊桥相会”这一画面配上文字。
(1)学生动笔,给图配上文字。
(2)交流指导。
(指导要点:图文匹配;内容完整;语言简洁。)
【说明】
给想象的画面配上文字,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在第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先为故事的结局图配上文字。通过在学习单上,为这一幅图配文,初步了解训练的要求及方法。
在之前观察连环画的特点、概括故事主要情节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要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因此在给结局图配文时,学生会选取其中的主要内容,舍去具体描写的文字。和课文相比,语言的确简洁多了,但在交流时,学生会发现“允许她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与牛郎会一次面”和“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的意思是重复的。老师应引导学生对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删减,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学生也可以在第二课时用这样的方法,为其它画面配上文字。
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为《牛郎织女》的连环画配上适当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补充重要内容,完整故事情节。
1.根据板书,说说故事,发现缺少的重要内容。
2.交流。
【板书:说破天机 临终嘱托】
【说明】
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已经梳理出了课文的主要情节,但要给整个故事绘制连环画,情节就要连贯、完整,关于老牛的部分就不能少。“老牛说破天机”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正是因为老牛的帮助,牛郎织女才得以相识结缘;“老牛临终嘱托”又是一个重要的伏笔,织女被抓时,牛郎想起老牛的嘱托,才会披上牛皮飞上天追赶织女。这两个内容对故事的连贯、完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并补充呢?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说说故事。说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有所发现。
二、继续完成任务二:学习给连环画的图画配上相应文字。
(一)选择一个内容,描述画面。
(交流点评要点:需描述人物、场景、人物的行为及神态。)
【说明】
第一课时指导描述“鹊桥相会”的画面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描述画面的要求及方法。这节课,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将画面描述清楚。学生在充分默读课文后,通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想象场景、人物及其行为、神态,并用连贯通顺的语言表述出来,训练表达能力。在与情节一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象。
(二)学习给图片配上文字。
1. 学生动笔,选择一到两幅图,配上文字,尽量不超过50字。
2. 交流点评。
(点评要点:图文匹配;内容完整;语言简洁。)
【说明】
上节课,通过为结局图配文,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为画面配文字的要求及方法——配的文字要简洁、可将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删减。这节课,学生继续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在学习单上尝试为连环画的配上相应的文字,落实训练要求。
学生的学习单上印有画面,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练笔兴趣,感受到了连环画的特点,还落实了本单元语文要素——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老师对每幅图所配文字的指导各有侧重的,根据学生所写的内容,随机指导。
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不但要关注单幅图的文字,而且要读一读相邻两幅图的文字,如果有重复,也应该进行合并。比如“说破天机图”和“捡衣相识图”中,学生都会写到“捡走了粉红色的纱衣”,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两处作合并、删减。
为“临终嘱托图”配文字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气泡图将老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的表现方式呈现了人物的重要语言或者心理活动,也使连环画更有意思。
为“织女被抓图”配文字是,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披上牛皮”这一细节。在文字中加上这个内容,呼应了“老牛临终嘱托”这个伏笔。
最后,让学生将写好的七幅图配文连起来读,体会改写后的文字抓住了主要情节讲述,故事完整,语言简洁。这样的训练,既完成了本课的阅读任务,又为单元习作缩写故事做好准备,为达成单元语文要素作了铺垫。
四、布置作业。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和伙伴合作制作一本连环画,把《牛郎织女》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告诉更多的人。
【板书设计】
10 牛郎织女(一) 11* 牛郎织女(二)
与老牛相依为命 男耕女织 幸福生活
说破天机 临终嘱托
与织女相识结婚 织女被抓 天河两隔
不改心意 鹊桥相会

【学习单】
29527545085374205545085201612545085
28765502317751000125231775
288607518161099060018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