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1.4
尝试科学探究
快速对答案
1
2
3
4
5
B
B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讲评
7
无关 (2)
(3)长度l 质量
6
D
C
C
D
点击此处进入教材知识框架图
教材知识框架图
返回
无关
有关
越慢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
1.我们在研究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球质量、摆长有关时,使两次实验分开来做,其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
A.模型法
B.控制变量法
C.替代法
D.测量法
返回
夯基础
B
2.生活中的摆钟借鉴了单摆的原理,若摆钟走时偏快,正确的调校方法是( )
A.增大摆球质量
B.减小摆球质量
C.增加摆线长度
D.缩短摆线长度
返回
夯基础
C
返回
3.八年级的小明同学想知道“铅球”是否是铁制成的,于是他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夯基础
C
4.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C.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返回
夯基础
D
5.做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后,小明对影响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因素进行了猜想,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杯口的大小
B.杯子的颜色
C.杯子所装液体的种类
D.杯子的材料
返回
提能力
B
6.小明在使用量筒时发现,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下凹,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上凸,如图,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 )
A.容器中的液面为什么有时下凹、有时上凸
B.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哪些因素有关
返回
提能力
6.小明在使用量筒时发现,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下凹,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上凸,如图,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 )
C.量筒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量筒的材料有何关系
D.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
容器的材料有何关系
返回
提能力
D
7.(2019·广州中考改编)质量可忽略的细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金属螺母,做成摆长为l的摆(如图所示),让螺母在竖直面内小幅度往返摆动,每完成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均为T=
(g=9.8
N/kg),请你根据T=
,
返回
提能力
推测,螺母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
螺母的质量m是否有关?
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现有足量的细绳、大小相同的金属螺母,这些螺母有的质量相等,有的质量不等,写出验证你的推测的实验步骤(若有需要,可补充器材)。
(1)取一段长度合适的细绳,把螺母系
在绳子上,固定好绳子另一端,用刻
度尺测量绳端到螺母的长度l;
返回
提能力
无关
(2)把螺母拉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记录螺母往返摆动n次的时间t,求出螺母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T=
;
(3)保持绳端到螺母的__________不变,换用________不同的螺母重复以上实验,然后比较螺母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得出结论。
返回
提能力
长度l
质量(共24张PPT)
1.4
尝试科学探究
快速对答案
1
2
3
4
5
等时性
A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讲评
6
C
B
C
(1)15 15 相同
(2)相同 (3)误差
(4)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无关
7
B
8
B
9
B
快速对答案
12
13
D
B
14
15
11
B
B
(1)A (2)控制变量法 (3)二
1
10
猜想与假设
1.机械表、电子表、石英钟、停表、摆钟和沙漏都是我们测量时间的工具,其中摆钟是根据摆的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返回
学知识
等时性
2.研究摆动的周期与摆球质量的关系,应保持( )
A.摆线的长度和摆球的质量不变,改变摆动的幅度
B.摆线的长度和摆动的幅度不变,改变摆球的质量
C.摆动的幅度和摆球的质量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
D.摆动的幅度和摆球的质量、摆线的长度都不变,改变摆球的形状
返回
学知识
B
返回
3.小明在做“探究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的实验中,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他采取什么措施能使单摆的摆动加快( )
A.调节摆角的大小,使单摆的摆角变小
B.将长度为25
cm的摆线调整为30
cm
C.将长度为25
cm的摆线调整为20
cm
D.调整摆锤的轻重,换成较重的摆锤
学知识
C
4.用同样长的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分别挂上同样大小的小铜球和小铝球,得到如表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
(1)用同样长的细线,摆动10次,铝球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s,铜球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s,两者所用的时间________。
返回
学知识
15
摆动次数
铜球
铝球
摆动10次
15
s
15
s
摆动20次
30
s
30
s
15
相同
4.(2)用同样长的细线,摆动20次,两者所用时间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每次都是通过测出小球往返20次所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返回
学知识
相同
误差
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
重无关
5.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
A.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
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
C.合作与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返回
学知识
A
6.下列说法中,关于科学探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B.制定的探究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
C.物理实验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
D.交流与合作能避免个人看法的片面性
返回
学知识
C
7.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下列对探究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平时要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善于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可以不受限制,随意猜想
C.收集数据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改动数据
D.分析论证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权威
返回
学知识
B
8.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金属光泽,肖华认为它可能是铁做的。李明说:“我们拿磁铁来试试能不能吸引就知道了。”就李明的说法这一环节,你认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并搜集证据
D.评估
返回
学知识
B
9.当你感冒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会问你是否头疼、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这些行动的目的是为了( )
A.交流
B.获取事实证据
C.制定计划
D.评估
返回
学知识
B
10.芜湖临江桥(如图),是一座集交通、休闲为一体
的景观桥梁。桥塔线条流畅、圆润,灵感来源于鱼、
米造型,象征着芜湖“鱼米之乡”的历史地位。这座江边高塔,钢梁是鱼的脊梁,铝合金面板和玻璃幕墙就是鱼鳞。小明仔细观察临江桥的结构,他认为桥梁所受的风力大小可能与形状有关。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节。
返回
猜想与假设
学知识
11.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自己测得的数据跟老师的不一样,你认为他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对老师的数据提出质疑
B.改动自己的数据,使之跟老师的数据一致
C.检查自己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
D.检查自己的实验过程是否有错误
返回
练技法
B
12.“酸碱体质”提出者罗伯特·欧·杨(Robert
O.Young)当庭承认“酸碱体质理论”是个骗局。受此影响,市场上吹嘘能调节细胞酸碱平衡的保健品纷纷从药店下架。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
返回
练技法
12.判断这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C.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返回
练技法
D
13.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返回
练技法
B
14.有一立式摆钟,3天下来走时慢了0.5分钟,为了校正走时,应该( )
A.使摆线变长
B.使摆线变短
C.换质量小的摆锤
D.换质量大的摆锤
返回
练技法
B
15.(2019·呼和浩特中考)思与行是学习物理的核心素养,在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演示了图甲所示的一个物理现象,小孙同学由此思考:水的落地点到瓶子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返回
练技法
15.接着他在脑海中构建了这个问题的物理模型,如图乙所示:即实际上问题就是被水平抛出的小球,它的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经过观察思考并结合课上所学的内容,小孙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小球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s可能与小球的高度H有关;
返回
练技法
15.猜想二:小球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s可能与被抛出时的初速度v有关;
然后,小孙选取了一个钢球,利用高度可调的桌子,与比较光滑的斜面组成图丙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和相关测量,得到了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返回
练技法
15.
(1)在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其目的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选填“A”或“B”)。
A.使钢球到达桌面的速度不同
B.使钢球到达桌面的速度相同
返回
练技法
A
同一钢球,H=1.0
m
次数
小球由斜面滚下的高度h/m
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s/m
1
0.1
0.63
2
0.2
0.89
3
0.3
1.09
15.(2)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猜想________(选填“一”或“二”)是正确的。
返回
练技法
控制变量法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