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卷(教科版2017)(含答案)
一、填空题
1.________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2.月相的变化经历________的过程。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________。
4.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________。例如:大树的影子朝西,那么太阳在东边。
5.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________。
6.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影子产生的必需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最短是在________。
8.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进行照射,其中________的影子最短。
9.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周,证明了地球是________。
10.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陆地比海洋________。
1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________最短。(填“上午”、“中午” 或“下午”)
12.学校操场上立着的旗杆,上午8点到10点期间的影子长度在不断________,下午2点到4点期间的影子长度在不断________。
13.________是地球唯一的天然________,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
1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仪器。
15.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影子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6.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大约是( )。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天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看帆船行驶,能始终看到桅杆和船体同时现
B.当帆船进港时,先看到船体,再看到枪杆
C.当帆船进港时,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体
18.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是( )。
A.长-短-长 B.长-长-短 C.短-长-短
19.中国历史上首位上太空的人是( )。
A.嫦娥 B.杨利伟 C.费俊龙
20.月球是一颗( ),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运动。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21.小明在野外玩,他观察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这时应该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22.惯惯站在阳光下,发现自己的影子朝向西北边,这个时间可能是一天中的( )。
A.中午12:00 B.上午10:00 C.下午16:00
23.白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 )。
A.东升西落 B.西升东落
C.有时东升西落,有时西升东落
24.距离地球最近的天然星球是( )。
A.太阳 B.金星 C.火星 D.月球
25.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 )。
A.一星期 B.一个月 C.一年
26.地球的表面,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
A.陆地大 B.海洋大 C.一样大
三、判断题
27.月球对地球没有影响。(______)
28.麦哲伦船队的航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______)
29.月球的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环形山。(______)
30.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大致了解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大小。(______)
31.我们在模拟环形山的实验中,球的大小对实验没有影响。(______)
32.我们夜晚能看到月亮,说明月球也是一个会发光的球体。(______)
33.地球上黑夜时,太阳、月球都没有发光。(______)
34.月亮只在每年中秋节最圆最亮。(______)
35. 春节和元宵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到元宵节的月相变化是由圆到缺。(______)
36.月球上的黑色部分实际上是环形山。(______)
37.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______)
四、连线题
38.请将下面的月相与对应的时间连一连。
农历初一 农历十五 农历初七 农历初三 农历二十七
五、排序题
39.制作日晷的步骤。
①在纸板中心立上短杆。 ②根据太阳找方向。 ③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④对准方向、平放纸板。
正确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
40.一天中,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41.夜晚,怎样利用手电筒在卧室天花板上看到鸭头形状的影子?
七、实验题
42.研究的问题:遮挡物的摆放方式会影响影子变化吗?
实验步骤:
1.准备好手电筒、木圆柱,将白纸放在桌面上。
2.将木圆柱竖直放在白纸的中间标记的位置,手电筒从木圆柱上方照射,观察并记录木圆柱的影子方向和长短。
3.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将木圆柱倾倒,仍放在白纸的中间标记的位置,手电筒和步骤2的方向保持一样,观察并记录木圆柱的影子方向和长短。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发现:当木圆柱竖直放时,影子是圆形;当木圆柱侧卧放时,影子是长方形。
结论:当遮挡物的正面和侧面(______),它的摆放方式会影响影子的(______)。
八、综合题
某实验小组用铅笔自制日晷探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如图是他们4小时内记录的影子变化图。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
43.从上面记录图中我们可以推测,此时处于( )。
A.上午 B.下午 C.中午
44.这个时候,太阳的位置在( )。
A.东边 B.西边 C.南面
45.在观察中可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
A.长—短—长 B.短—长—短 C.短—长
46.如图缺少第4次的记录,请在图中补充完整。
47.一天中,影子处于最短的时间是( )。
A.清晨 B.中午 C.傍晚
星球畅谈
太阳:我是一颗恒星,能发光发热,为太阳系其他星球提供能量。月球的体积和我相比,好比芝麻对比大西瓜。
地球:我是太阳的一颗行星,从宇宙俯瞰,会看到我是一颗蓝色的星球,因为我的表面70%以上都是水。丰富的液态水孕育出了种类丰富的生命。
月球:我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上的人们总爱在夜晚欣赏月相。但其实我并不完美,我的身上有许多环形山。
438150114300
41910091440
45720085725
48.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是因为( )。
A.它们实际大小差不多 B.月球离地球近,太阳离地球远
C.太阳离地球近,月球离地球远
49.我们平时说的月光是指( )。
A.月球本身发出的光 B.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C.太阳光
50.习习要模拟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准备了沙子和大小不同的球,使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形成的“环形山”________(填大小或颜色)不同。她又用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球实验后发现,________(填轻或重)的球形成的“环形山”更深。
51.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学期,学习了《太阳、地球和月球》这一单元后,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月球地貌最大的特征是分布着许多环形山,珂珂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环形山的形成过程。
52.下列描述中,属于月球环形山的特点是( )。
A.整齐排列 B.数量很少 C.分布杂乱
53.( )学说认为:环形山是长期的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痕迹。
A.陨石撞击 B.火山爆发 C.气候
54.下列证据中能支持“撞击说”的是( )。
A.月球没有空气 B.月球没有水 C.月球有质量
55.这个实验属于________实验(填“模拟”或“对比”)。
56.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的现象,应该选用________的石块来模拟陨石,选用______来模拟月球表面。
57.我们已经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想一想,你会选择用什么色彩来表示太阳和月球呢?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我们又该用哪些色彩来做一张有关地球的主题海报呢?
①太阳温度高,是个大火球,我想选用________颜色表示。
②月球宁静,没有水分,还分布着许多环形山,灰蒙蒙的,我想选用________颜色表示。
③地球海洋居多,还有大气层和陆地上的植被,我想选用________颜色表示。
《我的地球》主题海报
(海报可以从地球资源、地形地貌、地球上的生命等形式表达)
参考答案
1.地球
2.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3.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4.太阳方向 相反
5.阴影
6.光 遮挡物 屏
7.中午
8.B
9.球体
10.小(少)
11.中午
12.缩短 增长
13.月球 卫星
14.计量时间
15.投影
16.B
17.C
18.A
19.B
20.C
21.A
22.B
23.A
24.D
25.B
26.B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② ④ ① ③
40.答:早晨,日出东方,照在物体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太阳渐渐升高,影子逐新变短;到了正午,影子最短,然后影子又渐渐变长,直到傍晚太阳落山,影子消失,影子的变化是一个由长变短再变长的过程。
41.手电筒朝向天花板,在手电筒上方用手做出鸭头的形状,影子就能投在天花板上,人们就能看到鸭头形状的影子。
42.不同时 形状变化
43.A
44.A
45.A
46.如图(这是一个范围,不一定在这条线上,影子比第三次短,并且靠北方)
47.B
48.B
49.B
50.大小 重
51.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52.C
53.A
54.A
55.模拟
56.大小不同 沙堆
57.①红 ②灰 ③蓝
主题海报评判标准:①图文结合;②表达合理、科学;③整体布局合理、协调、资料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