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年、月、日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年、月、日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0 20:3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年、月、日
1、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有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二月可能28天也可能29天。记住一年中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知道2015年全年有365天。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年月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未上升到系统的理论知识,本节课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一些基本知识。将学生原有的一些零碎的知识梳理成系统的准确的知识。
3、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有大月、小月和特殊月(二月)之分,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特殊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忆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
4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情景导入
承前启后,情境导入
通过观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立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通过倒计时,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时间单位秒;通过成功发射 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48分30秒”,让学生说出里面涉及到的时间单位:已经学习过的:时、分、秒。还没有学习过的:年、月、日,借此引出本 课的课题。
【设计意图:以航天科技的进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以成功发射的时间自然引出本课的课题,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仔细观察,探索新知
认识年历
尊重学生已有认知,提问学生对于年月日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展示介绍年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年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验证每年都是12个月
找出每月的天数有几种可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年月日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为了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掌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到底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 题,是为了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整个环节的作用:1认识并确信一年有12个月。2、找出每月天数的可能情况为 下面认识大小月打下铺垫。】
认识大小月
告知学生,习惯上把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引导学生找到一年哪几个月是大月,并验证每年都是一样的。
告知学生,习惯上把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引导学生找到一年哪几个月是小月,并验证每年都是一样的。
简单介绍二月这个特殊月。
介绍三种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大小月是哪些月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牢记大小月份。
【设计意图:通过大小特月的概念介绍,月份确认,不同年历验证帮助学生学习大小特月,通过介绍不同的记忆方法,帮助不同的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快速牢靠地记住大小月份,为下面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公历中的节日
通过提问学生最喜欢什么节日、观看卡通动画,自己继续补充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公历里的节日并记住这些重要的节日。
知识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三、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中特地设置了几道有意思的思考题,如:相邻的两个大月是(???)月和(???)月,这两个月一共多少天?这一题如果没有在一 年中的限制那么答案就有两种,一种是大家都知道的7月和8月,另一种是前一年的12月和紧接着的后一年的1月,通过这样的拉练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变得 会思考,越学越灵活。】
四、数据分析,课后延伸
做游戏,教师说到大月男生起立,说到小月女生起立。教师说一会后故意说到二月,帮助学生巩固二月是个特殊月,引导学生统计近十年来的二月的天数,启发找到其中的规律,尝试写出2015年的2月和2016年的二月,让学生带着思考和问题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亲手统计,学生更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比老师灌输更加的深刻,通过这个活动,着重培养学生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检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课后才是更大的课堂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