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课件(33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4.2《荷塘月色》课件(33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9 19:3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文学作品(四分法):
小说、戏剧、诗歌、散文
散文特点: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代表作品:
《背影》《荷塘月色》《春》《绿》《匆匆》《欧游杂记》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
自幼继承父辈的家学渊源,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文章的线索:
暗线:情感变化(情感)
明线:空间变化(游踪)
(圆形结构)
出门
不静
求静
出静
得静
小径
归来(联想)
荷塘
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愁
荷香月色: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荷韵(流水)
思考:这些景物按照由上而下,由近而远,由静而动的顺序排列,那么,在描述这些景物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一一列举出来并简要分析。
荷塘:曲曲折折
荷叶:田田、亭亭、层层
叠音词、双声叠韵词
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精确的表情达意
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荷叶
荷叶
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
生动地描绘出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
荷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拟人
比喻(博喻)
写出了荷花的妩媚多姿。
荷花之洁净
荷花之明亮
荷花之娇美
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
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扩大意境,烘托环境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新奇真切,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荷香
荷香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
艺术表现手法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例: 
(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通感
流水脉脉,拟人,默而有深情。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子下的水,言有尽而意无穷。
荷波
荷波
闪电
比喻
(突出快速凝碧,以静写动)
月下的荷塘
田田
层层
亭亭
(比喻、叠词)
零星点缀(拟人、比喻)
缕缕
(通感)
颤动
(比喻)
看不见的
脉脉


幽雅宁静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结构详解
月色下的荷塘
(曲曲折折)
探究:可否用“照”替代“泻”,用“漂”替代“浮”,用“浸”替代“洗”,“映”替代“画”?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____在荷叶上。
“泻”
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显得生动活泼。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___起在荷塘里。
“浮”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描绘雾的轻飘含蓄之态。
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呈现出的一种洁白纯净之感。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____在荷叶上。
“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
面对“这一年的变动”,朱自清觉得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他认为:“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那里去》)“这几天心里似乎有些异常……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
简而言之,此时的朱自清正处在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虑。陷入了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惶惶然”中。
?春天,遂想起
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蜒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余光中《春天,遂想起》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
的江南,想起
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麼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麼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
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
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
喊我,在海峡这边
喊我,在海峡那边
喊,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
多风筝的江南啊,
钟声里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