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重复”的奥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了具体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地排列的,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素材。本节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所呈现的装饰的东西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小朋友有规律地站成一排等等。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排列,也就是“重复”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过程目标: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数学思考: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规律的重复隐含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规律。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规律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序观察
师:小朋友们,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一个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民族吗?(蒙古族)蒙古族有一个传统的节日——那达慕节。今天啊,各民族的小朋友们为了庆祝那达慕节欢聚一堂,你们想去看看吗?(想)
师:请仔细看图,说说图上都有哪些事物?(生发言)
师:图上还有哪些事物呢?(生回答)
师:谁能一次说完不遗漏?(生完整地说出来)
师:你可真是个会观察的好孩子,要想做到不遗漏,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
2、以灯笼为例,揭示课题
师:蒙古族为了庆祝那达慕节,挂上了喜庆的灯笼。那咱们先来看看漂亮的灯笼吧!大灯笼、小灯笼连成一串真好看!你们看大灯笼大大的,用一个字怎么说?(大)小灯笼小小的,用一个字怎么说?(小)哪位小朋友能接着读读灯笼的规律?(大小大小大小大小)请大家看仔细啦,张老师要变一个小魔术了,变出更多的灯笼,出来大灯笼你们就说“大”,出来小灯笼你们就说“小”准备好了吗?(大小大小大小······)咦,这串灯笼可真多,而且还是不断怎样出现的?(重复)像这种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规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重复”的奥妙吧!
探究重复出现的规律
以灯笼为例,探究规律
师:那这串灯笼中谁在不断重复出现呢?(大灯笼、小灯笼)为了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我用一个圈把它们圈起来,这一大一小为一组,咦,那我们发现灯笼是按怎样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呢?(生答:我发现灯笼是按一大一小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说得真好,我们也来一起说一说!(齐读)读得真好,现在男生和女生再来比一比,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男生来(教师带着齐读)声音很洪亮,真棒;女生来(教师带着齐读)声音真好听,很不错。
2、描述图上其它事物的排列规律,总结所有规律的共同点
师:那图上其他事物的排列有规律吗?(有)为了验证你们的说法,现在请把你的数学书翻到第84页(翻到的小朋友请坐端),张老师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能把你发现的规律用笔圈一圈,然后像这样说说它的规律,你能做到吗?(能)那开始吧! 现在我想请坐得最直的小朋友上来圈一圈,并分享一下你发现的规律!(你喜欢什么颜色?来圈一圈)
三、结合情境,表示规律
1、全班交流怎样表示灯笼的规律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会说规律了,那如果张老师让你们用简洁的方式来表示灯笼的规律,你们想用什么来分别表示大灯笼和小灯笼呢?好,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互相交流并像这样说一说,听懂了吗?那开始吧。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分享一下你的好方法?
生:我用圆形表示大灯笼,用三角形表示小灯笼,那灯笼的规律就是:
师:(学生一边说我一边记录)咦, 还记得刚才的小魔术吗?(记得)当后面还有很多这样重复的规律时,我们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瞧,这就是我们数学中所学过的--图形,那我们就把叫做图形法。刚刚这位小朋友用了图形来表示灯笼的规律,可真简洁,哪位小朋友还有其它简洁的好方法吗?你来试试。
生:我用大字表示大灯笼,用小字表示小灯笼,那灯笼的规律就是:大小大小大小大小。
师:你说得真好,请坐。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文字法。哪位小朋友还有其它简洁的好方法吗?
生:我用1表示大灯笼。用2表示小灯笼,那灯笼的规律就是:12121212。
师:真是个简洁的好方法,请坐。这是我们学过的——数字,那就叫它数字法。 还有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用文字、数字、符号、字母等表示灯笼的规律,情况1、如果有些方式学生没有提出来,则由我提出来:张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简洁的好方法,你们想听听吗?(想);情况2、师:我刚刚听到有小朋友说用颜色来表示灯笼的规律,这也是可以的,小朋友们可以在课下自己用水彩笔的颜色来表示事物的规律;情况3、如果有小朋友提到用动物或者水果来表示规律,师:你的方法也很不错,但你们觉得他的方法简便吗?)。
师:看来,还有很多好方法,下来希望你们能和张老师一起分享分享,可以吗?(或者:小朋友们可真厉害,一下子就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视频来加深了解吧!
表示其他物品的排列规律。
师:图上有那么多的规律,可是我们只表示了灯笼的规律,现在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事物,(指着刚刚讲到的表示方法)用其中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表示它的规律。请看活动要求:1.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互相交流;2.请像这样说一说:我喜欢( );我选的是( )法;我表示的规律是( )。比如张老师就很喜欢灯笼,我就说我喜欢灯笼,我选的是文字法,我表示的规律是:大小 大小 大小······听懂了吗?那开始吧!
师:刚刚张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都说得特别好,现在我想请坐直举手的小朋友来分享一下你喜欢的事物和它的规律!(学生分享)
师:小朋友们可真厉害,说了好多规律呀!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这样有规律的事物,你们想去看看吗?(想,教师播放微课)
四、激趣练习,运用规律
那就得接受蒙古族小朋友们的挑战了,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蒙古族小朋友提出的第一个挑战(播放蒙古族小朋友的声音)。
第一关:我是小小设计师
第9个是什么珠子?
师总结:9除以3等于3组,没有余数,那说明是一组的最后一个珠子,也就是白珠子。
第29个是什么珠子?
师总结:29除以3等于9组余2个,余数是2就再往后数2个,就是黑珠子了。
第二关:获取入场券密码
密码1: 1,( ),2,8,1,4,( ),8,1,4,2,8
密码2: 2,3,5,6,1,2,3,5,6,1,2……
第48个数是几?
师总结:5个数为一组,48除以5等于9组余3个,余数是3就往后数3个,则第48个数是5。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解锁了两个密码,我们来试一试看能不能开启宝箱呢?(先播放语音,然后播放那达慕节的视频)
五、课堂小结
师:不知不觉,时间老人又带我们走过了愉快的40分钟,该和蒙古族的小伙伴们说再见了!小朋友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吗?(生发言)
师总结:规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张老师相信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规律,把我们的世界打扮得更加美丽!好,下课!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重复”的奥秘》这节课是放在数学好玩里,它是本套教科书第一次设置独立的课节引导学生探索规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简单的颜色上的变化,也感受了形状的一定变化,在第一单元的练习中也接触了一些“周期性”的排列。对于二年级学生对于数量和形状变化的规律,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脑中都有自己的“规律”。因此,与纯粹的计算相比,学生更喜欢这种有着变化的规律,去探究新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层次也有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找到规律,并能用语言来表述;有的学生可能需要同伴或老师的帮助才能用语言来表述规律;还有个别学生甚至不知道“规律”的意思;所以这节课分为5个环节来进行;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规律;2、发现规律:首先出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图,让学生去发现其中隐藏的各种规律;学生很积极的去观察发现;用完整的语言叙述自己发现的规律;3、表示规律:通过动脑筋将自己发现的规律记录在纸上,然后和同桌交换看看有哪些不同的表示方法。展示老师的作品,引导孩子发现不同事物只要规律相同就可以用同一种方法表示;4、联系生活,寻找规律。引导孩子们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这样有规律的事物。5、进行课堂小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与运用。
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能够明显感到他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对数学的学习有很高的兴趣。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所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还是不清楚,即时知道有这种情况,也不知道是有关重复的问题。这节课的优点在于学生在这节课中感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参与度高,师生的互动显得很顺畅。不足之处在于说的太多,该真正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