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欢迎进入钉钉直播
请备好学习用具:手机、教材、字词典、课堂
笔记本、黑红两只水笔。
听课要求:书房和书桌要干净整洁,学习时间室内
外要保持安静。视频听讲要专心,善思考勤动脑多张嘴。
观看秘诀:1、看视频时遇到重点难点可暂停回
放,看直播时做标上记再在直播结束后观看回放
2、观看听讲时可随时记笔记,记录重点
难点内容
自行观看同桌100思考(31分钟);
、每章节内容是什么?
、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部分的对比起什么作用?
、文章主要写了邓稼先那些事件,
各表达了什么感情?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7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中国人
就从这一天
开始拥有了
自己“铁的
脊梁骨”,
挺直了腰板。
他们是同
乡、同学,情
同手足的好朋
友。一个获诺
贝尔奖蜚声界
半世纪,一个
为国造核弹隐
姓埋名28载。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教授在1957年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80年又Rumford奖,继而于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年秋又获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
。
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本
文
常
识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精神生活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特点是:真实可信!分为自传和他传。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2.掌握文中运用的对比、引用、环境描写的作用。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热泪盈眶
(kuàng)
可歌可泣(qì)
鞠躬尽瘁
(jūcuì)
彷
徨páng
huáng
殷红
(yān)
鲜红(xiān)
殷切
(yīn)
鲜为人知(xiǎn)
宰割
(zǎi)
元勋
xūn
诞生dàn
开拓
tuò
署名
shǔ
挚友zhì
奠基
diàn
难堪
kān
妇孺皆知rú
孕育
yùn
签字
qiān
马革裹尸guǒ
颤抖
chàn
谣言
yáo
截然不同jié
筹划
chóu
邓稼先jià
生字新词
可歌可泣:
(xiǎn)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rú)
妇孺皆知:
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jū
cuì过度劳累)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可,值得。
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毕,全,完全。
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
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小
心谨慎,贡献除全部精力,到死
。为止出自?赞
颂谁的?故事?
截然不同: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燕然勒功:
完全不同。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
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接连不断的出现,没有穷尽。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功,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
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记功而还。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5分钟)
提示
1.文中的小标题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邓稼先
第一部分:
概述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点明邓稼先是为民族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
写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骄傲,从另一个角度写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
具体描写邓稼先始终战斗在艰苦卓绝的第一线——戈壁沙滩。
第六部分:
引述电报书信评价赞扬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品质。
邓
稼
先
一、铺垫写—写屈辱的历史,突出他的巨大贡献。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他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表现
他贡献巨大。
五、特写——表现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结
构
层
次
一、历史背景
(引子)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
三、人物对比
(补充、
延伸、
扩展)
四、巨大贡献
五、沙漠创业
六、热情赞颂
(总结)
(具体化)
“横式结构法”:
主题式的小标题
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
多角度多侧面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阅
读
第
一
部
分
思
考
探
究
阅
读
第
二
部
分
思
考
探
究
?
这一部分叙写邓稼先一生的简历,那些写得较详?那些写得很简?这种详略分明的叙写突出了邓稼先哪两点?
答:
①略写生平、学历,详写贡献。
②突出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的地位。
奥本海默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
邓稼先
国籍
职务
功劳
学术水平
文化背景
性格为人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
美国
中国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
相当
美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
“纯”、朴实
(同)
(同)
(同)
(异)
(异)
(异)
阅读第三部分: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阅读第五部分部分,回答问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译文:
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
《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借此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
朗读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想想作者为何要引用这首歌,为什么建议采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探究
第五部分
采用它作为背景音乐:1、因为这首歌表达了当年中华优秀儿女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奋斗献身精神;2、它也最能体现邓稼先为祖国研制原子弹而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问题探究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目标。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阅读第六部分:
作者说邓稼先是“永恒的骄傲”这里的“永恒”指登记显得哪些方面?
1.邓对祖国的贡献
2、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⑦1982年,“我不能走”。
选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级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没有私心
诚真坦白
从不骄人
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平常小事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
,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三、跳读课文:
1、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来。
2、然后按照
“我最感动的句子是,原因在于它写……”
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发言。
直接赞美邓稼先的句子:(朗读)
第一部分第9节;
第二部分17.18节;
第三部分第27.28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
第六部分:41.43节。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归纳: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具有无私奉献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科学家。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网友的颁奖词
(邓稼先)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邓稼先)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愿以身许国,因为他心中怀有梅风傲骨,是龙的传人,这是不可动摇的内心、血液。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却又在众人面前不动声色,默默无闻。他,是忠义之大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稼先
为了祖国,他默默无闻,隐姓埋名31年,壮大的蘑菇云见证了他的伟大,他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就算在临死前,他也面不改色,始终想着祖国,他是真正的中国男儿。大哉邓稼先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世界上不断涌现一些杰出的人物。这些人物在不同的领域开拓进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在核武器领域里奋斗一生的卓越的科学家。掩卷沉思,我们对邓稼先的敬佩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这真是一篇荡气回肠的元勋颂,一曲情文并茂的正气歌。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放眼现在坚守在抗疫第一线的超级英雄是谁呢?
请用一段文字赞颂他(100字左右)
著名诗人臧克家,作为闻一多的高徒,他的一首《有的人》,牵动着宅在家里的我们。而钟南山院士,绝对是那个人民永远记住他的人。在此次的突发事件中,我们也就更能明白这样的关系而现在,只要是说到钟南山院士,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为之竖起大拇指!这位已经年过8旬的老人,却一直心系大家。他心怀矢志不渝的救死扶伤的初心,在这个本该退休、安度晚年的年纪,依旧不辞辛苦地奋斗在第一线。而他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名利,只是希望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奉献给国家和人民。这位84岁的院士,是学习的榜样,也是诸多优秀医务工作者的“老师”。早在2003年的疫情中,他就已经“奋战”在第一线。此次的武汉,也是他的观点,“拯救”了一大批的人。当时肺炎刚刚出现的时候,作为一名呼吸道领域的顶尖专家,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大胆的说出了“人传人”的说法。为我们、为疫情争取了更多的宝贵时间。而关于让网友们最好不要去武汉的观点,也是钟南山院士最早在接受白岩松专访中提出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武汉,也是为了全中国。减少去武汉的出行,或许能够更好的控制情况。而等到现在的情况,也再一次证明了院士的观点,是可取的。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一大批的人,选择做了“逆行者”。他们就是像钟南山院士一样的医务工作者们。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站了出来,来到了武汉第一线。是院士这样的人物,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学习榜样。而这也是,所有人应该鼓掌的。
1952年读的高中,1955年上的大学。早在高中时期的时候,钟南山院士的兴趣就非常的广泛。他酷爱音乐、文艺、体育等等,甚至还会吹黑管。尤其是在体育方面,更是兴趣满满。足球、篮球全都不在话下,热爱健身的他,也是年过8旬,却依旧看着年轻的原因之一。钟南山院士在学业领域,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中学的时候,每年的“三好学生”都有他。而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知名的学府——北京医学院。依旧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年成绩优异。最值得一提的就是,1956年的时候,他作为“三好学生”的代表,接受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这是何等的“光荣”。等到,1996年的时候,他成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降魔抗疫又出征,
耄耋仁心做逆行。
家国舍身肝胆照,
江城除患鬼神惊。
阴霾哪得弥天地,
院士何曾惧死生。
且待神州春满苑,
一分大爱助真赢。
天降灾难到人间,疫情刹那漫武汉。
齐心协力防病毒,举国上下齐动员。
耄耋老人钟南山,风尘仆仆第一线。
为度众生离苦海,赤诚热血印肝胆。
观音南海法身现,菩萨转世施悲怜。
人民院士爱人民,妙手回春活神仙。
难忘往事十八年,SARS狂魔舞中原。
临危受命古稀人,舍生忘死赴险关
。
带领团队人一班,昼夜拼搏做科研。
天道酬勤颂英雄,云开日岀阳光灿。
而今魔障又重见,老人已逾耄耋年。
年迈之人雄心在,为国为民无怨言。
杏林博士积良善,大爱情怀彰云天。
人民心中铸丰碑,功德齐天颂俊贤。
布置作业:
1、抄写第一课生字词(写在作业本上)
2、七彩同步测评第一大题积累运用
写完(写在作业本上或直接打在本群
作业本上)。
明日早读:识记并听写本课生字词,
家长负责听写、批阅、订正并以打卡
形式发图片到钉钉群。
回忆性散文: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B.多角度描写人物——突出伟大的人格
C.取材精练、以小见大——四个生活片段
D.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例如: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
“‘粗估’
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
句式整齐——排比句的运用
作用: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使读者印象深刻。
作用:形成一种交错美(使句式错落有致)。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
例如: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
长短句交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