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早年被寄养在农民家庭,后来留学国外,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个“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受到民族苦难命运的感召而成为“时代的号手”,之后又跌落到历史的深谷,其人生和创作都经历了多个不同阶段。他在诗中将个体生命与时代、民族、社会相联系,使诗歌与所处的现实发生了紧密而有效的关联。
创作背景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其成名作。还著有诗集《北方》《向太阳》等。抗战时期,他的诗作主要抒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倾诉民族的苦难,表达对光明的向往,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土地的歌者”、“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作者名片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创作阶段
创作主题
创作特征
20世纪
30年代
反映祖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与不幸,歌颂光明
①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②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朴素、自然,不拘泥于外在。
③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
作者名片
作品及其内容
①《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③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创作阶段
创作主题
创作特征
1941——1949
表白对人
民事业的
服从和对
伟大时代
的献身
①内容更自觉地和广大人民群众结合。
②采用民歌体写诗,竭力使诗歌格律化,通俗易懂。
③诗风朴实、明朗,语言明确、单纯。
作品及其内容
《吴满有》,刻画了一个在延安运动时期被立为典型的农民英雄吴满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创作阶段
创作主题
创作特征
1949——1966
反映新生
活,关注
国际政治
领域
①以清新的曲调歌颂了新生活的光明,同时又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保卫和平、反帝反殖的政治运动,还创作了不少国际政治题材的诗歌。
②把炽热的情感同冷静的睿智结合起来,显示出既热烈又冷峻的风格。
《在智利的海岬上——给巴勃罗·聂鲁达》,描述了诗人在智利诗人聂鲁达家中做客的情景,诗人在诗中写下了自己的见闻和思考。
作品及其内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创作阶段
创作主题
创作特征
1978年以后
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①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②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①《鱼化石》,由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②《镜子》,通过镜像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③《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
作品及其内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意象名称
意象内涵
创作特征
土地
对劳动人民、祖国之爱的命运的隐喻
①“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如《我爱这土地》《北方》等都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爱。
②“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赞歌。
主要意象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意象名称
意象内涵
创作特征
太阳
对希望、光明、理想及战斗精神的隐喻
“太阳”的意象是诗人对希望、光明、理想追求的象征,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是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的象征,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与信念。在诗歌中,诗人反复讴歌太阳、光明、黎明、火焰等。其代表作有诗歌《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光的赞歌》等。
1.独特的意象,深刻的主题。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的、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则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艺术特色
2.忧郁的诗绪,深沉的思索。
“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来自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他所处的那个特殊的战争时代。在他的这
种忧郁里,浸透了对祖国、人民的深沉的爱,更表现了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信念。
3.不拘形式,追求内在的旋律美。
艾青的诗歌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
4.诗中有画,讲究色彩、线条。
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精彩片段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一)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五日
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精彩选读
要点批注
写这首诗时诗人才22岁,诗歌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充满了诗人对于光的崇敬。诗歌一开始,诗人就精心选取了三个色彩词“紫蓝”“青灰”“绿”,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和谐的画面。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的。
精彩片段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二)礁石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要点批注
诗歌塑造的是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还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含着微笑”等诗语,赋予礁石以生命,使之人格化,并将其长期受海浪迫害却依然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精彩片段
仅仅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酒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三)镜子
一九七八年
要点批注
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镜子——-一个普通的“平面”说起。镜子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平面”,但却“深不可测”。诗人先介绍了镜子的特点,因为镜子的“真实”和“直率”,所以不同的人对待镜子的方式也不同。与其说镜子是一个折射人们心灵的工具,不如说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行为方式反映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一方面赞扬了敢于直言的勇士的品格,另一方面又刻画了不敢面对现实的种种丑恶现象。寥寥数行诗,却寓意深刻。
精彩片段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四)盼望
一九七九年三月 上海
要点批注
这首诗极其巧妙地选了这样一个角度:以锚为中心,写起锚和抛锚。锚,是船上最富有代表性的事物之一。起锚和抛锚,又是海员的两个最富代表性的动作。起锚,意味着一次新的航行开始;抛锚,意味着一次航行结束。诗歌集中地写起锚和抛锚时海员的心情,并以海员的话来表达,就更具真实感和亲切感。
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土地”“太阳”等;有的出现次数虽然不多,却也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手推车”“鱼化石”“礁石”等。阅读诗集,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两个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它们蕴含的感情,领会其中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专题探究
【示例】艾青诗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太阳”。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爱,是艾青唱不尽的旋律。如在《我爱这土地》中,艾青将自己的一腔爱国之情化为一只鸟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深情绝唱。诗歌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点出全诗的主题,表现了诗人那腔炽热真诚的爱国之情。又如《北方》,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
“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则表现了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如他的长诗《向太阳》,在诗中诗人充满热情地赞美太阳的能量,“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赞美“比一切都美丽”的永生的太阳,并且深深地坚信太阳必将照亮黑暗和黑夜,我们必将迎来光明与白昼,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未来。
专题二:探讨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差里有某种统一。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艾青诗作,说说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既可以就诗作总体的写法发表议论,也可以就某一局部或某句诗谈谈你的观点。
【示例】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营造了一种能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一开头就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里的“雪”是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当时惨遭战乱的中国的艺术写照,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为诗篇后面倾诉心声、抒发忧国忧民的深情做了铺垫。
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差里有某种统一。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种自由体诗的特点就非常明显,表现在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等方面。
专题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他擅长使用散文化的诗句,不拘泥于诗歌形式,很少注意韵脚的限制或字数的整齐,却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非常适合朗诵。每位同学准备好自己选择的艾青诗作,预先做好朗诵准备,揣摩技巧方法,读出感情和节奏,在小组内朗诵,也可以每组录制一两段朗诵录音,上传到班级群中分享。
【提示】备选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等。
自主阅读推荐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他毕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母爱和童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1913年他凭借《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作者名片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代表诗集
主要内容
《古檀迦利》
“生命之歌”。诗人以欢唱之笔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抒发对光明世界的向往。
《新月集》
“童心之歌”。诗人化身为天真的孩子或慈祥的母亲,以儿童的想象力和母亲的怜爱之心,描绘出一个个憨态可掬、神形兼备、纯洁无瑕的儿童,表现了母亲与孩子间最真挚、最深厚的爱。
内容概览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代表诗集
主要内容
《园丁集》
“青春之歌”。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抒写了青春的苦涩和甜蜜、爱情的快乐与忧伤,回答了人为什么生活和怎样生活的问题。
《飞鸟集》
“哲理之歌”。诗人以只言片语抒写生命真谛,通过活泼生动的形式揭示深刻哲理,提示我们简单生活包含了丰富世界,而用内心的爱认识世界是最佳方式。
1.诗歌融抽象的哲理性和浓郁的抒情性于一体。
2.诗歌突破了浪漫主义直抒胸臆和现实主义客观白描的惯用手法,往往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将抽象的意念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借具体物象来暗示或显现。
3.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并且十分注意锤炼诗句的韵律,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有着音乐般的节奏。
艺术特色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1711—1778)选编,共选人77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每个类别下的作家作品又按照年代先后编排,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选本。
作品简介
选本所收集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唐代的政治经济、边塞行旅、宫闱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沉、隐逸山林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书中汇集了唐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又力图反映出不同作者各自的诗歌风貌。在这些诗作中,能读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士人情怀,也能感受到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隐逸之风;有慷慨激昂的壮志,也有落寞黯淡的愁肠,还有婉转低回的心曲。
内容概览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