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物理
13.1分子热运动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说课内容
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教材分析
宏观物体
微观物体
分子热运动
内能
二、学情分析
1、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2、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3、分子的微观模式较抽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的分析
重点:分子热运动
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师教学方法指导
(1)启发式教学法
(2)实验探究
(3)问题讨论
(4)转换
(5)类比研究
。
2、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1)动手实践
(2)分析讨论
(3)合作交流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课堂小结
课堂练 习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一)引入新课
分子很小,
数量多
(二)进行新课
1.扩散现象教学
打开一瓶香水,一会满屋生香,为什么?
演示实验 1: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气体扩散)
实验二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液体扩散)
现象3:
铅块
金块
实验前
叠放在一起
金块
铅块
五年后
金块
铅块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固体扩散)
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会变黑,用笤帚扫都扫不干净。
固体间的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释现象:为什么刚炒的热菜比凉菜更容易闻到香味?
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观察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我们把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
动。
是什么力使得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
1.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实验观察1
实验观察2
气体被压缩时都会产生“抵抗”,要是压缩液体和固体呢?
实验观察3
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会变大?
实验表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
2.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描述
固体分子间距
液体分子间距
气体分子间距
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它们共同起作用。
引力
斥力
引力
斥力
一、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二、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分子的热运动)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课堂小结
*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
A、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毫无规律
B、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
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D、洗过的湿衣服,过些日子变干了
B
*
*
2、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
A、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变黑了
B、打开醋瓶后,很快嗅到醋味
C、有手压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
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