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玩转小水轮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玩转小水轮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19 19:1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玩转小水轮》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玩转小水轮》。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材分析
《玩转小水轮》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本课着力点在技术领域,从认识小水轮的结构开始,到研究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在探究的过程中感知流水有力量。这节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认识小水轮的结构,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并尝试用“吹"”“拨”等方法让小水轮转动。第二部分尝试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这是上节课“水的流动性”这一知识点的应用。在玩的基础上尝试研究怎么样让小水轮转动的更快,渗透对比试验的条件,在探究中发现:水位越高,小水轮转得越快;水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第三部分是一个延伸拓展,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流水的力量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思维可视化,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力资源的利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
本课是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针对本单元《水是什么样的》学的的知识“水可以流动,流动的水具有力量”,让通过动手做,体会技术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快捷。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导致他们的注意力和容易被干扰。小水轮对于他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股吸引力能让他们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课堂中来。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小水轮时,他们会迫不及待想了解它。此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趁着这股好奇心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探究活动就开始了。本课是学生学习了一些关于的水的知识后,再进一步了解关于水的一些特点,知道水的力量可以使小水轮转起来。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如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认识水流有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制作小水轮,让小水轮转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养成乐于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品质,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水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小水轮图片和课件;
每小组准备:组装水轮材料,盛满水的水槽1个、空水槽2个、塑料量杯2个、漏斗2个、大小吸管各1支、抹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制作小水轮,让小水轮转起来。
2.难点:了解如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认识水流有力量。
八、教学方法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展示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实验的形式,经历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实践探究过程,学会探究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设计意图: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法和活动探究法,以探究为核心,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学法
??1.实验探究法:学会借助材料观察现象;让学生在实验中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适时启发、点拨、鼓励。
2.自主探究法:以实践为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科学知识。
3.小组合作法: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采用与教法相对应的学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掌握技能。]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好奇
1.展示水轮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老师最近在新闻上看到一幅非常漂亮的图片,这节课想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提问:图片里展示的东西叫什么?(水轮)
2.播放水轮转动的视频
教师:我们来欣赏它动起来的样子吧!
提问:同学们,你真的水轮车转动的秘密是什么吗?(水流的力量)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玩转小水轮
水流的力量)
3.认识水轮的组成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水轮这么大,我们不能把它带到我们的是实验室进行研究,
我们又想玩转水轮,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
教师反馈:要研究水轮,我们应该有一个小水轮,我们先来组装一个小水轮。组装前先看看小水轮的组成。(出示水轮组成各部分的PPT、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组装水轮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水轮图片、播放水轮转动的视频,由静到动;再通过PPT展示以及实物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水轮的组成,引起学生对知识玩转水轮的探究欲望,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组装小水轮
(1)教师演示“用萝卜组装小水轮”;
(2)播放“组装小水轮”的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分工合作:组装小水轮
提供器材:组装水轮材料
组装步骤:①准备好材料。
②分工合作:依次在圆圆的轴中插入内芯和叶片;在底座上装好支架。
③学生分组组装小水轮,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先演示“用萝卜组装小水轮”、观看“组装小水轮”的视频,学生初步直观地了解组装小水轮的方法,再通过学生运用实验室提供的“组装水轮材料”组装小水轮,亲自体验制作小水轮的过程,并且收获成功的乐趣。]
2.探究小水轮转动的秘密
(1)提问: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小水轮转动起来呢?
请学生上讲台演示:比如用嘴吹、用手拨。
教师反馈:这些方法都可以让小水轮转动,但是转动得很慢、不灵活。
(2)提问:同学们能不能想出什么方法,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灵活?
学生回答(用水流的力量)
反馈: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
(3)设计实验步骤
①认识实验器材,并且要求学生把组装的小水轮放在水槽里。
②注意事项:A、小组分工合作;B、实验器材轻拿轻放;C、节约用水。
③学生分组实验:用水冲小水轮。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水为什么能使小水轮转动?
教师:实验说明了什么呢?(水流有力量)你有什么发现?(有的水轮转得快、有的转得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水轮转动快慢的秘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猜想如何让小水轮转起来,知道“用沙子、用嘴吹、用手拨”等方法让小水轮转起来,“用水冲小水轮”可以让水轮转得更快、更灵活;通过观察,为接下来探究水轮转动快慢的秘密做好铺垫。]
3.探究水轮转动快慢的秘密
(1)谈话:请同学们想一下,要使小水轮转得快,你有什么办法?请大家自主探索并实验验证。
(2)设计实验步骤
①水量大小的对比实验(水位一定)
实验分工:
●1号拿小吸管,2号拿大吸管,将杯子装水,
●3、4、5、6号观察,高度是不是相同,准备好之后,一起喊3,2,1开始
●1号、2号注意观察漏斗里的水:
3、4、5、6号观察水轮,比较水轮快慢。
●实验后,1、2号同学把水倒回水槽。
教师:通过水量大小对比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水位一定,大吸管的水量大,小水轮转得快;小吸管的水量小,小水轮转得慢)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下,要使小水轮转得快,你还有什么办法?请大家自主探索并做实验验证。
②水位高低的对比实验(水量一定)
实验分工:
●3号,4号将杯塑料量杯200ML的水,
●3号漏斗低-
-些,4号漏斗高-
-些,
●1、2、5、6号观察,高度差距要大一些,一起喊:3,
2,1开始倒
●3、4号观察漏斗里的水:
1、2、
5、6号观察水轮,比较水轮转动的快慢。
●实验结束后,
3、
4号把水倒同塑料量杯。
教师:通过水位高低对比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水量一定,水位高,小水轮转得快;水位低,小水轮转得慢)
[设计意图:学生在玩的基础上尝试研究怎么样让小水轮转动的更快,经历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实践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渗透对比试验的条件,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知道了“水位一定时,水量大,小水轮转得更快;水量一定时,水位高,小水轮转得更快”的科学道理。]
流水的力量应用
教师:如果我们学校举办一场“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比赛,你打算怎么设计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想一想为什么它们能够转得更快呢?是谁的功劳呢?
在自然界中,有没有水量特别大,水位特别高的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流水湍急图片)
教师:水流的力量真大呀!水轮可以借助水的力量转动,那它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出示图片并且反馈:引水灌溉农田、水力发电。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流水的力量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更直观地了解水力资源的利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
十、总结拓展,激励探索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享收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回顾,方便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经验,还有利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十一、教学板书设计
《玩转小水轮》
水位一定时,水量大,小水轮转得更快
水流的力量
水量一定时,水位高,小水轮转得更快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清晰的板书,简洁明了地将授课内容传达给了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一目了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十二、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科学课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后,通过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能够了解亮点与不足之处,进而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让自己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设计意图:反思=成长。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不断地改进不足之处,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让学生更易于获取知识、获得技能。]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