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82页至8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的实践活动,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的实践活动中,了解一些记录数据的活动方法,初步体验数据的随机性,进一步理解与时间相关的内容。
3.结合上学时间的现实情境,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经验,同时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和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
巩固时间的认识,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从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的实践活动中,了解一些记录数据的活动方法,初步体验数据的随机性,并进一步认识与时间相关的内容。
教学准备:记录表、评价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今天你们是怎样来学校的?路上大约用多长时间?
师:看来呀,孩子们,你们用不同的方式来上学,所用的时间也就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上学时间的数学问题。
( 板书课题:上学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提出核心问题,引出活动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全神贯注投入到活动中去】。
二、创设情境,猜测质疑
师:淘气为我们寄来了两张有关他上学时间的照片,那么淘气学校是8点开时始上课的。
师:(出示图一):从照片中,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呢?(淘气的出发时间,
我们也称作上学的开始时间(板书:出发时间 )
师:(出示图二):你又能从第二张照片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呢?
师:就是7时50分,这是什么时间(到校时间)也可以称作上学路上的结束时间。
(板书:到校时间)
师: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你是怎么得到淘气到学校一共用了20分钟的?(用计算:7时50分—7时30分=20分)即路上用了20分钟时间。(板书:路上用的时间)
师:那你们每天路上用的时间一样吗?
师:会不一样吗?我们怎么验证一样还是不一样呢?老师为了帮你们验证,收集了我们学校小轩轩同学一周上学情况视频,请睁开你们明亮的眼睛,做一个细心、认真的小观众。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主线,充分利用书本主题图和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观察,提出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布置任务,初步探究
(播放视频)边播放边定格画面提问:1.妈妈说了什么?2.小轩轩进校们做了什么?3.星期三小轩轩怎么去上学的?4.小轩轩说了什么?5.一到教室,小轩轩做了什么?
师:老师把小轩轩这五天上学的情况画面保留下来了(出示定格画面)可是老师感觉图片有些凌乩。
师:什么办法能把他五天的上学情况清晰、明了、简单的记录下来呢?我们要记录哪些信息呢?(出示课件)
(二)议一议:聚集任务,交流想法
师:如何完成这两个问题呢?老师希望每个小组团结合作,共同交流讨论,讨论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出示课件)
(课件边读边):1.两个问题要一个个进行讨论也就是一个问题讨论清楚了,再开始下个问题的讨论。2.讨论每个问题时,要先想一想再交流。3.记录员对大家的讨论做好记录。4.小组成员要有分工,如:有人控制时间,有人控制纪律,有人记录,有人汇报。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个信封,请记录员拿出信封一里的记录表,请小组长组织好小组进行愉快的交流讨论,比一比哪一组最棒。(小组讨论,老师巡视完毕,指名小组汇报)
议一议
请把小组交流的想法填在直线上,从括号里选一个打 “√”。 ①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小组交流说一说你的想法。
要制作一张 ,认真记录 。
②怎么记录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
我一星期上学 天,每天出门时先记录 ,到校时再记录 ,最后计算 。使用的手表要(相同、不同)
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什么?
每天我必须坚持(走路、坐车)到校,不能在路上 ,如:出门时我要马上 ,到校后,我要 。
温馨提示:完成后请小组长组织大家坐好,相信你们小组是最棒的!
师:看来呀要把他五天的上学情况清晰、明了、简单的记录下来,我们一致认为要制作一张上学时间记录表(课件标题:上学时间记录表)
【设计意图:聚焦活动任务,通过视频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有助于引起学生对记录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的关注。】
(三)做一做:截图数据,填写表格。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得出我们要上学时间记录表里记录出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边说出发时间,到校时间,路上用的时间)
师:你们能帮小轩轩同学把他一周内的上学时间整理到这张表格,并帮他算算路上用的时间,好吗?
(出示课件)(定格画面中的星期一说:星期一7:30分应填在哪?为什么?星期三7:50应填在哪?为什么?(学生边口答,教师边用课件演示填写方法)
师:请小组长拿出信封二中的上学时间记录表,小组分工合作,帮小轩轩同学记录这一星期内每天的上学时间。
做一做
出发时间 到校时间 路上用的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展示、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以直观视频为载体,在交流中制作表格、整理表格,分析表格,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积累记录时间的活动经验。】
(四)想一想:分析表格,体验数据的特性。
1.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分析得出:上学路上不要贪玩。
师:孩子们,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星期一和星期二,同样都是走路去上学,而周二小轩轩同学早早就出发,却比星期一晚到校。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得出:当快要迟到时,可以选择较快的交通工具来上学。
师:星期三小轩轩7:40出发,却和星期一同样时间到校,这又是为什么呢?
3.分析得出:记录时间要及时、要看准时刻。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轩轩刚才视频的画面,星期一小轩轩出发前怎么做,到校时又怎么做?(师边做动作边引导学生回答)
4.分析得出:记录时间要看同一个钟表才会准确。
师:星期四,小轩轩来到学校门口时对爸爸说了一句什么话?
师:你们帮小轩轩这么多,小轩轩很高兴,他想对你们说什么?(播放录音)
5.分析得出:上学路上用的时间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观察表格里“路上用的时间”这一栏,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发现:周一和周五用的时间一样长,周二和周四用的时间一样长,周四时间用得最长,但大概都在二十几分钟这个范围。
师:淘气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一样吗?
师:我们通过讨论,制作表格,填写表格,分析表格,我们得出,淘气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有时一样,有时是不一样的,但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呈现的数据分析和思考,从中体会到上学时间的数据既有一定的随机性,也有一定的稳定性。】
四、拓展运用,能力提升
师:(出示课件)如果老师的学校也是8:00上课,每天开小车上班,7:17分从家里出发,路上需用20分钟。你们能帮老师算算什么时候到校呢?说说怎么得到的呢?
师:如果老师还是开小车到学校上班,还是走同一条路,路上用了20分钟,要在8:00前到校。你能帮老师规划一下要什么时刻出发?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拓展运用中体验探究创新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自我评价,学思并重
师:孩子们,在这么多的活动中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出示评价表)
自 我 评 价
遇到问题后,能够想一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学会了如何测量时间和做记录。
能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评价表,把它分成三个方面,请你根据这张评价表给自己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如果你认为这第一方面表现好的请在笑脸下打√,表现一般的请在第二个脸下打√,表现还不够好的请在哭脸下打√。(学生填表)
师:说一说,你哪方面好,哪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交流、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六、布置任务,学以致用
师:请带着我们的收获,完成书本附页第103页的实践任务,记录自己一周上学路上用的时间,一周后再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上学时间
路上用的时间=到校的时刻—出发的时刻
出发的时刻 =到校的时刻—路上用的时间
到校的时刻 =出发的时刻+路上用的时间
执教者简介
陈月娥,本科学历,高级教师职称,丰泽区云谷小学副教导主任,曾被评为“泉州市优秀辅导员”“丰泽区优秀教师”。智情并重,营造快乐课堂是我的教学风格,所担任过的班级数学成绩均名列前茅。多篇文章发表在CN刊物上,曾参加区级公开课比赛获一等奖,所撰写教学案例获区级一等奖,指导年轻教师在丰泽区数学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