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轴对称图形 青岛版(五四)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轴对称图形 青岛版(五四)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1 10:2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重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能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情感态度: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和德育,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性,学会欣赏数学美。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了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并会用折纸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卡纸、剪刀
【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昨天我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幅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观察可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现在就带着你们哪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跟着老师到图形王国去看一看吧。
2.出示图片,感知对称现象: ?(天安门、蝴蝶、剪纸、不对称人脸图) ? ? ? ? ? ? ? ? ? ? ? ? ? ? ? ? ? ?
(前3张出示后) 师:漂亮吗?
生:漂亮!
师:(最后一张出示后)这张美吗?为什么不美?
生:左右两边不一样。
师:对,它与前面的眼镜一样左右不一样。前面3张与人脸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3张左右两边是相同的。
生:它们两边是对称的。(因为在之前的两节美术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剪纸,在教学时介绍过对称,所以有学生知道)
师:对称这个词用的好,那么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呢?
生:两边大小一样;完全相同。
师:(指着前3张)像这种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些物体是对称的。
【设计意图:出示不对称的眼镜实物图,让学生们观察要不要去买,引导学生说出左右两边不一样,顺利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出示图片,提出猜想:
(蜻蜓图、蝴蝶图、京剧脸谱图、青蛙图)
师: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你怎么知道它们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呢?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历害,一眼就看出了这些图形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可有时候呀不能过分相信自己的眼睛,它有时候也会欺骗我们。为了让别人信服,我们还得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看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来验证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呢?
2.动手操作验证,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用折的方法(如果学生不能想出来,老师就用两要大小相同的纸条比一比)
(请同学上台来折一折,注意是对折)(板书:对折)
师:这边能看到那边吗?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一样,有多出来的部分吗?这就叫做“完全重合”(写在“对折”的下方)我们来看看电脑演示的其它两种图形对折的情况。(电脑演示蜻蜓和蝴蝶对折)对折后两边怎么样了?(完全重合)
3.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这四个图形对折后两边都能完全重合,说明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结合刚才的体验,你能试着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认为在这一句话中哪些词比较重要,缺一不可?(对折、完全重合)
师:找得可真准。
我们今天研究的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教“称”的读音)
4.动手操作,创造轴对称图形,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认识对称轴。
(1)师:知道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来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想)那要怎样才能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呢?我们请小剪刀来帮忙,好不好?(为什么要对折后剪呢?对折剪两边是完全重合的。只要对折,肯定能剪出对称图形)(演示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在剪这前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呢?( ①先对折,沿折痕这边画了以后再剪; ②剪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③剪下来的纸不能随地乱扔)(学生创作的时候老师要巡视辅导,选典型示范)怎样判断你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对折一下,看是否完全重合)判断一下同桌的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展示学生作品:事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纸,上面贴上双面胶,再将学生的作品贴在上面。)小朋友们的手真巧,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剪出这么多各种各样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同学们,虽然你们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身上包括老师的这个图形在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你们那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一下,找一找。(它们的中间都有折痕)
(3)师:说得非常好,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它们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刚好把这个图形怎么样了?(刚好把这个图形分成了两边一样的部分)折痕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呢?(直直的)数学上我们把这条直直的折痕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这条折痕叫什么?人们一般用虚线来表示。画对称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画直)你说得很对,想画直,就要用到—尺子。非常好,还有其他要注意的吗?(要画成虚线)同学们再来看它的上下两边,因为对称轴是经过折痕的直直的线,我们画的时候还要再出点头儿。(在老师剪的图形里演示画)
(4)现在你能在你剪的轴对称图形上画出对称轴吗?(学生动手画)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感知轴对称图形,自己去发现对称轴。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1.判断是否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的一折,一剪,还真创造出了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说实话,数学呀,有时就这么简单。
(1)判断平面图形: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学得这么好,有几个图形忍不住想跑出来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它们的挑战呢?(敢)好,我们就来看看(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和不规则三角形)原来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在它们里面也藏着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先大胆的猜测一下(逐一让学生说一说是否轴对称图形,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有争议),现在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怎么验证?(对折)
2.欣赏:轴对称图形给人一种对称、和谐的美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美丽的对称现象,请欣赏。欣赏中介绍:人是万物之灵,他们利用对称现象创造出很多非常美丽的建筑,希望大家也能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判断和欣赏轴对称图形,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并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你觉得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学得好还是不好?你有什么收获?也就是说你学到了什么?请你根据本节课你的表现为自己评定星星等级。
【设计意图:小节中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享着学习的快乐。】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折 --完全重合
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突出关键词的板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整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半边的轴对称物体:蜻蜓、蝴蝶、树叶、脸谱,让学生判断它们都是什么物体?接着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但在这一个环节中由于我之前对称的概念没有解释好,学生就在剪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有部分的学生不会剪,而且在这个环节中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不够。??
2.在剪完对称的图形后,接着就是画对称轴了,这个环节学生掌握的还不错,从剪的折痕中引导他们,这样对于书本上的练习就比较容易做了。
3.在第三个环节中就是让学生亲手折一折对称轴,从学生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圆中入手,其中圆的对称轴学生认识的不够,因为有无数条的对称轴,而且又由于时间的关系讲的很粗糙。
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充分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