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9 有趣的乘法计算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9 有趣的乘法计算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1 10:2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探索活动的过程,归纳和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相应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和归纳、概括等发现规律的活动中,感受观察和比较在规律探究中的价值,以及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培养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规律探究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探究成功的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乐于探究、善于思考的品质;感受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规律。
教学难点:
综合并归纳出相应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激趣导入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居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请你接收!
播放《有趣的乘法计算》的视频。
2、鼓励求知,揭示课题。
谈话:视频中展示了许多不同的乘法,而好学的棋棋和帅帅已经学会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所以他俩算得特别快!你们想不想算得和他们一样快,甚至超过他们?那就保持身体?(紧张)思维?(活跃)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趣的乘法计算吧!(板书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一个数乘11的积。
(1)观察算式,总结特点。
(出示算式:24×11= 53×11= 62×11=)
要求:请小朋友们一起读算式。
谈话: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一个乘数是几位数?(板书:两位数×11)
(2)观察比较,提出猜测。
(手指着:11)
谈话:11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如果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得数是有特点的。请你拿出学习单,在上面计算这三道乘法,看看积有什么特点。
要求:让学生在学习单上竖式上计算(板书算式:24×11=、53×11=),汇报答案并检查计算结果(板书答案,用彩色)。
提问:从这三道题中,你能猜一猜两位数乘11的积,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相同?(出示问题)请你认真观察比较。(板书:观察比较)
教师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结合题目说,再引导学生概括性的说出: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同。)
提问:积百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相同?(出示问题)
教师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结合题目说,再引导学生概括性的说出:积百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
提问:积的十位上的数是怎么来的?(出示问题)
引导:请大家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提出你的猜测。
交流:哪一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猜测?还有没有哪个小组能再来说一说?(引导学生结合题目说,再引导学生概括性的说出:积十位上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
提问:谁能完整地说说我们猜测的两位数乘11的积的规律吗?(板书:提出猜测)
小结:我们猜测的规律可以形象地说成“两边一拉,中间一加”(板书:两边一拉,中间一加)
谈话: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比如24×11,两边一拉,百位是2,个位是4;中间一加,2+4=6。结果是264。
要求:请你看着动画,结合口诀说一说这一道题(53×11)的口算过程。最后一道题谁来说?
(3)计算验证,得出规律。
引导:我们猜测的规律到底对不对呢?(板书:问号)这需要计算验证。(板书:计算验证)请你先用猜测的规律在学习单上完成下面的算式。
(出示:23×11=)
学生口算得数,教师巡视,汇报答案。说说怎么算的(结合口诀说一说口算过程)。
谈话:这道算式的结果对不对呢?请大家用竖式计算验证。
学生笔算验证,教师巡视。
交流:验证的结果怎样?那说明了我们刚刚提出的猜测对不对?(板书:擦掉问号)
小结:回顾探索规律的过程,我们经过观察比较,提出猜测,计算验证,最后得出规律(板书:得出规律):两位数乘11?(两边一拉 中间一加)。
(4)深化探索,完善规律。
谈话:(出示:64×11=)现在加大难度了,请你看看,这道题是不是两位数乘11?请你用“两边一拉,中间一加”的规律在学习单上口算这道题。(板书:64×11=)
请两位学生汇报。(一位答案是604,一位答案是704)
提问:两边一拉,积的百位变成了6,你积的百位为什么是7呢?(口算64×11时,要满十进一)(板书:满十进一)这里十位满十了向哪一位进一?(百位)
提问:“满十进一”到底能不能直接在“中间一加”时使用呢?(板书:问号)我们要?(计算验证)
要求:请你在学习单上用竖式计算验证我们的猜测。
交流:验证的结果怎么样?(出示竖式过程)(板书:用两种颜色表示的答案)那说明了什么?(板书:擦掉问号)
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64×11的口算过程?
引导:两边一拉,百位是6,个位是4;中间一加,6+4=10;满十进一,十位是0,百位进一,6+1=7。结果是704。
小结:经过观察比较、提出猜测、计算验证,谁来说说最后我们得出了什么规律?两位数乘11的积,是?(两边一拉,中间一加,满十进一)
(5)应用规律,巩固内化。
要求:小朋友们,请你们快速口算以下题目! (出示:15×11 11×43 11×74 59×11 11×99)
快速口算,错的题注意请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注意11×99要请学生说口算过程。
(出示:39×12)相机地指出此题不是两位数乘11,不能用“两边一拉 中间一加 满十进一”的规律。
2.十位相同、个位和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1)观察算式,总结特点。
谈话:掌握了两位数乘11积的规律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三道题。
(出示:22×28= 33×37= 72×78=)
要求:请你观察比较每个算式里两个乘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能发现什么特点吗?自己找一找,再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谈话:哪一个小组最先找到答案?请你来汇报。
引导: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小结:像这样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概括成“头同尾合十”。(板书:头同尾合十)
提问:谁来解释一下“头同尾合十”是什么意思?
引导:“头同”是指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尾合十”是指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十。
(2)观察比较,提出猜测。
引导:像这样?(头同尾合十)的算式,计算结果会有什么有趣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发现这样的算式积的规律?(观察比较)
引导:那就按大家想到的办法,请你先完成这三道题的计算,然后认真观察比较,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板书算式:22×28= 33×37= 72×78=)
学生笔算,教师巡视。
检查计算过程和得数,学生汇报答案,教师出示结果(积用不同颜色展示,区分成末两位和末两位前面部分)。(板书答案,用两种不同的颜色)
谈话:居老师把三道算式的积都加了框框,有几种颜色的框框?(两种)所以积被居老师分成了几部分?(两部分)红色的部分是末两位数(板书:“末两位:”),蓝色部分是末两位前面的数(板书:“前面数:”),前面数一定有两位吗?也可能只有一位。
要求:好,请你大声朗读这两个问题。(出示:积的末两位是哪两个数的乘积?积末两位前面的数又是怎么来的?)
要求:带着这两个问题,观察比较积的末两位、末两位前面的数以及乘数,比一比、想一想,把你的猜测在小组里说一说。
交流:积的末两位是哪两个数的乘积?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猜测?
请2-3个小组交流。(引导学生结合题目说,再引导学生概括性的说出: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
提问:这个猜测可以概括成末两位是?(尾乘尾)占几位?(占两位)(板书:尾乘尾,占两位)
提问:积末两位前面的数又是怎么来的?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猜测?
请2-3个小组交流。(引导学生结合题目说,再引导学生概括性的说出: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乘数十位上的数与比它大1的数相乘。)
提问:这个猜测你会试着概括吗?前面数怎么来的?先算什么?(乘数十位上的数加1)所以可以概括成哪三个字?(头加一)再算什么?(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比它大1的数)用三个字怎么概括?(再乘头)(板书:头加一,再乘头)
谈话:这是我们从这三道题中猜测出的规律,“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规律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板书:问号)我们一起来?(计算验证)
(3)计算验证,得出规律。
要求:(出示:56×54=)请你直接用“末两位:尾乘尾,占两位;前面数:头加一,再乘头”在学习单上口算这道题的得数,注意先写哪里?(末两位)再写?(前面数)
学生独立完成口算。(板书算式:56×54=)
交流:这题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口算的?
引导:末两位:尾乘尾,占两位,6×4=24;前面数:头加一,再乘头,5+1=6,6×5=30。结果是3024。
要求: 请你用竖式计算这题,看看口算的得数是否正确。
交流:两个得数一样吗?(板书答案,用两种颜色)这说明了什么?(板书:擦掉问号)
提问:你能说说我们通过计算验证得出了什么规律吗?
引导:“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规律是:“末两位:尾乘尾,占两位;前面数:头加一,再乘头”。
应用规律,巩固内化。
要求:小朋友们,要求必须“头同尾合十”,你猜居老师想的是哪个算式?积是? (分别出示:15×15 43×47 69×61)
集体补全算式,抢答口算,错的题注意请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提示:在算69×61时,要注意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是9×1=9,但是因为尾乘尾,“占两位”,所以应该用“0”占位,在末两位写“09”。
活动: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再出一些“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 ,然后我们一起抢答。 注意规则,答对的小朋友所在的小组得1分,答错了,出题的小朋友所在的小组得1分。请你写在这张纸上,用居老师发给你们的水彩笔,字写大一点,让大家都能看见,一张纸上只要写一道题,开始出题!
学生出题后进行抢答。算对继续,算错的请学生说说怎么计算。
3.十位上相同、个位上和是10,且形如(a-1)(a+1)与a×a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大小。 (机动环节)
(出示教材的最后三组题。)
提问:观察这三组题,它们符合哪种乘法规律里乘数的特点?(头同尾合十)(出示:头同尾合十)
提问:除此了“头同尾合十”以外,你还发现每组题的乘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 ①每组第二题两个乘数相同。
②每组第一题两个乘数分别比第二题的乘数少1、
多1。
或者:①每组第一题两个乘数个位上都是4和6。
②每组第二题两个乘数个位上都是5。
③每组十位上的数相同。
要求:现在请你应用“末两位:尾乘尾,占两位;前面数:头加一,再乘头”(教师指着板书)(出示规律)直接填写得数。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辅导。
交流汇报得数。
提问:仔细地观察比较这些题目,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讨论。
引导:两个乘数相等时的积,比一个乘数减1、另一个乘数加1相乘的积大1。
谈话:至于我们提出的这个猜测对不对还要通过?(计算)来验证,最后才能得出规律。
要求:请小朋友们课后出几组这样的乘法算式,自己来完成整个探索规律的过程。
四、回顾反思,交流收获?
提问:这一节课,孩子们都表现的很棒,那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总结:乘法是有趣的,蕴藏着许多奇妙的规律。大家通过探索有了许多收获和体会,一方面了解了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学会了应用规律;另一方面,了解到在数学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提出猜测、计算验证、得出规律的数学方法来探索更多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有趣的乘法计算
两位数×11 头同尾合十
24×11=264 22×28=616 观察比较
53×11=583 33×37=1221 提出猜测
62×11=682 72×78=5616 计算验证
64×11=704 56×54=3024 得出规律
两边一拉 末两位:尾乘尾,占两位
中间相加 前面数:头加一,再乘头
满十进一