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40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40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9 19:3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李白诗风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豪放 清新 俊逸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
被誉诗仙
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风雄奇奔放(豪放)、清新俊逸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744)
(745写《梦》)
与友畅饮
作《将进酒》
(752)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李白的人生经历
坐李璘罪
流放夜郎
(757)
病死当涂
(762)
一官即梦寐,脱屣归西秦。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
(《鲁中送二从第赴举之西京》)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登高丘而望远海》)
梦游:
天姥:
吟:
☆解 题
留别:
梦游:
天姥: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属歌行体。吟,吟咏。
☆解 题
写作目的:告别,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
梦中游历,说明内容的虚实。
所梦内容。
留别:
文体知识
古体诗——歌行体
以“歌”命名: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以“行”命名:白居易《琵琶行》、曹操《短歌/行》
以“歌行”命名:高适《燕/歌行》
以“吟”命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谣”命名: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以“引”命名:李贺《李凭箜篌引》
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
脚著 谢公屐 倚石 澹澹
石扉 訇然 鸾 魂悸
长嗟 觉时
读准字音
yínɡ

shàn

zhuó


dàn
fēi
hōnɡ
luán

jiē
jiào
聆 听 诵 读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
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
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瀛洲难求
天姥可睹


陪衬
1.是怎样的天姥山? (原句)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天姥连天……东南倾”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
向天横:夸张
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东南倾:夸张、衬托
(1)夸张,描绘出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出世的雄伟形势。
(2)用五岳、赤城、天台衬托天姥山的高大巍峨,进一步勾起诗人对天姥山的神往,为下一段梦游天姥作铺垫。
3.简要“横”“拔”“掩”三个动词用得好在哪里?
炼字
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的外形,而且赋予天姥山强烈的气势和动态感。
思考: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
提示:可以参照地点和时间的变换
研读第二段
关键字眼
梦登天姥
梦至剡溪
夜景仙境
梦醒情状
梦至剡溪
如何进入梦境
飞度
湖月送
急切心情和飘逸似仙的姿态。
夸张
拟人
湖月对诗人的情意
诗人梦游路上喜悦、轻快的心情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 南朝谢灵运是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2.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注释:谢灵运喜欢游山访胜,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
诗人效仿谢灵运在政治失意时游山玩水与创作。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穿谢公屐,实是追慕先贤
才高自恃,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高傲之心和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天生我才必有用”如出一辙。
镜湖

渌水
清猿
照 送
清幽旷远
梦至剡溪
夸张、拟人
视听结合
荡漾啼
“梦至剡溪”写了哪些景?用了什么手法?
景物有何特点?
梦登天姥
海日
天鸡
叠岩
花石
:半壁见
:空中闻
:万转不定
:迷、倚
着屐
登山
壮美雄奇
流连忘返
1.“梦登天姥”写了哪些景?用了什么手法?景物有何特点?
夸张、视听结合
夜景仙境:山之夜景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惊心动魄 光怪陆离 阴森恐怖
杜甫称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夜景仙境:仙人登场
洞天仙境
洞天雷
洞天门
洞天境
洞天仙
:霹雳
:石扉
日月照
金银台
霓衣风马
虎瑟鸾车
麻列纷下
浪漫主义




研读第二段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所梦之境
所见之景
境之特点
梦至剡溪
飞度镜湖月、湖月送我至剡溪、谢公、渌水荡漾、猿啼清
清幽
梦登天姥
谢公屐、青云梯、半壁、海日、空中、天鸡
壮美
山之夜景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惊心动魄
光怪陆离
极乐仙境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和谐
富丽堂皇
任务一:你觉得这个梦境到底是一个极乐和谐的境地还是阴森恐怖之境?
1.思考:作者在梦境中的情感心理。

这个梦中之景是壮美的,和谐的、极乐的,因此,作者在这样的梦境中是愉悦神往的、迷醉神荡的、惊叹艳羡的;
荡然这个梦境中也有惊心动魄、光怪陆离之景,当然此时作者的情感应该是悸动惊恐的。
因此,这个梦境既有极乐和谐之景,也有阴森恐怖之景,这也正是李白丰富想象的一种表现形式。
任务一:你觉得这个梦境到底是一个极乐和谐的境地还是阴森恐怖之境?
2.思考: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山之夜景”,似乎与其他景致的特点格格不入?

(1)从内容上来看,这样的山中夜景正是为下文极乐仙境的描写做足了铺垫;
(2)以意逆志,这样的处理方式正是李白赤子情怀、浪漫主义风格的体现。
任务一:你觉得这个梦境到底是一个极乐和谐的境地还是阴森恐怖之境?
3.思考:梦醒时的感受如何?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感受:梦醒长嗟,怅然若失
任务二: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这个梦境?
梦境的来源:通过知人论世。集合梦境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梦游天姥”其实是李白宫廷生活、官场道路的折射。(结合这点可以更加理解任务一中的第二小题)
1.思考这个梦境跟李白的现实生活有关系吗?
2.梦境应是一年宫廷生活、官场道路的折射 。梦的及时醒来表明与这种生活的彻底决裂。
“一夜飞度镜湖月”的轻松愉快就是他被选召入宫时的心情,“脚著谢公屐…空中闻天鸡”初入官场的成功体验。
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曾经热切向往的宫廷并非那么纯净:“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是对官场的迷茫;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象征官场让人心惊胆战;”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象征官场的变幻莫测;“云之君”“仙之人”是达官显贵;
“日月照耀金银台”是皇亲国戚们居住的宫殿;
“虎鼓瑟兮鸾回车”是达官显贵们出行的鸣锣开道。梦中仙境即现实官场。
”恍惊起而长嗟”,诗人是受惊而起,哪里是理想之梦的况味?
任务二: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这个梦境?
梦境的来源:通过知人论世。集合梦境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梦游天姥”其实是李白宫廷生活、官场道路的折射。(结合这点可以更加理解任务一中的第二小题;亦可以结合这点理解“忽魂悸以魄动”)
1.思考这个梦境跟李白的现实生活有关系吗?
任务二: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这个梦境?
极乐仙境之时梦醒
梦醒长嗟,怅然若失
用意:梦境越是美好,现实越是残酷、丑陋,表达了诗人对显示梦境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又是求而不得的失望、愤恨、批判。
2.作者是在什么时候梦醒?结合之前讨论过的梦醒时的感受,思考诗人的用意。
任务二: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这个梦境?
小结:梦中之境的和谐、极乐、自由正是诗人所追求、向往的;梦中之境越美好,可见现实之境越残酷、丑陋;从某种程度上说,李白所构之梦还带有了现实的影子;在遭受政治上挫败之后,李白的梦中之境也就成了他的“归园田居”。
任务三:作者在梦醒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在原文中找出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任务三:作者在梦醒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在原文中找出
1.如何理解“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此: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诗人的感叹:世间行乐或者人类美好的时光不过像这“烟霞”一样,短暂、脆弱,如梦似幻,引人怅惘,给人感叹,由此可知,诗人对现实的困境已经清楚,对人生的出路也已经完全明白。
任务三:作者在梦醒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在原文中找出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在文中有没有表现出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这是一种自主独立、自由舒展、自在逍遥有独立人格的生活。
探究:李白之梦的含义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探究主旨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
(2)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情绪和逃避现实的避世思想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章思有路,尊路识斯真。”学完整篇文章后,尝试概括文章的构思。
一、梦游之由(起)——叙述
二、梦游之景(见)——描写
三、梦游之吟(叹)——议论、抒情
从本诗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2.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诚、倾天台)
3.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海日、青冥)
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和谐、自由、欢乐),又回到现实)
总结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全诗意境雄伟,
创作方法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采用杂言,兼用骚体。
游仙诗总是着力表现超越社会的自由与逍遥,超越自然的无所不能和长生不老等主题。总之,人生中难以实现的梦想,生活中难以企及的体验,命运中难以逾越的鸿沟,仕途中难以平复的坎坷等缺憾,都能在神仙的世界中得到满足。
李白有浓重的神仙思想,他一生游遍名山大川、求仙访道,被世人称为“诗仙”“谪仙”,足见他身上别具一股仙气。这仙气,说到底就是一种追求自由、超凡脱俗的飘逸之气 。换句话说,“仙”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游仙,归根到底,是李白的精神活动,是摆脱世俗羁绊的精神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